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清季科举的展期与停试——基于"制度时间"变迁的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科举展期首先对于科举考试的“宋元定制”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即使到了清代乾隆朝,科举展期仍一度发挥正效应,将一种应急机制内化为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但总体来看,清代科举展期不仅体现在作为科举制度衍生出的一种弹性应变和自我修复机制,而且表现出它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反作用于科举制度母体并导致其结构性改变。清代科举展期成因类型复杂多样,且比例较高地以突发性展期形式出现,并在时间上呈现出三个高峰期:“三藩之乱”时期、“咸同军兴”时期和“光绪庚辛”时期。与前两个时期相比,清季“光绪庚辛”时期虽然在持续时间上相对较短,但是其展期牵涉原因之复杂、展期强度之大、展期层级之高,则是前两个时期无法媲及的,其影响程度也达到有清一代所未有。本书即以其为考察对象,从“制度时间”变迁的视角呈现清季科举展期的复杂过程及其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应关联,进而透视出清季科举考试的变迁轨迹以及时局和国运的趋向讯息。 目录 前言 一、关于“展期”的几个问题 (一)科举试期的定型 (二)清代科举“展期”的成因与类型 (三)清代科举“展期”的纵向时间分布 二、己亥庚子之变:从制度性展期到非制度性展期 (一)作为制度性展期的“万寿开科” (二)非制度性展期:“春乡秋会,人心益乱” 三、联军入都:“北方议停,南省归并” (一)京师:停科的提出 (二)西安行在:“补救一分是一分” (三)东南诸省:再次展期,“恩正归并” 四、内外胶着:辛丑展期的中枢阻隔 (一)辛丑展期的提出 (二)“元电”回复:两江打头,其余效仿 (三)“停办乡试有碍大局”:张百熙“驳议” (四)晋省“拟恳仍缓一届”:岑春煊“介入” (五)“宥电”回复:督抚再欲弥缝,仍观江鄂脸色 五、开遮心迹:辛丑展期的督抚促成 (一)江楚会商,最终“摊牌” (二)尘埃落定,不免余憾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清季科举的展期与停试——基于"制度时间"变迁的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贾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512021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1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50000 |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1.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