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宁静致美 静物摄影的视觉传播与审美评判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宁静致美——静物摄影的视觉传播与审美评判》是一部关于静物摄影视觉文化传播理论探究与审美评判的专著,此书理论与创作、作品赏析与审美评判相结合,图文并茂。主要从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1、摄影目前的静物摄影传播;2、静物的视觉文化特性;3、静物摄影的形式与表现;4、静物摄影的审美特征;5、静物摄影的符号与象征;6、静物摄影的创意与设计;7、静物摄影与绘画;8,静物摄影的多元与跨界;9、静物摄影的特技与视觉冲击力;10、静物摄影作品的图像解析与审美评判。并例举了摄影目前重要的静物摄影代表作品和中外知名的静物作品以及笔者创作的静物摄影作品作为本书的案例进行解析。 目录 摄影目前的静物摄影传播 概说静物摄影 / 002 静物摄影的文化渊源 / 003 静物摄影与艺术摄影 / 004 静物艺术摄影与静物广告摄影 / 005 史说静物摄影 / 006 静物摄影的起源 / 006 静物摄影的现代主义演变 / 014 静物摄影的概念化 / 020 彩色静物摄影的发展 / 022 彩色静物摄影的新纪元 / 025 静物广告摄影的历史 / 028 静物广告摄影的特点 / 034 静物摄影的传播 / 035 静物广告摄影的创意表现 直接表现法 / 040 间接表现法 / 042 突出特征法 / 044 对比映衬法 / 045 借用比喻法 / 048 合理夸张法 / 049 连续系列法 / 050 剪辑组合法 / 051 情节法 / 052 运用联想法 / 053 特技法 / 054 静物摄影的审美特征 静物广告摄影的设计美学 / 058 静物摄影的审美要求 / 062 构思独特 / 062 构图新颖 / 064 技术技巧的运用 / 066 科学的手段 / 068 审美意识 / 068 艺术的角度 / 072 用光讲究 / 074 色调优美 / 076 静物广告摄影与受众审美心理 / 078 受众审美心理的共性与差异性 / 079 受众审美心理的共性 / 079 受众审美心理的差异性 / 080 受众的审美多元选择 / 080 静物摄影的符号与象征 符号与象征的概述 / 084 从符号视角简析静物摄影的视觉艺术元素 / 085 静物摄影的象征符号 / 087 静物摄影中符号化的表达方式 / 088 静物广告摄影中的色彩移情 / 089 静物摄影的创意与设计 静物摄影的创意构思方法 / 096 静物摄影的设计视觉语言 / 096 构图的视觉语言 / 097 色彩的视觉语言 / 102 影调的视觉语言 / 104 虚实的视觉语言 / 106 点、线、面组合的视觉语言 / 108 技巧的视觉语言 / 109 静物摄影与绘画 静物摄影与静物画的历史亲缘 / 112 摄影的绘画性追求 / 122 后现代摄影与后现代绘画的渊源关系 / 128 静物摄影作品的图像解析与审美评判 视觉艺术图像赏析的思路 / 134 摄影批评的本质 / 135 静物视觉图像解析 / 13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宁静致美 静物摄影的视觉传播与审美评判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郁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3081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91000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41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