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发明厚黑学以来,一般人呼我为教主。孟子日:“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所以许多人都教我写一篇“自传”,而我却不敢,何也?传者传也,谓其传诸当世,传诸后世也。传不传,听诸他人,而自己岂能认为可传?你们的孔子,和吾家聃大公,俱是千古传人,而自己却述而不作。所以鄙人只写“自述”,而不写“自传”。众人即殷殷问我,我只得据实详述,即或人不问我,我也要絮絮叨叨,向他陈述,是之谓自述。
张君默生,屡与我通信,至今尚未识面,他叫我写“自传”,情词殷挚,我因写《迂老随笔》。把我之身世,夹杂写于其中,已经写了许多,寄文上海《宇宙风》登载。现在变更计划,关于我之身世者,写为《迂老自述》,关于厚黑学哲理者,写入《迂老随笔》。我之事迹,已见之《迂老随笔》及《厚黑丛话》者,此处则从略。
我生在偏僻地方,幼年受的教育,极不完全,为学不得门径,东撞西撞,空劳心力的地方,很多很多;而精神上颇受我父的影响,所以我之奇怪思想,渊源于师友者少,渊源于我父者多。
我李氏系火德公之后,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广东嘉应州长乐县(现在长乐县改名五华县,嘉应直隶州,改名梅县),时则南宋建炎二年也。广东一世祖敏公,二世祖上达公……十五世润唐公,于雍正三年乙己,挈家人蜀,住隆昌县萧家桥,时年六十一矣。是为人蜀始祖,公为儒医,卒时年八十二,葬萧家桥,后迁葬自流井文武庙后之柳沟坝。
二世祖景华公,与其兄景荣,其弟景秀三人,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迁居自流井,汇柴口,一对山,地名糖房湾。故我现在住家仍在汇柴口附近。
景华公死葬贡井清水塘。相传公在贡井杨家教书,于东家业内觅得此地,东家即送与他。公自谓此地必发达,坟坝极宽,留供后人建筑,坟坝现为马路占去,余地仍不小。
三世祖正芸公,也以教书为业,生五子,第二子和第四子是秀才,长子和第五子之子也是秀才。第三子名煊,字文成,是我高祖,一直传到我,才得了一个秀才,满清皇帝,赏我一名举人,较之他房,实有逊色。煊公子孙繁衍,五世同堂,分家时,一百零二人,在汇柴口这种偏僻地方,也算一时之盛,因为只知读书之故,家产一分再分,遂日趋贫困。 煊公长子永枋,为我曾祖,广东同乡人,在自井修一庙,日南华宫,举永枋公为总首监修,公之弟永材,以善书名,庙成,碑文匾对,多出其手,光绪中毁于火,遗迹无存,先人著作,除族谱上有诗文数首外,其他一无所有。距汇柴口数里,有一小溪,日会溪桥,碑上序文,及会溪桥三大字,为永材公所书,书法赵松雪,见者皆称佳妙,所可考者,唯此而已。自井世家,以豆芽湾陈家为第一,进士翰林,蝉联不绝,我家先人,多在其家教书,而以永材公教得最久。我父幼年,曾从永材公读。
自井号称王李两大姓,有双牌坊李家、三多寨李家……吾宗则为一对山李家,而以双牌坊,三多寨两家为最盛。民国元年,族弟静修,在商场突飞猛进,大家都惊了,说道:“这个李静修,是从哪里来?”陈学渊说道:“这是一对山李家,当其发达时,还在我们豆芽坝陈家之前。”二十八年,我从成都归家,重修族谱,先人遗事,一无所知,欲就学渊访之,不料已死,询之陈举才,云:但闻有李永材之名,他事则不知。记得幼年时,清明节,随父亲到柳沟坝扫墓,陈星三率其子侄,衣冠济济,也来扫墓,其墓在润唐公墓之下。我辈围观之,星三指谓其子侄曰:“此某某老师之祖坟也。”旋问族中长辈日:“某老师是你何人?某老师是你何人?其后嗣如何?”长辈一一答之,大约是星三及其先辈受益最深之师,才殷殷若是。今已多年,对答之语,全不记忆,其所谓某老师者,除永枋公外,不知尚有何人,先人遗事淹没,可胜叹哉!
