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声音世界观 基于民族音乐学的探索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于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民族志、表演(语言)研究、乐器学、音响档案、视觉音乐志、学科史等问题,并涉及音乐口述史、“文化回授”、文化相对主义等方法论反思,力图实现对学科方法论的凝练与进一步的探索。本书可供民族音乐学、人类学、历史学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对民族音乐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编历史理论方法 口述,史? 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口述史”反思 一、楔子:是“哲学”还是“生活”? 二、“轻蔑的笑声”:对“口述史”的赞美与质疑 三、“不能去访谈墓碑”:口述“史”的三个态度 四、追问:“口述”不是“历史” “文化相对论”的再思考 一、引言:“文化相对论”的迷恋情结 二、源流:“文化相对论”的产生 三、反思:“文化相对论”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不接近”解决方案 语言:作为表演的中心 民族音乐学表演理论与“动态”研究视角 一、表演理论与口头诗学 二、相关理论与民族音乐学研究 三、“动态”视角:民族音乐学中的语言研究 第二编语音文化个案 论语音在鄂伦春族人歌唱建构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用声音比喻声音”——鄂伦春歌唱中的“音韵关联” 三、余论:关于“音、韵”(腔词关系)与“音、义”二元的研究反思 生态视角下的鄂伦春歌唱 从“马”“鱼”“小孩”的几个例子谈起 一、引言:“生态”视角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 二、“过什么地方走什么马”:歌唱中的自然 三、“柳根鱼与小男孩”:歌唱中的心灵 四、结语:歌唱中的“自然”与“心灵”——“声音”同一 音乐“文化回授”: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引言 二、案例:从调查者影响田野的几个案例说起 三、理论:对“文化回授”及与之相关概念的思考及辨析 四、结语:“文化回授”与他者“凝视” 在改造与融合之中:世纪中叶的中国乐器改良 一、三次乐器改良会议的基本情况 二、“改良”与“改革”“改造”“改进”:关于“去旧立新”的考量 三、为什么“改良”:三次会议的基本动因 四、“改”还是“创”:乐器改良的主要方式 五、乐器改良中需关注的问题 六、结语 第三编音乐民族观念 方兴未艾:罗传开先生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相关文论 一、引言 二、民族音乐学著述及主要特点 三、关系学科的文论 四、结语 视觉音乐志 纪录电影《触碰声音:格蕾妮的声音之旅》中的声音“特写” 一、镜头一:声音的特写 二、镜头二:身体的听觉 三、镜头三:聆听的差异 四、结语 音响档案视野下的民间音响 一、从《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CD唱片)说开去 二、“好听”与“真实”:音响采录的两个指标 三、录音的出版及其他 四、结语 20世纪以来的萨满音乐研究 一、1949年以前的相关研究 二、1949-1979年的相关研究 三、1979年至今 四、结语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声音世界观 基于民族音乐学的探索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贺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8157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0000 |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2-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0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