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校园欺凌
内容
内容推荐
1982年,三个挪威男孩因欺凌自杀引起挪威政府的关注;
1983年,挪威教育部委托并资助奥维尤斯教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欺凌调查研究,这是全球最早的学校欺凌干预运动;
1986年,奥维尤斯教授首次提出了(Bullying at school)这一词汇与概念,并终其一生投身校园欺凌防治研究,是校园欺凌问题研究领域的先驱。本书是他正式阐释“校园欺凌”概念与防治手段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校园欺凌研究领域资深权威丹·奥维尤斯的学术性著作,详细介绍了作者在1983年至1992年10年间所开展的有关欺凌的调查和干预项目,这些工作是由挪威政府主导的全国反欺凌运动的一部分。作者的调查样本包括了挪威同一年龄段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这一庞大样本为欺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项调查和干预项目的施行,作者不仅给出了有关欺凌的科学定义,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诸多谬见,让人们看到了欺凌的更多真相,而且从学校、班级、个人等各个层面提出减少甚至消除欺凌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和建议。此外,作者还提供了关于潜在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不同行为模式及特征,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识别他们,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这些干预项目的实施效果令人振奋,显著地达到了预期目的。书稿的最后,作者再次对反欺凌项目的核心措施予以总结和重申。
本书对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群体而言非常具有警示性、启发性意义,为准确识别校园欺凌并采取针对性举措提供了科学、可信、可行的建议,值得阅读、借鉴和推广。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欺凌,我们知道什么?
第二章 对于欺凌,我们能做什么?
第三章 干预项目的效果
第四章 其他实用建议和核心项目
导语
关于校园欺凌,我们了解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校园欺凌研究之父”丹·奥维尤斯,教科书级奠基之著。成年人的意识和参与,决定着校园欺凌事件的走向。建立科学认知,掌握有效方法,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孩子。
精彩页
下文总结描述了男生欺凌问题在班级中发展的过程,它基于广泛的研究。
在一个班级的男生中,通常会存在不同形式的冲突和紧张关系,也会有许多轻微的攻击性互动,部分是为了好玩,同时也是一种展示自我、测验男生之间力量关系的方式。如果在这 样的群体中存在一个(或几个)潜在的欺凌者,那么他(或他们)将影响整个班级男生的行为。这些互动将会变得更加粗暴和激烈。欺凌者暴躁的性格,彰显权威、支配和征服他人的鲜明欲求,都会被群体成员强烈地感受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逆境和挫折也会引发欺凌者的强烈反应,因为他们倾向于在冲突中使用暴力手段,所以往往会表现出攻击性。鉴于欺凌者的力量优势,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会引发他人的不快和痛苦。他们既喜欢攻击最弱的男生(后者肯定会被欺凌者击败),也不畏惧和班上其他男生打架。总体来说,他们相当强硬和自信。
如果班上有一个潜在的、被动的“出气筒”(受欺凌者)——焦虑、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果断、不敢攻击,而且通常体力较弱——他很快就会被欺凌者发现。这类受欺凌者处于链条最底层,受到攻击时,他不会还击,而是会害怕甚至哭泣,他不愿意或无法抵御对手的攻击,哪怕是很大程度上并无恶意的对手。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男生不想参与班上其他男生粗野的游戏,就无法和他人建立关系。他也会感到相当孤独和被孤立。
对于一个有欺凌倾向的男生来说,潜在的“出气筒”是理想目标。他的焦虑、无助和眼泪给了欺凌者一种明显的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含糊不清的报复冲动。 欺凌者通常也想让其他人加入自己的阵营,他很快就会诱使他最亲密的朋友挑衅“出气筒”。受欺凌者总有被攻击的理由,如外表、衣着和举止等。通常,看到其他人侵扰受害者,他就像自己动手了一样高兴。毕竟,如果造成了什么不好的后果,他始终留有退路。学校里的成年人经常注意不到这些事,或者并不在场,让男生们自行解决他们的矛盾。受欺凌的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父母说什么。
渐渐地,班上的其他男生也会开始侵扰戏弄受欺凌者。他是一个安全的攻击对象——每个人都知道他软弱、不敢反击,班上不会有强壮的男生站出来支持他。当一些强势的男生攻击他时,大家都觉得稍微欺负他一下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他相当可悲、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他就应该挨揍。
就这样,受欺凌者会越来越被同龄人孤立。公开的嘲笑和攻击进一步削弱了他在同龄群体中本就很低的地位:大家都觉得他一无是处。有些男生担心与他在一起会降低自己的地位,或受到他人的蔑视与否定;有些人甚至担心自己最终会陷入同样的境地。受欺凌者被孤立的局面就这样基本形成了。
——————
·什么样的教养环境造就了有攻击性的儿童?
鉴于欺凌者“具有攻击性反应模式”的特征,即他们在许多不同情况下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以下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在孩童时期,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或环境能够影响个体,使其形成攻击性反应模式?一项主要基于男生的研究发现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父母,尤其是主要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对孩子的基本情感态度。这个因素非常重要,尤其会影响孩子幼年的情感态度。以缺乏热情和参与为特征的消极态度,显然会增加孩子日后好斗、对他人怀有敌意的可能。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主要养育者对儿童的纵容和对攻击性行为的容许程度。如果养育者对孩子通常是宽容乃至“纵容”的,不明确禁止孩子对同龄人、兄弟姐妹及成年人的攻击性行为,那么儿童的攻击性就很容易增加。
综合这两点,我们可以发现,童年时期缺乏爱和关怀并被给予太多的“自由”,是导致儿童确立攻击性反应模式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因素是父母使用“权力专断型”(power-assertive)的教养方法,如进行体罚,或表现出剧烈的情绪爆发。这一发现支持了“暴力导致暴力”的观点。对儿童的行为设定明确限制并确立一定的规则是很重要的,但不应通过体罚等手段来完成。
最后,儿童的性格也影响了攻击性反应模式的确立。性格活跃、急躁的儿童比性格普通或安静的儿童更容易成长为具有攻击性的年轻人。性格因素的影响要小于第一和第二个因素。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具体个案中,可能会有其他一些因素发挥核心作用,模式之间存在部分差异。尽管如此,这些研究,以及其他关于儿童状况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以下重要结论:儿童养育者的爱和参与,对儿童行为规范的清晰界定,以及非体罚性的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友善、独立的儿童。
这一结论可能同时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对年幼和年纪稍长的孩子也同样重要。随着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家长也必须监督他们在校外的活动,了解他们在做什么,知道他们的朋友是谁。大多数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包括欺凌、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往往发生在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或者他们及其他成年人不在场的时候。
在攻击性反应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校园欺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挪)丹·奥维尤斯
译者 译者:张文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63577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24-04-01
首版时间 2024-04-01
印刷时间 202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4
CIP核字 2024043155
中图分类号 G474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