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巩文学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两章,梳理曾巩诗文集版本情况,对宋、元、明、清曾巩诗文集结集、流传过程及《曾南丰先生文粹》《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元丰类稿》等版本情况进行辨析;下编四章,考察曾巩文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第三章从曾巩较为重要的交游入手考察其文学思想的形成;第四章探讨“道”作为曾巩文学的核心范畴的具体表现;第五章对曾巩文章积学储才、师法经典的法度、典范之处进行分析;第六章重点关注曾巩诗歌,通过解读 “穷人之辞”的命题与寺庙题材诗歌,探究其士人心态。
目录
绪论
上编 文献篇
第一章 曾巩《元丰类稿》《续稿》《外集》源流考
第一节 《元丰类稿》已有的整理、考辨成果
第二节 宋元曾巩诗文结集、刊刻概况
第三节 明清《元丰类稿》刊刻情况
第四节 曾巩《续稿》《外集》的流传情况
第二章 曾巩诗文集叙考
第一节 《曾南丰先生文粹》叙考
第二节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叙考
第三节 《元丰类稿》叙考
下编 文学篇
第三章 曾巩文学思想的形成:基于交游的考察
第一节 良师振拔
第二节 同道切劘
第三节 后学追随
第四章 “道”:曾巩文学的核心范畴
第一节 曾巩体“道”
第二节 “道”与文章
第五章 文章大业:师法经典
第一节 积学储才,儒家为本
第二节 承继经典,学以致用
第三节 典范之作,可法可传
第六章 拙者之适:诗以娱情
第一节 “穷人之辞”,不悖道义
第二节 娱情写物,拙者之适
附录一:曾巩交游名录小考
附录二:曾巩诗文集稀见序跋
参考文献
序言
序 詹福瑞 我关注曾巩,缘于李白集的整理。20世
纪80年代,我与同门友从詹锳先生整理李太白集,校勘
底本用的是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蜀本。这个本子有两大
特点:第一是类编李白诗,“沿旧目而厘正其汇次,使
各相从”,这是与曾巩同朝且是藏书家的宋敏求所做的
工作。曾巩《李白诗集后叙》说:“《李白诗集》二十
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
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
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宋敏求于宋英宗治平
元年(1064)以工部郎中同修起居注,次年,加知制诰
、判太常寺。他正是在这一段期间搜集整理了李白集。
第二是编年。从第六卷下半的“歌吟”起,到卷末“哀
伤”,每一类中都有大致的编年,并且在诗题下注明诗
人的行踪所在。据詹锳先生考证,这项工作就是曾巩所
做。此时曾巩正在馆阁任上。詹锳先生《〈李白集〉版
本源流考》据此勾画出了李白一生游踪的线路:蜀中→
襄汉(襄阳、楚汉)→淮南→会稽→安陆(安州)→鲁
中→吴中→(吴越)→长安→去长安后→北游→燕魏(
燕赵)太原→陕西(陕右)→洛阳→河南→梁宋→再至
鲁中→齐鲁(齐州)→再至淮南(淮泗)→再入吴中→
金陵→秋浦→庐江(舒州)→江东→寻阳→永王军中→
宿松→寻阳→流夜郎→上陕、峡路、巫峡→荆州→江夏
、岳阳→寻阳(庐山)→宣城→历阳→复至金陵→当涂
。再看曾巩的后序:“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
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
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
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
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
西涉岐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
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宝十
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
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
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
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
,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
。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
,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
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
,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
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这个
路线与曾巩的后序完全吻合,是曾巩根据李白的诗文考
证出来的李白一生游踪,是李白一生游踪最早也最为具
体的勾勒。因此詹锳先生评价说:“虽然曾巩对李白游
踪先后的考定未必完全正确,各类中考订的诗篇先后也
较粗疏,但总是有了一个很明确的轮廓,给我们按年编
排李白诗文提供了最早的依据。这是非常可贵的。”因
此可以说曾巩是研究李白诗文并为其做编年的第一人。
曾巩对李白及其诗文的评价也颇中肯:“白之诗连类引
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
,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
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这一段文字虽然很短,
却精练地概括出李白其人其诗的特点。因此,曾巩在李
白研究史上的地位十分明显。 按照当代的学科分类,
曾巩还是宋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在仁宗嘉祐五年
(1060)被欧阳修举荐到京师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此一工作就是国家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与我应该是同行
。他校勘整理历代典籍,可考者有《战国策》《说苑》
《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
溶诗集》《列女传》等,有的撰写了目录序。《列女传
目录序》云:“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 事具
《汉书》向列传。而《隋书》及《崇文总目》皆称向《
列女传》十五篇, 曹大家注。以《颂义》考之,盖大
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 而
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盖向
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为
篇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
隋书》以《颂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
义》之文,盖向之自叙。又《艺文志》有向《列女传颂
图》,明非歆作也。自唐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
唐志》录《列女传》凡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
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
者,亦众矣,非可惜哉!今校雠其八篇及其十五篇者已
定,可缮写。”《战国策目录序》云:“刘向所定《战
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
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
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由这两篇目录序可了解
曾巩整理旧籍所做的工作。首先是辨析版本源流。刘向
著《列女传》是八篇,《隋书》及《崇文总目》著录为
十五篇,这是曹大家注《列女传》时把七篇分为十四篇
,再加上《颂义》而成。这就说清楚了八篇和十五篇的
原委。其次曾巩整理古籍,不是死守在馆阁做校勘整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巩文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晓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823959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34
CIP核字 2023165265
中图分类号 I206.44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