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高校德育层次性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德育层次性,是指德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政治面貌、不同道德水平等情况,设定高低不同的德育目标,依靠多层次的德育主体,选取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采用多层次的德育方法,使用多层次的德育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活动。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多学科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德育层次性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分层德育体系,探索一条符合高校德育规律及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并与我国当前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德育科学化发展道路,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实效,促进高校德育健康发展。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四、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高校德育层次性缺乏的具体表征 一、各自为政、互不相谋的德育主体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失调的德育目标 三、程度与衔接度阙如的德育内容 四、理性与非理性断裂的德育方法 五、应当与正当剥离的评价标准 第二章 高校德育层次性缺乏的致因分析 一、求上居中的传统文化心理根深蒂固 二、革命时期德育政治化余波的持续影响 三、中小学德育成人化倾向的不良后果 四、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二维割裂 五、高校德育自身诸因素的共同影响 第三章 高校德育分层的内在规约、现实依据与基本原则 一、高校德育分层的内在规约 二、高校德育分层的现实依据 三、高校德育分层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高校德育分层的整体设计 一、基础:正视多层次的德育对象 二、关键:整合多层次的德育主体 三、核心:设定多层次的德育目标 四、载体:萃选多层次的德育内容 五、手段:组合多层次的德育方法 六、保障:采用多层次的德育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高校德育层次性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邹太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28197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2-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