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普罗泰戈拉美诺(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普罗泰戈拉》对话背景设定在伯利克利时代,即公元433年,苏格拉底当时约35岁。这篇对话被人们视为柏拉图的精品杰作,它不仅刻画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个两位著名智者——普罗狄科和希皮亚的思想概要。普罗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动、他与伯里克利的友谊、他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论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们对智者的教育做出更清晰的认知。 对话的开始为普罗泰戈拉的出场做了铺垫;随后是普罗泰戈拉出场并讲述美德的本性,这也是他有能力传授的内容。然后,苏格拉底对他这种能力提出质疑,并与之进行讨论,进一步引出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统一性的“悖论”。接下来是大段离题话,讨论了美德的起源,最后逐渐得出清晰的结论,所有形式的美德来自同一个源,即来自知识。 《美诺》所记录的对话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403年左右,苏格拉底的对话者是异邦贵族青年美诺,智者高尔吉亚的学生,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苏格拉底认为必先知道“美德是什么”才能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他问题。值得注意是,在这篇对话当中,苏格拉底提出 “回忆说”,通过考察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小厮的几何学知识,向美诺证明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目录 普罗泰戈拉 美诺 附录一 一些译名的讨论 附录二 西蒙尼德的颂诗(PMG 542) 附录三 公诺芬《长征记》Ⅱ.6.21-29 专名索引(希腊文-英文-中文) 术语索引(希腊文-英文-中文) 专名索引(中文-希腊文-英文) 术语索引(中文-希腊文-英文) 参考文献 导语 《普罗泰戈拉》和《美诺》关于德性和教育问题的讨论跟现代的伦理学、教育学和知识论相比显得简单朴素,然而,这些古代经典在思想之原创性和直面问题之真诚性方面是许多后世作品无法与之媲美的。像《普罗泰戈拉》和《美诺》这样的作品在穿越两千多年之后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而且作为文学作品还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富有教化意义,它们就像古希腊雕塑家菲狄亚斯的雕塑作品一样具有某种永恒的魅力。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普罗泰戈拉美诺(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古希腊)柏拉图 |
| 译者 | 译者:詹文杰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3101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1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2024-05-01 |
| 印刷时间 | 2024-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38 |
| CIP核字 | 2023188177 |
| 中图分类号 | B502.23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