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片江峡
内容
内容推荐
该部长篇报告文学紧扣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聚集巧家“路、水、灾、医、房、电、网、产业和教育”九大攻坚“堡垒”,展开的叙事结构,多维度、全画幅地描写了巧家县波澜壮阔的攻坚进程。作品着力透视常年战斗在脱贫攻坚线的鲜活人物和故事,从生活的细节入手,镌刻了蔡忠山、张发德、范科莲、蒋世学、王朝万等为代表的一批书记、扶贫队长、乡村干部以及返乡创业的农民和大学生的群英像,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巧家扶贫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情怀和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目录
章"溜"过金沙江/001
1.天堑之困/003
2.空中渡口/005
3.溜索人生/008
4."溜"向幸福彼岸/010
5.传递梦想/012
6.江峡飞彩虹/014
7.对接高速时代/018
第二章水意乌蒙/023
1.大龙潭的传说/025
2.水从哪里来?/027
3.水窖之父——孙廷文/029
4."工程"/032
5.上阵"父子兵"/034
6.拿下小海子/037
……
精彩页
     1.天堑之困
亿万年前,大自然在地壳运动中举起一把神奇的板斧,在滇藏高原上劈出一道道深痕。也许它想给千里奔突的洪荒开出一条随心所欲的通道,滋养广袤的华夏大地。
然而,大自然不曾想到,它的鬼斧神工留下一道天堑险障——金沙江。江峡山川阻断了人类的行走,也给当地居民带来无尽的困顿。
金沙江浩荡奔涌,来到云南巧家县葫芦口,两岸峭崖形若斗鸡,江面突然收窄,滔滔江水便以所向披靡的犀利,一路狂奔,冲过白鹤滩,直到与牛栏江的交汇处,皆是直插云天的峰峦绝壁。
于是,在金沙江与牛栏江的联手围困中,大地使出力量向空中伸展,隆起滇北之巅、乌蒙高峰一海拔4041.6米的大药山。
大药山脚下临江的绝壁上兀然生出一处处屯地来,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并不适合人类栖居。然而,从血与火中走来的华夏文明,让原为人迹罕见的屯地成了百姓的避世之所,也成为先人很温柔的故乡。
据史料记载,巧家县许多家族的先人或戍边征战或躲避乱世,由湖、广、江、浙等地迁移至此。他们仄居江峡深处安身立命,开垦耕种,生儿育女,世代繁衍。
人们不可能指望大自然的所有恩赐都闪耀慈爱的光芒,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历练人类的智勇,推动文明进步、升级。
生活在高峡深谷中的巧家人一直没有摆脱行路难的危困。为了出行,人们攀悬崖、爬陡坡。有人在崖径上行走着,会突然滚落山下;也有人不得不冒险划船渡江,眨眼间浪卷船翻。为突破江峡重围,巧家人在急流险滩上架起了一根根溜索。但是,溜索一旦断裂,就会发生人坠急流的悲剧。甚至也有人攀上溜索,突遇一阵江风袭来,便像落叶一样飘落到汹涌的波涛中。 路!路在何方?
金江自古不通舟,
水急天高一望愁。
何日天人开一线。
联樯衔尾往来游。
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巧家一侧的崖壁上,依稀可见这首题名《安澜吉水》的诗。这是清代乾隆年间次大规模开辟金沙江航运时,钦差大臣缪弘受命至此督工,豪迈地留下了一曲带有期盼音符的咏叹调。
巧家,迈着蹒跚的步履,在苦难的人间烟火中煎熬着。随着新中国成立,她才踏上希望之路。
巧家在“两江夹一山”的锁困中,如何打开通道,实现突围?
1958年,按照“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人民公路人民修”的筑路方针,全县组织了四五万人,掀起了一场“白天千军万马,晚上灯笼火把”的修路大会战。经过100天奋战,终于打通了巧家县城至会泽县大桥乡152千米的巧大公路。这是巧家的条土石公路,连接昆明。不过,去一趟昆明要走三四天。这是巧家的专享出路。
1997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基本形成了以县乡公路为骨架辐射连接各行政村的公路交通网络。但是,这些土石路每到雨季常常因坍塌和泥石流被阻断,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落后的交通条件不仅使巧家儿女深陷出行难的困境之中,也成为巧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羁绊。
今天的我们无法穿越历史,回望过往的场景;也无法想象,先祖们究竟遭遇了多大的灾祸,迫使他们不得不来到这个荒蛮险恶的江峡之地寻求生命的依托与呵护。
但是,我们看到,生命的顽强不屈已在乌蒙大山的深处写下传奇。
“鹦哥溜”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2.空中渡口
自由行走,是人类挡不住的天性。有人说,路是人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也有人说,路是先行者走出来的。
到过巧家的人会说,路,是想出来的,梦出来的。不信,你去走走巧家的“路”。
历史的脚步即将踏入21世纪的门槛。一个从来没有过路的地方终于盼来了一条“路”。这是鹦哥村人想象出来的一条“路”,它的名字叫“鹦哥溜”,被人们称为“空中渡口”。
探访鹦哥溜是2017年5月的一天。金沙江两岸壁立千仞,激流汹涌。几根钢索横悬其上,用钢筋焊接而成的溜厢,由四个滑轮挂在两根钢索上,一头连着云南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另一头连着四川省布托县冯家坪村。这便是横跨滇川两省边界的“亚洲高溜”,也是云南境内金沙江上很后还在使用的溜索。
钢索两端的悬崖边各有一间石墙小屋,是固定钢索的基墙,也是人们上下溜厢的地方。小屋上挂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蒋世学的名字和他的电话。蒋世学就是鹦哥溜的溜主。如要过溜,只要打个电话,他分分钟就到。
溜厢沿着钢索颤悠悠地滑过来,很快滑到小屋前。只见上面一位戴着深蓝色帽子的年长妇人,拿起对讲机说了句:“好嘞。”溜厢稳稳停住。她叫张世春,是蒋世学的老伴。她麻利地打开溜厢门,乘溜的人们相继而出,有人背着竹篓,有人抱着孩子,也有人骑着摩托车。
张世春笑盈盈地请大家上溜。一名胆小的女游客在犹豫惶惑中被同伴们劝说着拉了上去。两名快件配送员把车停在江岸这边,把货物搬进溜厢,到对岸鹦哥村派送快件。
“好了没有?抓紧哦。”张世春是溜索的“乘务员”。她将溜索厢门关好,确认安全后便通过对讲机,告知江对岸的蒋世学,可以“发车”了。溜索晃了一下,开始向江对岸滑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片江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鸿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95660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38000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