永枋公在汇柴口开染房,族亲子弟,衣冠不整者,酒醉者,将及店门,必庄摄其容乃敢过,公见之,亦唯温语慰问,从未以疾言厉色加人。公最善排难解纷,我父述其遗事颇多。年七十,易箦时,命家人捧水进巾,自浴其面,帽微不正,手自整之,乃凭几而卒。我父为枋公之孙,幼年在染房内学生意,夜间,水枋公辄谈先人逸事及遗训。我父常举以教我,我读书能稍知奋勉,立身行己,尚无大过者,皆从此种训话而来。我父尝日:“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又日:“教子者以身教,不以言教。”诚名言也。
我家族谱字辈,是“唐景正文永,山高世泽长”。“文”字辈皆单名火旁,而以“文”字做号名。我是“世”字辈。我祖父乐山公,务农、种小菜卖,暇时则贩油烛或草鞋,沿街卖之。公身魁梧,性朴质,上街担粪,人与说话,立而谈,担在肩上,不放下,黠者故与久谈,则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公夜膳后即睡,家人就寝时即起,不复睡。熟睡时,百呼不醒,如呼盗至,则梦中惊起,公起整理明日应卖之菜,毕,则持一棍往守菜圃,其地在汇柴口,蒲家坝大路之侧,贼窃他人物经过,公见即奔逐之,贼畏甚,恒绕道避之。年终,割肉十斤,酶作新年之用。公自持刀修割边角,命祖母往摘萝卜做汤,嘱日:“大者留以出售,小煮留俟长成,须一窝双生,而又破裂不中售者。”祖母寻遍园中,不得一枚。及荡熟,公自持瓢,盛人碗,复倾入锅中,祖母询之,则日:我欲分给工人及家人,苦不能遍也。数日即病卒,祖母割酶肉一方献台前,见之即大泣,自言泪比肉多。我祖父以世家子,而穷困如是,勤苦如是,其死也,祖母深痛之,取所用扁担藏之日:“后世子孙如昌达,当裹以红绫,悬之正堂梁上。”此物咸丰庚申年毁于贼。祖母姓曾,固高山寨(距一对山数里)富家女、其父以一对山李氏,为诗礼之家,故许字焉,归公后,挑水担粪,劳苦过贫家女,每归宁,见猫犬剩余之饭,辄思己家安得此剩饭而食之。先父母屡述以诫不肖弟兄日:“先人一食之难,至于如此,后世子孙,毋忘也。”不肖今日,安居坐食,无所事事,愧负先人多矣!
乐山公生我父一人,父名高仁,字静安,先祖没后,即归家务农,偕我母工作,勤苦一如先祖。家渐裕,购置田地,满四十岁,得病,延余姓医生诊之,余与我家有瓜葛亲,握脉惊日:“李老表,你怎么得下此病?此为劳瘁过度所致,赶急把家务放下,当如死了一般。安心静养,否则非死不可。”我父于是把家务全交我母,一事不管。我父生二女,长女未出阁死,次女年十余,专门侍疾,静养三年,病愈,六十九岁乃卒。
父养病时,寻些三国演义、列国演义这类书来看,看毕无书,家有四书的讲书,也寻来看,我父胞叔温山公学问很好,一日见父问曰:“你在家做些什么?”答曰:“看四书的讲书。”温山公大奖之。我父很高兴,益加研究。
我弟兄七人,我行六,三哥早卒,成立者六房,父命之曰:“六谦堂。”除我外,弟兄皆务农,唯虹弟后来在汇柴口开机房,有点商性质。
我父生于道光乙未年八月,光绪乙亥年八月,满四十。我生于己卯年正月,正是我父闭户读书时代所生的,故我天性好读书。世称:苏老泉,二十七岁,发愤读书。苏老泉生于宋真宗祥符二年己酉,仁宗明道二年乙亥,满二十七岁。苏东坡生于丙子年十二月十九日,苏子由生于己卯年二月二十二日,他弟兄二人,正是老泉发愤读书时代所生的。苏老泉二十七岁,发愤读书,生出两位文豪;我父四十岁,发愤读书,生出一位教主,岂非奇事?我父同苏老泉发愤读书,俱是乙亥年,我生于己卯,与子由同,事也巧合。东坡才气纵横,文章豪迈,子由则人甚沉静,为文淡泊汪洋,好黄老之学,所注《老子解》,推古今杰作。大约老泉发愤读书,初时奋发踔厉,后则人理渐深,渐归沉静,故东坡子由二人,禀赋不同。我生于我父发愤读书之末年,故我性沉静,喜读老子,颇类子由。惜我生于农家,无名师指点,为学不得门径,以是有愧子由耳。
我父病愈时,近邻有一业,欲卖与我父,索价甚昂,我父欲买之而苦其价之高,故意说无钱买,彼此钩心斗角,邻人声言,欲控之官,说我父当买不买,甚至把我家出路挖了,我父只有由屋后绕道而行。卒之此业为我父所买,买时又生种种纠葛。我七弟生于辛巳年正月廿五日,正是我父同邻人钩心斗角时代生的,世本为人,精干机警,我家父母死,哥嫂死,丧事俱他一手所办。尝对我说道:“我无事,坐起,就打瞌睡,有事办,则精神百倍,这几年,好在家中死几个人,有事办,不然这日子难得过。”此虽戏言,其性情已可概见,据此看来,古人所谓胎教,真是不错,请科学家研究一下。
我自有知识以来,即见我父有暇即看书,不甚做工,唯偶尔扯甘蔗叶,或种葫豆时盖灰,做这类工作而已。工人做工,他揣着叶烟杆,或火笼,挟着书,坐在围土边,时而同工人谈天,时而看书,所以我也养成这种习惯,手中朝日拿着一本书。每夜我父在堂屋内,同家人聚谈,我尝把神龛上的清油灯取下来,放在桌上看书,或倚神龛而看。我父也不问我看何书,也不喊我看,也不喊我不看,唯呼我为“迂夫子”而已。我之喜看书,不是想求上进,也不是想读书明理,只觉得手中有书,心中才舒服,成为一种嗜好。我看书是不择书的,无论圣经贤传,或是鄙俗不堪的唱书小说,我都一例视之,拿在手中看。我有此嗜书之天性,假令有明师益友,指示门径,而家中又藏有书籍,我之成就,岂如今日?言念及此,唯浩叹而已。
