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拉康的父亲理论探幽--围绕父亲的姓名概念/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20世纪法国思想大师拉康的父亲理论。“父亲的姓名”研讨班是拉康主持的研讨班里极其特殊的一个,国内鲜见学者做此专题研究。作者立足于大量法文原始资料,详尽分析了拉康的新父亲理论在何种意义上区别且超越了弗洛伊德作为法则的父亲理论,旨在阐明拉康借助20世纪结构语言学新工具取得这一成就的路径与方式。具体来说,作者通过历时的向度和共时的维度展开分析,认为拉康的父亲理论可以归结为其“父亲的姓名”理论;随后从“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这一反例论证了“父亲的姓名”的至关重要性,又利用专名的无意义性和否定性特征以及上帝之名的匿名性特征阐明了“父亲的姓名”另类的基础性;最后对拉康后期的父亲理论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本书史料扎实,条理清晰,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拉康思想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借鉴,也为更好地把握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提供思想奠基和学理支持。
作者简介
黄作,男,197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所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巴黎索邦四大笛卡尔研究中心《笛卡尔年鉴》(Bulletin cartésien)中国地区通讯研究员。曾经两度(2006,2015-2016)留学法国,目前从事法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人物有拉康、笛卡尔和让-吕克·马礼荣等人。著有《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译有马礼荣的《情爱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14)和拉康的《父亲的姓名》(商务印书馆,即出)。另在Archives de Philosophie、Psychologie Clinique和《哲学研究》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前言 只有一次研讨会的研讨班
第一章 奥狄浦斯情结框架中的父亲问题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多重父亲形象与拉康的出发点
第二节 历时的向度:奥狄浦斯情结三阶段
第三节 共时的维度:三元父亲VS“父亲的姓名”
第二章 父性的隐喻
第一节 拉康的能指革命
第二节 隐喻与换喻——能指系统的两大运作机制
第三节 从母亲能指到父亲能指
第三章 反例:“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
第一节 从“Verneinung”(矢口否认)到“Bejahung”(肯定)
第二节 原初肯定(Bejahung)与“Verwerfung(弃绝)”
第三节 “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
第四章 专名、上帝之名与“父亲的姓名”
第一节 专名的无意义性及其否定性特征
第二节 “元划(traitunaire)”和“父亲的姓名”
第三节 上帝之名和“父亲的姓名”
第五章 从三元式到第四者
第一节 从作为法则的父亲到不负责任的父亲
第二节 拆除父亲木偶:欲望与法则的共生
第三节 奥狄浦斯的彼岸与实在父亲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拉康众多的研讨班(S
éminaires)之中,有一个
研讨班极其特殊,与其他研
讨班大多跨越一学年时间且
包括多次研讨会(séances
)的情形不同,它只进行了
一次研讨会,那就是既广为
人知又相当令人困惑的“父
亲的姓名”研讨班(NdP)
。拉康学术遗产继承人雅克
-阿兰·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直到2005年才把相
关文本整理成册出版①。
1963年11月20日,拉康在
圣·安娜医院(I'h?pital
Sainte-Anne)进行了“父亲
的姓名”研讨班第一次研讨
会,他一上来就宣称:“我
不会等到这次研讨会(ce s
éminaire)的结束再来告诉
你们这次研讨会是我要讲的
最后一次研讨会(le
dernier)……同时我很抱歉
不得不没有了(ne doive
pas)后续的研讨会②”;在
这一研讨会的结尾,他又强
调了相似的意思且再次表达
了歉意:“要结束了,我将
仅仅向你们说,如果我中断
(interromps)这一研讨班
(Ce séminaire),对多年
来是我忠实听众的那些人,
我是深感歉意的。”③从拉
康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他是
“不得不”“中断”这一研讨班
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
迫使拉康中断其深深爱着的
甚至可以说已经烙上其生存
方式标签的研讨班讲座呢?
