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十六卷,但缺杂病证治,无《金匮》条文;《伤寒例》前,较桂林古本少《六气主客》一篇;六气之病仅有“暑、热、燥、湿”,缺“风、寒”二病;尚有有论无方者,如《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佚文一条,曰:“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但未出治方,而白云阁藏本则有“白蜜煎主之”一句,诸如此类的异同还有许多。书后附有汉代度量衡考证结果和校注者亲自实测的特殊药物剂量,有助于研究《伤寒杂病论》方药应用规律。本书可供仲景学说研究者、中医、中医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目录 伤寒杂病论卷一 平脉法 伤寒杂病论卷二 平脉法 伤寒杂病论卷第三 伤寒例第三 伤寒杂病论卷第四 辨温病脉证并治第四 伤寒杂病论卷第五 辨暑病脉证并治第五 辨热病脉证并治第六 辨湿病脉证并治第七 辨燥病脉证并治第八 伤寒杂病论卷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杂病论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卷第八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伤寒杂病论卷第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三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四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辨不可吐 辨可吐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五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六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附录 一、中医古籍剂量换算 二、汤方索引(字母排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汉)张仲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42116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4 |
出版时间 | 2023-05-01 |
首版时间 | 2023-05-01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4 |
CIP核字 | 2023084847 |
中图分类号 | R222.1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41 |
宽 | 172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