P2-4
第一部 《迂老自述》
第二部 《厚黑学》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厚黑学论
第三章 厚黑经
第四章 厚黑传习录
一、求官六字真言
二、做官六字真言
三、办事二妙法
结论
附:最初的厚黑学(古文体)
第三部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自序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第四部 《社会问题之商榷》
自序
第一章 公私财产之区分
第二章 人性善恶之研究
第三章 世界进化之轨道
第四章 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
第五章 各种学说之调和
第五部 《厚黑丛话》
自序
致读者诸君
第一章 厚黑史观
第二章 厚黑学发明史
第三章 厚黑哲理
第四章 厚黑辩证法
第五章 厚黑的应用
第六章 厚黑学再研究
第六部 《制宪与抗日》
自序
第一章 制宪私议
第二章 抗日计划之商榷
第七部 《心理与力学》
自序
自序二
第一章 性灵与磁电
第二章 孟荀言性争点
第三章 宋儒言性误点
第四章 告子言性正确
第五章 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
第六章 人事变化之轨道
第七章 世界进化之轨道
第八章 达尔文学说之修正
第九章 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
第十章 我国古哲学说含有力学原理
第十一章 经济、政治、外交三者应采用合力主义
第八部 《中国学术之趋势》
自序一
自序二
第一章 老子与诸教之关系
一、中国学术分三大时期
二、老子哲学是周秦学派之总纲
三、无为之意义
四、“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意义
五、“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本意
六、盈虚消长循环之轨道
七、老子论兵法
八、《史记》老庄申韩同传之原因
九、老子与其他诸子
十、孔子不言性与天道之原因
十一、儒释道三教之同异v
十二、宋学是融合儒释道三家学说而成
十三、宋学含老学成分最多
十四、程明道死后之派别
十五、学术之分合
第二章 宋儒与川蜀文化
一、地域与二程学派的形成
二、儒门易学与川蜀文化之关系
三、道教方士学派渊源于川蜀文化
四、佛学禅宗对川蜀文化之影响
五、二程讲道台
六、孟蜀之文化
七、被视为异端邪说之苏子由学说
八、三教融合乃中国学术之总趋势
第三章 宋儒之道统
一、道统之来源
二、道统之内幕
三、宋儒之缺点
第四章 中西文化之融合
一、中西文化冲突起点
二、中国学说可救印度西洋之弊
三、中国学术界之特点
四、圣哲之等级
五、老子与西洋民主学术
六、学道应走之途径
第九部 《迂老随笔》
第十部 宗吾杂论
老子哲学
我的思想系统
吊打校长奇案
六十晋一妙文
怕老婆哲学
亲访宗吾答客门
第十一部 宗吾他论
宗吾家世
主张考试被打
孔子办学记
讽刺国医
自创“无极拳”
“姑姑筵”餐馆的食谱序
孤傲寂寥李宗吾——寒爝先生
谈论《厚黑学》——柏杨
薄白学——张默生
战天主教——张默生
崇拜李宗吾消灭厚黑徒——谈鼠客
附录一:宗吾挽联
附录二:宗吾年谱
集李宗吾之大成,品厚黑学之精华
20世纪初的中国,时势动荡不安,社会风云变幻;西学东渐,东西文化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对自古以来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章道德产生了新的认识。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一大批仁人志士行走在时代洪流的前列,为国奔走纡难,为民代言请命,直陈时砭,革新救国。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文化名人和思想大师,如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他们用煌煌巨著,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背后,在这批文化巨匠背后,站立着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化怪杰,他就是因写了一本揭穿历史骗局谎言、直批人性弱点的《厚黑学》而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李宗吾。
