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交流碰撞催新--东西文化冲突对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的影响
内容
编辑推荐

东西方文化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冲突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当今的大学生是改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过程恰好是东西方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时代,于是他们也就成为思想上受东西方文化冲突影响最大的一批年轻人,可以说是东西文化的晴雨表。他们是东西文化冲突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他们在东西文化冲突中究竟扮演着何等角色?对他们的生活观念的改变我们应作怎样的评价?

序言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今天的具体形式,就是全球化,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经济的,但任何经济的发展背后都必然地有一种文化来发挥某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法性支持以及无尽的精神动力。在两极对峙的状态下,以意识形态为本质的世界政治冲突掩盖了世界文化冲突,但谁又能肯定意识形态不是文化呢?那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像一道长堤阻挡着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击。苏东剧变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全球化的开始,西方经济在全球的扩张,必然带来西方文化的扩张。这样,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然面临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在当代是一个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在众多的文化冲突中,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得尤为激烈,新儒家文化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文化上的冲突具体到中国,有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因而为市场经济提供合法性的文化也就不会完善。在经历了各种风雨后,儒家传统到底还有多少保留在中国社会中,是值得研究的。中国社会中如果还有可以称为传统儒家的东西,可能只是留存于人们心中诸如“仁义礼智信”、“四书五经”等几个熟悉而又浅显的名词。但中国文化传统还是在延续的,这主要集中在高校及学术研究所中,而总的情况是研究的多,真正践行的少。最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的,是在高校中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后,他们成为社会精英。因此,在文化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强势还是守势的面目出现,大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新事物符合人的认知结构,人们就同化新事物,反之,人们就不得不顺应新事物。文化冲突的状态也大致如此,如果传统文化在文化冲突中体现为强势,它就可以同化西方文化,正确地理解、合理地吸收和恰当地融合西方文化是可能实现的,并且传统文化更有可能向西方文化中渗透。然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与西方相比,没有经济优势为后盾的文化优势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中国社会中到处可见西方的商品及西方的文化。国人以用洋货、懂洋文为时髦,而且深深地投入其中,这尤其反映在年轻人身上,他们读西方小说、过西方节日。整个中国的东西文化冲突表现为局部同化与整体顺应。

大学生也同样如此,现实状况是,大学生对西方事物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推崇意识,并且,以文化精英面目出现的大学生,其文化意识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可以说,现在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处于对西方文化的顺应中,在校大学生以及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确实起了引领潮流、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文化在这个开放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观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诸如求知观念、交往观念、家庭观念、消费观念等,无不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他们推崇与接受西方文化,冷漠与遗忘传统,“香蕉人”已经由洋品牌转口为国货。

文化冲突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壮大,这实际上符合百家争鸣的要求。一种文化只有在与自已相对立的文化体系前,才有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否则就有灭亡的危险,或者将会被自己的对立面所同化。只有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才凸显出来。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突中,研究、传播传统文化的事业才日趋繁荣。这样,传统文化在面对冲击时,才会反击,在与西方文化争夺地盘中,才能自我发展壮大。

文化冲突能促使大学生成才。人是环境的人,东西文化的斗争与融合就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在这个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既能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对文化发展的要求。他们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的,这可以促进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合。文化冲突还可以使大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人格的完善。人格体现的是人的文化意识,文化中的德性部分塑造出人格,在文化冲突中两种不同质的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经过去粗取精,使人格日臻完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规范虽然能很好地调和人际关系,促成人的内心修养的形成,但容易使人走入脱离实践、扼杀个性的歧途。而西方文化崇尚的自由主义虽然重视了个人的价值与自由,但在形成亲近的人际关系上却略显不足。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合理的部分,只有文化间的相互冲突与比较,才能发现各种文化的长处与不足。吸收东西文化的长处,摈弃各自的缺点,是当代大学生人格完善的一条必由之路。文化冲突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们不再囿于固定的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追求新事物。然而他们一直在传统中生活,倍感单调乏味。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递中,形式得以有限的保留,其内容几乎已不为人知,而没有内容的生活方式是没有意义的。西方的自由生活形式满足了大学生们渴望改变生活的要求,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获得、理解与践行程度远远高于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大学生获得了一种新的生活意义。

但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并不都是乐观的状况,其最大的危险是传统的丧失。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与传统是不相容的,这与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一说到传统,人们总是贴标签式地将其一概打上封建余孽的记号,这是多年来教育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传统,以及传统在过去各种运动中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结果。大学生以此作为自己与传统相背离的借口,从而躲避自己对传统文化应有的责任。文化冲突的结果与文化本身以及文化传承者有关,本身能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文化,才会具有生命力,传统文化面对新形势急需发展更新。传统文化的丧失,一方面是人们漠视传统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丧失反过来加速人们对传统的漠视。大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产生文化上的迷茫与自卑心理,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他们感受到自己传统文化的薄弱,从而贬低自己的传统,对西方强势文化推崇备至,盲目践行。可以说,大学生对待东西文化的态度往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日渐衰微,有断流之忧。因此,中国融入世界是以个性的丧失为代价的,其结果只能是中国在个性方面对西方社会的顺应,被西方社会所同化、所湮没。现代化如果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丧失为代价,那肯定就是一种悲哀。

东西文化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冲突。有意识地阻止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以保护传统文化是不可行的,而弘扬西方文化、导致传统文化的灭亡更是不负责任的。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物,必须加以保护。对待文化冲突的理性态度自然是去弊取利,扬长避短。发掘与创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地理解、对待文化冲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刻不容缓的问题。这需要对当今大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合理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来源于三个方面:家庭、社会与学校。学校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的区域,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这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大学生健康的文化观念,以对社会起示范引导作用,学校也就成了应对东西文化冲突的主要阵地。文化本身的力量以及文化传承者是影响文化冲突结果的两个因素,东西文化力量的对比,西强东弱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状况,学校所能做的是对文化传承者的改造与自我改造。人们接受或者拒斥某种文化,其主要因素是自我内心的文化认同。认同传统文化,人们自然会发掘、发展、创新,形成适合时代需要的新文化;拒斥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不认同传统文化,文化也就会从此失去生命力,自然地走向死亡。

学校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树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没有根据的,一方面,它依赖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创新,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对大学生产生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祛除文化自卑心理,树立文化上的自尊,这是和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分不开的。传统文化本身放射出魅力,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有了自尊感,他们才会健康地对待传统文化,自觉地担负起文化冲突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总之,东西文化冲突对大学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应对措施有两点,一是瞩目于学生,二是着眼于文化。从对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文化传承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只有自身在践行文化价值理念时,散发出个人魅力,文化才能获得吸引力。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下,才能成为一名健康的文化传承者。从着眼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像对待文物一样来发掘、保护文化,不至于使传统文化在冲突中丧失。其次,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上更需要创新,发展出既符合时代特点又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的先进文化。概言之,即熔古今于一炉,合东西为一璧。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在东西文化冲突中老树发新枝,焕发出经久不败、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

2004年10月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交流碰撞催新--东西文化冲突对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的影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维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58564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