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道(第2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主办《艺道》集刊的第2辑,分为艺术教育、艺术史论、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前沿、美育专栏等五大板块,收录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3篇。书稿面向中外艺术领域的美学理论命题、典型作品、前沿动态、现实需求与创新探索,荟萃国内外艺术学科的权威理论和深刻思想,立足宏观,聚焦案例,学理评析,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有助于打破学科畛域,促进艺术研究领域的跨门类多学科协同发展,为相关学界读者提供重要参考。 目录 艺术教育 “人师”养成、文心涵濡与大学美育——启功先生题写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启示 /王一川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大学通识美育课程设计——以北京师范大学“设计作品赏析与创意实践”课程为例 /李嫣 创新性游戏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蒋希娜 草间弥生的波点世界与艺术教育中的自我认知 /于新颖 声音视角下当代音乐教育的生态研究综述 /张汉超 艺术史论 从陈垣到启功:历史文献学方法在艺术史研究中传承的典范 /朱天曙 刘昕 意境的分层与归一——论李叔同“学堂乐歌”抒情作品中的象征移情路径 /周轶凡 概念考古与跨学科思辨:中国家族剧概念辨析 /李金秋 艺术理论与批评 作为“他者”的传统——民间舞蹈的当代身份与主体实践 /王阳文 传统审美下中国古典舞眼神运用的规律探究 /杨明轩 叶波 中英比较视域下的儿童戏剧分级论 / 徐翠 走向纯粹生命——后人文视角下的《黑暗中的舞者》 /胡希琴 信仰的生产:为符号商品经济而作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景璟/译 吴键/校 艺术前沿 理解与阐释:新时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思考——周士琦先生访谈 / 杨茗 韩晓玲 刺绣语言的当代转换:《刺字——〈山海经〉》创作研究 /邱爱艳 娱乐工业与体验真实:以数字时代的偶像“人设”文化为例/王雨童 美育专栏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文化理解和文明交融 /范迪安 如切如磋蓄情志于胸,如琢如磨赋意向于美 /廖昌永 美育作为态度教育 /彭锋 汉字书法的美育价值 /苏士澍 培养看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伊朗]马基德·马基迪 佚名/译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项目介绍 导语 “艺道”之名,源自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以道统艺、艺臻于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道”与“艺”并进,“学”与“术”互融,旨在回归大学之道、办学初心。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推出《艺道》,为学界同仁搭建特色鲜明、高端前沿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爰求诸贤,共研精理,打破学科畛域,促进艺术研究领域的跨门类多学科协同发展。本书为系列第2辑。 面向中外艺术领域的美学理论命题,立足宏观,深入探讨;面向当代各门类艺术的典型作品,聚焦案例,学理评析;面向诸门类艺术史领域,重返经典,提炼新知;面向艺术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交叉融通,探索前沿;面向当下艺术实践的现实需求与创新探索,分享经验,推动发展。 注重融合性,探索艺术学科协同发展与融合发展;注重前沿性,推进艺术研究领域重大前沿命题研究;注重开放性,荟萃国内外艺术学科的权威理论和深刻思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道(第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肖向荣//甄巍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537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4 |
CIP核字 | 2023138357 |
中图分类号 | J-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