李宗吾为人正直,为政清廉,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积郁于心,愤而著书,呕心沥血数载,写成《厚黑学》一书。此书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责骂者有之,不置可否者有之,总之是非议多于美誉,批评多于欣赏,《厚黑学》一度被置于中国文化的冷宫,历史时光的暗角中,遥离于大众的视线之外,而李宗吾本人也因此招致了世人的责难,蒙受了无尽的冤屈。随着时代的发展,《厚黑学》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逐渐显露出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和超越性。1934年,《厚黑学》单行本在四川和北京同时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李宗吾因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被人们称为“厚黑教主”,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在《厚黑学》中,李宗吾以惊世骇俗之笔,史无前例地以“厚黑”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社会名流、英雄豪杰等所谓“成功者”的成功秘诀,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无外乎“面厚心黑”而已,剥开了“英雄人物、道德人士”的真面目。李宗吾这样说道:“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成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国,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在书中,李宗吾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局势、论学术、论生活,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大胆地指出历代的君王,所有的圣人无不与厚黑相关,只是蒙上了一件“仁义道德”的外衣而已。作者目光独到,见解脱俗,言辞犀利,有理有据,尤其是以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封建社会的官场、政治和社会人情并给予无情批判,开启了国民性反思的思辨之路。
李宗吾强调,厚黑是神秘的自然法则,是支配和影响人生成功的要诀。只要大原则正确,要战胜对方,就必须智勇双全,脸要彻底地厚,心要彻底地黑,这样方能成大事。达到厚黑境界的奥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厚黑是你的自然状态,你只是要挖掘已经拥有的东西而已。在这里,厚黑学绝对不是低级庸俗的“厚脸”与“黑心”,“厚黑学”是没有任何贬义的处事哲学。
在李宗吾看来,人生就是战场,处世就是战斗,战斗必有权谋。可以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站在自己的战斗序列中,每一件事都处在明争暗斗之中,稍一疏忽便会被人挤倒。在这种险恶的竞争环境中,只有抛开道德规范的束缚,才可以发挥人生权谋的威力,这就使你具备了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这种智慧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舍之则藏,用时便会闪闪地伸出刀尖儿。政治家利用它纵横捭阖,军事家利用它运筹帷幄,生意人靠它发财致富,读书人靠它飞黄腾达……可以说, “厚黑学”是生命的智慧和规则,“厚”好像盾,是自我保护的力量;“黑”恰似矛,是自我实现和竞争的方略。
李宗吾的基本思想线索就是在研究人性中,提出了“厚颜黑心”之说,由此而产生了“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变化”之说。这就使厚黑学有了哲理理论根据。