大家一般都认为,这与法国
精神分析学界第二次大分裂
运动——第一次大分裂运动
发生在十年前的1953年,
拉康与部分同事出走巴黎精
神分析学协会(SPP),成
立了新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协
会(SFP)——这个外因有
着莫大的关联。然而,除了
这个外因,难道就没有其他
原因了吗?是不是存在着一
种更为深刻的内因呢?
对于法国精神分析学界
第二次大分裂运动这个外因
,我们通过米勒所编的《被
逐出精神分析学教会》
(I'Excommunication)和
精神分析史学家伊丽莎白·
卢迪内斯库(Elisabeth
Roudinesco)女士所著的《
拉康》及《法国精神分析史
》(2卷)不难弄清楚当时
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来
:法国精神分析学协会想要
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学联合会
(IPA)这个大家庭,可是
后者团体内的保守派非常不
喜欢拉康这个另类的异军突
起,他们要求法国精神分析
学协会压制拉康,以此作为
交换条件来批准其入会资格
,法国精神分析学协会准备
以牺牲拉康为代价换取所谓
的国际化进展,最终不可避
免地导致了法国精神分析学
界第二次大分裂。说白了,
这不过是精神分析学界狗血
的政治斗争中比较精彩的一
幕而已。我们无意详述这些
事件的经过,在此只想就相
关文件内容指出两点:
其一,国际精神分析学
联合会持续打压拉康,从明
面上看,焦点集中于两者临
床实践理念的不同,譬如,
对于每次会诊时间、每周会
诊几次等问题,国际精神分
析学联合会有一套严格的技
术规定,明确反对拉康派所
谓的“弹性时间”学说。国际
精神分析学联合会由皮埃尔
·蒂尔凯(Pierre Turquet)
领衔的调查委员会在1961
年8月2日出文的给法国精神
分析学协会的第一份书面报
告《爱丁堡建议》
(Recommandation
d'Edimbourg)第1、2条就
明确列出:“1.任何教导性
分析都应该被引向至少每周
四次的会诊节奏上。2.会诊
时间应该持续至少45分钟。
”①但是,实际上,这涉及
两条道路的不同:国际精神
分析学联合会倡导技术的统
一性必然导致理论的扁平化
,进而反对任何理论革新;
作为法国第二代精神分析师
代表的拉康,是“法国精神
分析学界公认的最具理论天
才的分析师”,从20世纪50
年代初发起“回归弗洛伊德”
的运动以来,其理论构想实
际上已经跳出了法国第一代
分析师“毕雄狭隘的沙文主
义藩篱”,即所谓的“法国精
神分析学”(psychanalyse
fran?aise)的局限,具有“
普遍性的理论视角”,从而“
使他最终赢得了世界性的威
望”①,换言之,拉康的这
种理论创新②对国际精神分
析学联合会真正造成了威胁
,因为真正的理论创新预示
精神分析学的新走向。
……
拉康声称他“将永不重操
这一主题”,后来自然也不
会为了这一主题专门重开研
讨班了,不过,他一直都有
在讲“父亲的姓名”这一代表
其父亲思想的理论,只是断
断续续地在讲,混杂在其他
理论中间接续来讲。这无疑
为后来的研究者带了困难。
鉴于此,对拉康的“父亲的
姓名”理论做一个系统的研
究可以说是困难的。我们立
足已有材料,一方面,以拉
康唯一一次研讨会内容即《
父亲的姓名导论》文本为主
,力图在义理上论证拉康于
1963年之前已经给出的“各
种标记”与《导论》中新的
父亲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另一方面,针对拉康在
1963年之后的各个研讨班
中讲到的“父亲的姓名”相关
理论,我们更多地注重提出
各种问题式,既审视它们与
之前理论的关联,也探究它
们所包含的新的理论方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拉康的父亲理论探幽--围绕父亲的姓名概念/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42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90
CIP核字 2021258984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7: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