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可夫画传(1896-1974)
内容
编辑推荐

朱可夫是苏联真正的英雄。他的军事天才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他一个人在卫国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成就——以个人的独特才能影响了战争的进程。时影编著的《朱可夫画传(1896-1974)》以最精炼的文字、最精彩的图片、最优化的内容组合,形象而凝练地展示朱可夫丰富多彩的一生。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他、看见他、感受他,并从中收获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内容推荐

时影编著的《朱可夫画传(1896-1974)》讲述了,朱可夫的统帅天才,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他一个人在卫国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成就一一以个人的独特才能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战争时期,他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挽救那里的局势,然后奔赴新的战场。

他耿直忠厚的性格,也让他成为士兵和群众最爱戴的人。他的声望甚至超过了最高领袖斯大林。

他是苏联真正的英雄。

目录

引子:他使世界免于奴役

第一章 从皮匠到骑兵

第二章 从战争英雄到革命卫士

第三章 内战英雄

第四章 痛打日本鬼子

第五章 大战来临之前

第六章 这是战争

第七章 保卫列宁格勒

第八章 决战莫斯科

第九章 战争转折点

第十章 打下柏林

第十一章 政治问题

朱可夫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从皮匠到骑兵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生在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的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父亲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是个穷鞋匠,母亲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芙娜给地主干活。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俄罗斯农民家庭。朱可夫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姐姐,四口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后来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为了养活三个孩子,妈妈把小弟弟交给爸爸、姐姐和朱可夫照顾,自己进城去干活,希望可以多赚一些钱。

那时候姐弟俩分别是七岁和五岁,也学会了帮爸爸分忧。不过,没有母亲照顾的弟弟还是越来越瘦弱,终于死于营养不良。

祸不单行的是老房子又坏了,一家人只好住在草棚里。爸爸四处求人,终于分期付款买到了一座很小的房架,约了几个邻居帮忙,才算把新房子盖好。

以后的两年时间里,全家一直在勒紧裤腰带还债,收入只能买点面和盐。好心的邻居们经常接济他们一些粥和菜汤,这才挺了过来。

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朱可夫深知生活的艰难,他经常帮家里割草喂那匹老马,闲时还下水去摸鱼,送给那些帮助自己家的邻居。

生活好转一些之后,七岁的朱可夫进入了本村的教会小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三年小学读完后,按照农村的惯例,父亲该给孩子找师傅学手艺了。

爸爸是鞋匠,自然想到该让儿子去学皮匠手艺。1908年,朱可夫被送到了亲舅舅的作坊里做学徒。不过他被爸爸告诫说,不要叫舅舅,而要称呼人家先生,因为“老板不喜欢穷人做他的亲戚”。

朱可夫为了学成手艺,不知被老板、工头打了多少次。到十六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帮工,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于是,他参加了市立的夜校学习,每天白天干活,晚上上课,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等夜校毕业的时候,他通过了中学水平的考试,为此他深深感谢夜校的老师。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玛利亚,一个莫斯科姑娘。他们感情很好,甚至打算结婚。可惜战争把平静的生活打破了,沙皇下了征召青年参军的命令,满十九岁的朱可夫被迫入伍,奔赴沙场。

朱可夫的部队是龙骑兵,这是一种精通骑术却又能够徒步作战的兵种,既可以当作骑兵使用,又能在平地上徒步作战。朱可夫因能够成为骑兵而十分自豪,同村的伙伴也很羡慕他。

他匆匆向老板告辞,回家帮父母又收了一次麦子,就赶去部队报到。看着儿子的背影在村口消失,年过七旬的父亲泪流满面,母亲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村里人安慰他的父亲说,别担心,这个孩子聪明又强壮,一定不会有事的,说不定他能成为军士呢!

