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省(市)36遗址,大运河全流域新时代考古成果初次联合展出
☆ 24家考古文博单位,240余件(套)精品文物、直击考古遗址发掘现场,多角度呈现
☆ 4大视角,诠释大运河考古:水工及附属设施考古、城市考古、工商及海丝文化考古、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
☆ 一线考古发掘人员、专家学者,6篇研究文章深入解读
☆ 特色装帧设计,多种工艺制作,四色高清印刷呈现
| 图书 |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
| 内容 | 编辑推荐 ☆ 8省(市)36遗址,大运河全流域新时代考古成果初次联合展出 ☆ 24家考古文博单位,240余件(套)精品文物、直击考古遗址发掘现场,多角度呈现 ☆ 4大视角,诠释大运河考古:水工及附属设施考古、城市考古、工商及海丝文化考古、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 ☆ 一线考古发掘人员、专家学者,6篇研究文章深入解读 ☆ 特色装帧设计,多种工艺制作,四色高清印刷呈现 内容推荐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优选、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 2024年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物部门共同举办“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汇聚24家考古文博单位240余件(套)精品文物,呈现拥有代表性的36项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发现。 本书为展览同名图录,分为“寻迹”“探胜”“见证”“融汇”四个部分,从大运河水工及附属设施考古、大运河城市考古、大运河工商及海丝考古、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四个视角,展示新时代特别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运河考古成果,全面阐释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新变化和新成就。 目录 序 凡 例 导??言 第一部分 寻迹——大运河水工、附属设施考古 第一单元 故道重现 第二单元 长河经营 第二部分 探胜——大运河城市考古 第一单元 繁华都会 第二单元 运河明珠 第三部分 见证——大运河工商、海丝文化考古 第一单元 窑火传薪 第二单元 扬帆四海 第四部分 融汇——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 结??语 研究文章 大运河考古展现的历史画卷 / 林留根 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工作回顾和思考 / 宫希成 一河览古今 一桥越千载: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的 收获与思考 / 刘海旺 周润山 山东运河考古的回顾和反思 / 高明奎 魏泽华 济运幽冀 脉动燕赵 / 胡强 黄运交织背景下大运河考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原丰 参考书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934005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3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