李宗吾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关系、论学术,均循此线索。他自己认为世人多注意其“厚黑学”,而对其他作品“不甚注意”,其实,了解其全部作品才能真正读懂李宗吾所要表达的。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全然把李宗吾看成是面厚心黑的教唆犯,而只能把厚黑之学看成是反经之一种。如同不能因为吴思发现了潜规则,就把吴思当成了潜规则的贩卖者。所谓一部《红楼梦》,100个人看了,会有100个林妹妹。《华严经》说:心是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理背景,都有各自的起心动念。你从李宗吾先生那里读到了“面厚心黑”,他从李宗吾先生那里读到了“面薄心白”,那都是各自的喜好、习性、心念,与李宗吾无关,也与他人无关。世尊的教导是:心如明镜,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李宗吾的著述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畅谈物理学、经济学,凡百余万言,在经历40年代的轰动效应之后,逐渐在思想史上展露出深远的影响力和冲击波,开启了对国民性反思的思辨之路。
在华人学术领域,林语堂、梁实秋、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李石锋等等学问大家对李氏思想进行了多方位的推演和研究,李宗吾在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僭越性。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李宗吾的思想全貌,我们精心编撰了这本《李宗吾大全集》一书。全书分十一部,包括《迂老自述》《厚黑学》《我对于圣人之怀疑》《社会问题之商榷》《厚黑丛话》《制宪与抗日》《心理与力学》《中国学术之趋势》《迂老随笔》以及宗吾论坛和宗吾他论,另外还增添了一些珍贵的补充资料,如“宗吾挽联”“宗吾年谱”等。可以说,此版《李宗吾大全集》收集了李宗吾的所有专著和论文,系近年来同类书中内容最完整、资料最丰富的版本。通览全书,可以体会李宗吾先生的思想精华和写作风格。(注:为了贯彻舆论导向,原文中有些不合时宜的文字,编者进行了必要的删减,敬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潜心领悟,积极实践,灵活运用,一定能应对当下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生活、事业的波涛中乘风破浪,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摘取成功的果实。
李宗吾,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督学等职。几十年问阅尽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写出《厚黑学》一书,以“厚黑教主”自号,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李宗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量级的文化名人,还是我国现代史上闻名遐迩的讽刺文学大师和影响深远的杰出的思想家。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李宗吾的思想全貌,我们精心编撰了这本《李宗吾大全集(超值金版)》。本书以1935年成都《华西日报》社出版的《厚黑丛话》《社会问题之研究》,1936年成都晨钟书局出版的《中国学术之趋势》为底本,并广泛收集李宗吾各个时期的其他作品,如“宗吾挽联”“宗吾年谱”等精心编撰而成。
可以说,《李宗吾大全集(超值金版)》系近年来同类书中内容最完整、资料最丰富的版本。通览全书,可以体会李宗吾先生的思想精华和写作风格。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李宗吾的思想全貌,编者精心编撰了这本《李宗吾大全集(超值金版)》一书。全书分十一部,包括《迂老自述》《厚黑学》《我对于圣人之怀疑》《社会问题之商榷》《厚黑丛话》《制宪与抗日》《心理与力学》《中国学术之趋势》《迂老随笔》以及宗吾论坛和宗吾他论,另外还增添了一些珍贵的补充资料,如“宗吾挽联”“宗吾年谱”等。可以说,此版《李宗吾大全集》收集了李宗吾的所有专著和论文,系近年来同类书中内容最完整、资料最丰富的版本。通览全书,可以体会李宗吾先生的思想精华和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