那时候是1915年7月,皮匠朱可夫就这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章从战争英雄到革命卫士

转眼到了1916年春天,第五后备骑兵团士兵朱可夫已成为训练有素的骑兵。上级通知他们,即将编成增补骑兵连,并且在开赴前线前继续进行野战训练。

上级还挑选了三十名训练成绩最好的士兵,准备培养成军士。被录用的人中就有朱可夫,他和同伴们一起被送进教导队继续学习。

前线的俄罗斯军队在装备上比德国人差,所以骑兵伤亡很大。8月初,团里命令朱可夫所在的教导队的优秀学员提前毕业,马上赶赴增补骑兵连。这一个十五人组直接开赴前线——到第十骑兵师去。朱可夫在这份十五人名单中列第二名。

第十骑兵师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9月初,该师在贝斯特里茨山林地区集合参加了战斗。但由于山林地区不允许进行骑兵冲锋,所以,骑兵们经常被迫下马徒步执行任务。这对于龙骑兵来说,正是他们的长处。朱可夫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他俘虏了一个德国军官,得到了第一枚勋章。

1916年10月,朱可夫在执行任务时踩中了地雷,瞬间被爆炸的气浪从马上掀下来。在医院中醒过来时,他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这次爆炸让他听力受损,还容易头晕。医务委员会认为他不适合上前线,就派他到拉格尔村的增补骑兵连去训练新兵。

这个时候,朱可夫真的被提升做了军士,肩章上多了几条军士衔,他具备实战经验,胸前还挂了两枚乔治十字勋章。

他满怀热情地鼓励新兵们战胜恐惧,却发现他们和自己当时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们根本不想再上前线打仗,他们希望回家过好日子,希望拥有土地和面包。他们并不是害怕战斗,而是厌恶不人道的战争。

朱可夫观察了士兵们的情绪,敏锐地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1917年2月27日一早,驻扎在拉格尔村的骑兵连突然紧急集合。然后,连队沿大路向驻扎着第五后备骑兵团司令部的巴拉克列亚城前进,谁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一群举着红旗示威的人出现在队伍前面,连长猛地向马抽了一鞭,策马向团部奔去,其他连长也都跟在他的后面。这时,突然从团部里走出的一群军人和工人宣布,这支部队决定不为沙皇卖命了。

一位高个子的军人大声对士兵们讲话说,他们不给沙皇卖命了,他们要的是和平、土地和自由。这位军人用口号结束了自己简短的演说:“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各国人民和平万岁!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万岁!乌拉!”

这就是“二月革命”。

朱可夫,这个穷苦农民的孩子被革命热情所感染,他决定站在苏维埃一边,为穷苦人民的利益而战斗。于是,他加入了赤卫队。

但是,伤寒袭击了他,他不得不回家休养几个月。等到他重新归队参加红军的时候,已经是1918年初了。这个时候,红军已经有五十万人的规模了。

当时,俄罗斯全境很不太平,白军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政权。农村到处有匪徒结帮作乱,城市里没有粮食,红军去征集粮食又引起农民的反感。

到了1919年,国内战争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白军十分强大,但是红军也逐渐壮大、成熟起来。当时,红军已经拥有四十二个师,数百万勇敢的年轻人为了保卫苏维埃而奔赴前线。

1919年3 月1日,朱可夫被吸收为俄共党员。后来他回忆时认为,那是他最难忘的一天。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今,许多事已被忘怀,但吸收我入党的日子却终生铭记在我心间。从那时起,自己的一切思想、追求和行动都力求服从一名党员的义务。而且,当事件涉及与祖国的敌人战斗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我们党要我们成为忘我为人民服务的榜样的要求。”P5-16

序言

引子:他使世界免于奴役

每年的6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都会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活动。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直接入侵了苏联。英勇的苏联人民奋起反抗,最终打败德国法西斯。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共伤亡了两千七百万人。

如果苏联失利,世界历史就会改写,世界将会被疯子掌控,那将会是全人类的一场浩劫。挽救苏联的人们,全世界都会记住他。

如果你问一位俄罗斯朋友,谁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出色的军事家?他一定会告诉你,是受人尊敬的朱可夫元帅。

他总是出现在战争时期最危险最紧急的地方,从而挽救那里的局势,然后奔赴新的战场。他耿直忠厚的性格也让他成为士兵和群众最爱戴的人,甚至超过了最高领袖斯大林。

他是苏联真正的平民英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可夫画传(1896-197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时影编
译者
编者 时影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3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5240964
中图分类号 K835.125.2=53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