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脾胃论白话讲解 |
内容 | 内容推荐 《脾胃论》成书于金元时期,李东垣撰,分上、中、下三卷是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读古籍。李东垣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饮食伤脾等证,并附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本书作者对《脾胃论》古籍原文进行了白话讲解,扩展了《脾胃论》中的理论、方剂在临床中的运用、变化,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脾胃论》。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 原序 脾胃论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 脾胃胜衰论 肺之脾胃虚论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用药宜禁论 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脾胃论卷中 气运衰旺图说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随时加减用药法 肠湃下血论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三焦元气衰旺 脾胃论卷下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忽肥忽瘦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阴阳寿天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阴阳升降论 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饮食伤脾论 论饮酒过伤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脾胃将理法 摄养 远欲 省言箴 脾胃论后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脾胃论白话讲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孙志文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360189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8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2 |
CIP核字 | 2023061132 |
中图分类号 | R25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