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 1902-1919 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1902-1919)(修订本)》,初版豆瓣评分7.9,戏剧理论研究者、话剧戏曲爱好者推荐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以戏剧改良的时间流程为线索,按照对戏剧改良所持态度和参与程度不同而划分的戏剧理论家和戏剧流派为叙述版块,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和人文生态,围绕戏剧改良这个叙述中心来展开论述的。张福海对中国戏剧的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理路清晰,参考资料比较全面。指出戏剧的改良是中国戏剧近代化的必有之路,间或的波折属于伴随过程中的阵痛。修订版中,作者对原书中的错误作了修正。 目录 绪论 一、“戏剧改良”释义 二、戏剧改良运动是奠立中国戏剧近代性质的标志 三、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段的划定 上篇:戏剧改良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 ——告别古典:中国近代戏剧的开端 一、晚清的戏剧改良思潮(1902-1911) (一)以“新民”为宗旨:戏剧改良思潮的兴起 ——1902年戏剧改良运动的宣言书:《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二)指陈其弊与任事“新民” ——1904年前后的《警钟日报》和《二十世纪大舞台》 (三)晚清的戏剧局面和1907年之际新剧的出现 (四)“海派京剧”与1908年的“新舞台” 1、近代戏剧新形态的创造:“海派京剧” 2、海派京剧的新历史剧——连台本戏的“古装新戏”创造 ——《狸猫换太子》等三大“古装新戏” 3、“新舞台”——中国近代戏剧的第一座剧场 (五)戏剧改良思想的传播及新形态戏剧的创造 ——“时装新戏”的创作和演出 1、“中国第一戏剧改良家”:汪笑侬的戏剧改良实践 ——从《党人碑》到《瓜种兰因》 2、“南社”人物:“南社”的戏剧创作群体 3、上海的新形态戏剧:“时装新戏”的创造 ——《黑籍冤魂》及其海上五大“时装新戏” 4、粤剧的新时代:“志士班”的戏剧创造 ——《温生才打孚琦》等新形态粤剧 5、川剧的精神洗礼:“改良公会”的戏剧改良 ——赵熙的《情探》和黄吉安的古题新作 二、民初的戏剧改良思潮(1912.1-1915.9) 序:进入1912年后的戏剧局面 (一)戏剧改良运动指向的变化及其原因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主义营造的审美氛围中的 戏剧创作 (二)戏剧改良运动的蔓延及其实绩 ——西安“易俗社”等新秦腔戏剧改良组织的创建和 成就,以及女伶的出现 (三)梅兰芳舞台的“时装新戏”创造 ——《一缕麻》等“时装新戏”的尝试 (四)为近代戏剧安其身:戏剧改良家们思想背景的考察 ——上海,从日本到上海间 (五)为近代戏剧立其命:戏剧改良家们的心态研究 (六)戏剧改良运动的影响及回应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剧改良思潮(1915.9-1919) 引子 (一)戏剧改良运动之再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和1916年《新青年》的 思想启蒙 (二)戏剧改良阵营的形成及其理论内涵 1,戏剧改良阵营中的代表性成员 2,戏剧改良派理论的论域内涵 (三)1919年之后中国戏剧界思想状况 (四)戏剧改良运动的艺术成就 ——成兆才和“警世戏社”的评剧创造 1,北方农民艺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表达:评剧新形态的创生 2,“唐山首创警世戏社”(头班)的由来 3,成兆才在剧本创作上的杰出贡献 ——《杨三姐告状》等时装新戏的经典之作 4,【反调】:月明珠的音乐创造 四、本篇余论 下篇:戏剧改良的主要派别及其理论主张 ——关于中国近代戏剧艺术形态的设计 一、1902-1919年形成的旧剧改良派 (一)旧剧改良派的戏剧理论 1.梁启超的“新小说与新民关系”论 2.欧榘甲的“改班本振兴中国”论 3.三爱的“优伶实普天下大教师”说 4.天僇生的“戏剧是学校教育补助品”论 5.宋春舫的“维护旧剧特点进行改良”说 6.欧阳予倩的“创设新戏剧文本”说 7.周剑云的“编选剧本确立剧目”说 8.秋星的“旧剧剧本改良”说 9.蒋智由主张“编写悲剧剧本”说 10.严复和夏曾佑的“说部使民开化”论 11.未名的对戏剧“禁不如改”说 12.狄平子的“戏剧至高无上”论 13.刘半农的“戏剧以应时势之所需”说 14.箸夫的“取舍东西洋经验改造本国戏剧”说 二、1917-1918年以《新青年》为阵地形成的戏剧派别 (一)旧剧否定派的戏剧理论 1.钱玄同的“中国要有‘真戏’”说 2.周作人的“中国旧剧应废”论 3.傅斯年的中国旧戏是“‘百衲体’的‘把戏’而不近人情”论 4.陈独秀的“旧剧审美价值几何”论 5.刘半农的“旧剧应‘另以合于情理、富于美感之事物代之’”说 (二)旧剧守护派的戏剧理论 1.张厚载的“中国旧剧美学价值”论 2.冯叔鸾的“中国旧剧艺术规律”论 (三)旧剧再造派的戏剧理论 1.胡适的中国旧戏是“‘遗形物’说和输入悲剧观,戏剧再造”论 2.傅斯年的“‘废唱用白’,创造新剧”论 三、1904-1919年南社及其他学者和社团的戏剧改良思想 (一)南社革命家们的戏剧改良思想 1.陈去病的“随俗嗜好,徐为转移”的戏剧改良思想 2.柳亚子的“优伶社会,实社会思想之根据地”说 3.黄人的“倾美的方面,审美之情操”的戏剧本质论 4.健鹤的“戏剧的汉唐精神重建”论 (二)其他知识分子的戏剧改良思想 1.汪笑侬“以词句为本”,注重人物形象塑造说 2.李桐轩的《甄别旧戏草》 3.韩补庵的“编剧宗旨”说 4.沈芳尘的“歌白并用”说 5.王梦生的“三步合一”说 6.玄郎的“海上剧评” (三)戏剧演出社团的戏剧改良思想 1.“春柳社”的戏剧改良主张 2.“易俗社”的戏剧改良主张 四、本篇小结 结语 一、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戏剧“经世致用”学说的创论 二、以西方近代戏剧理念为思想资源的戏剧改良 三、戏剧改良运动的理论偏至与实践上的实用功利主义 附录 附录一、晚清戏剧学研究 附录二、1902-1919年戏剧改良运动中主要戏剧作家作品见知录 附录三、19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百年戏剧改良(改革)著作、论文要目 后记:一个艰难终结的时代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 1902-1919 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福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320648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79000 |
出版时间 | 2023-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