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水既生治陶文集(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水既生先生潜心于陶瓷研究,对北方古代陶瓷技艺及历史颇多创见,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本文集收录先生治陶论文20余篇,包括《山西陶瓷概略》《陕西古代窑具及装烧方法的初探》《从唐代陶瓷彩饰看烧制技术的发展》等,内容涵盖对山西陶瓷发展史的系统梳理、对中国陶瓷发展史体系的讨论、对陶瓷生产工艺的关注,是先生历年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作者简介 水既生,字化三,别号乐陶斋主人,1928年生,山西朔州人,古陶瓷专家、书法家、篆刻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既生专注于陶瓷美术、工艺、生产及考古研究,先后恢复了山西“法花”“油滴”“兔毫”“绞胎”“黑釉刻花”等陶瓷生产工艺。其中“平定黑釉刻花”技艺被列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花”的恢复研制成功,填补了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他踏遍了山西各地古代窑址,收集了几万片瓷片资料,对北方尤其是山西古代陶瓷技艺和历史发展研究颇多创见,是公认的山西古陶瓷研究的奠基人。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陶瓷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在国内外各种专业刊物上发表,编写了《中国陶瓷全集·山西陶瓷》。 由于对工艺美术领域的重要贡献,2005年,水既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学界最高学术荣誉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目录 山西陶瓷概略 对瓷器起源问题的管见 对古陶瓷研究中窑系问题的浅见 山西陶瓷考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煤烧馒头窑的烧成特点 山西古代窑具及装烧方法的初探 山西古代陶瓷装饰技法及其应用 油滴黑釉器的研究 “油滴”和“兔毫”工艺 山西古窑址中所见黑釉剔划花瓷器 山西古窑址中的白釉剔划花及划花嵌色瓷器 山西古代的印花陶瓷 山西古窑址所见“油滴”和“兔毫” 司马金龙墓的釉陶加彩俑在陶瓷技术发展中之意义 就山西古窑址遗物略谈唐代北方的制瓷工艺 从唐代陶瓷彩饰看烧制技术的发展 浑源窑的青地嵌白和白花褐地陶瓷 试论“法花”的命名 古陶名釉“山西法花”的恢复与开发 陶瓷器造型和工艺的关系 穿——制瓷用的瓷制轴承 冶陶掇零 简谈壶关陶瓷行会 几件民间陶瓷的巧妙设计 琉璃的名与实 水既生陶瓷作品概览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水既生治陶文集(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水既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7200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 首版时间 | 2021-09-01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460 |
| CIP核字 | 2021180557 |
| 中图分类号 | J52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94 |
| 宽 | 221 |
| 高 | 2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