图书 | 《乡土中国》导读与赏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除了自己用心揣摩原文之外,还应该多了解前代读者共性化、多元化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有更全面的、多角度的理解。从高考语文未来考查形式而言,这些经典书籍的题目呈现方式多样、灵活,既可以表现在阅读类题目中,也可能是写作题目中。对于授课老师而言,就要引导考生由“浅阅读”向“深阅读”的阅读习惯转变。所以我们在《中外文化文学经典阅读赏析》系列丛书的选编过程中,以全新的形式,独特的视角,用现代人的眼光和科学方法解读这些经典著作,本着客观、公允、多方位的精神,使学生受益,从而拉近经典著作和学生的距离,使他们能从多角度了解这些经典著作,引导和培育学生发散性和多层面的理解经典著作,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让他们了解中外文化文学经典著作的深刻精髓,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目的——帮助初读经典的中学生们迅速入门,应对考试。依托*中考必考经典篇目,北京名校名师精心选目编排,品质保证。著名作家刘一达倾情为本系列图书做序。 内容推荐 本册为高中生推荐阅读书目《乡土中国》的导读与赏析,汇集了多位专家对于《乡土中国》的解读性文章,集中指向作品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现实意义及作品特色等,为学生进行专题探究提供几种可以借鉴、操作的具体路径,教学生从何种角度介入作品展开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的能力。 “读有所思”模板为学生荟萃了每章节的精华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章节重点,将“读”“思”“赏”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驾驭能力。 目录 经典回放·名篇导读 高中生如何阅读《乡土中国》·陈心想 第一章 知人论世·作家印象 作者小传:费孝通 我所认识的费孝通·王铭铭 “圈外”作家费孝通·王乾荣 费孝通先生的学问人生管窥·贾仲益 张巍 第二章 一叶知秋·创作背景 费孝通与《乡土中国》·王铭铭 杨清媚 重读《乡土中国》:一项探索性的研究·赵旭东 第三章 见微知著·关键概念 《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刘世定 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陈文忠 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看中国传统社会与基层社会·韩致宁 乔芳琦 第四章 切磋琢磨·当代意义 《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刘志琴 乡土中国与转型社会——中国基层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赵旭东 “乡土中国”及其终结: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再认识——兼谈整体社会形态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王小章 第五章 时空背景·文化运用 “礼治秩序”视域下的“未庄”世界——《乡土中国》与《阿Q正传》对比阅读·刘丹妮 《红楼梦》与《乡土中国》的“互释”阅读·杨小红 《项脊轩志》中的“乡土”密码·程丽华 姜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乡土中国》导读与赏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樊新强,汪妍,常汝吉 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6915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70000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4.33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