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印学论著,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元代印论的起始和明代印论的丰富与成熟;第二阶段,包括清代在金石学复兴、“乾嘉学派”兴起、金石考据学风行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尚碑思潮等影响下,在印论中出现的新的审美感受和新的美学思潮。第一阶段印论重审美、重个性,第二阶段印论重汇集、重考订。中国古代印学论著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一个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本着这一思路,我们从不同侧面,对700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考察和总结,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 目录 目录 序 总论1 第一章“印宗秦汉”与传统的确立13 第一节“印宗汉晋”与三代无印观15 第二节由“印宗汉晋”到“印宗秦汉”26 第三节从“印宗秦汉”上溯古玺29 第四节传统的确立36 第二章“尚古”思想与“复古”行动41 第一节正统与复古43 第二节尚古、拟古的复古情怀47 第三节以复古为解放54 第四节仿古与再造57 第三章印人流派:文人之志与工匠之技67 第一节文人的立场与价值观72 第二节技艺传承142 第三节风格与流派188 第四章刻印与写篆的混一:印法与书法213 第一节拓展印学天地,不甘做书法之附庸215 第二节写篆入印与新趣味227 第五章印章的风格品评253 第一节印品255 第二节巧拙272 第三节雅俗279 第四节印如其人292 参考文献303 后记311 第四章刻印与写篆的混一:印法与书法213 第一节拓展印学天地,不甘做书法之附庸215 第二节写篆入印与新趣味227 第五章印章的风格品评253 第一节印品255 第二节巧拙272 第三节雅俗279 第四节印如其人292 参考文献303 后记31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国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643414 |
开本 | B5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2600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5-3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