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德勒兹的小津安二郎电影批评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吉尔·德勒兹哲学理论中的“权利”、“生命”、“流变”等概念,是对二十世纪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回应。在其两本巨著《电影Ⅰ:运动—影像》和《电影Ⅱ:时间—影像》中,涉猎大量经典电影,不仅区分了经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内在差别,还前瞻性地预言了现代电影新的发展之路。两书尤为关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个中原因应是小津电影中出现的“非理性剪辑”:这使时间停滞,不再间接地从叙事中呈现时间,将人们从以往的认为电影是影像相连的秩序或接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在大量的中断、间歇和差异中,电影不再需要蒙太奇的组织,“解域”(deterrit 目录 绪论 一、徳勒兹电影哲学论形成背景 二、徳勒兹的小津电影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整体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从“运动-影像”到“时间-影像”:吉尔·德勒兹电影哲学论 一、电影的哲学与哲学的电影 二、影像中时间的表达 三、“时间-影像”的电影实践的 第二章 小津安二郎电影风格概述 一、萌发:模仿的试练 二、求变:现实的回应 三、逆反:特殊的反战情怀 四、非凡:固守的风貌 第三章 纯视听情境:德勒兹对小津电影空间的评析 一、“感官机能”的危机与断裂 二、任意空间与空无空间 三、画内与画外 四、静物-影像 第四章 纯粹遗忘:徳勒兹对小津电影时间的评析 一、时间的双重面貌 二、东方视角中时间的轮回 三、冗逝时间:剪辑的“郁滞”和中 四、顿挫的画面间隙小州 第五章 怜悯与凝思:德勒兹对小津电影事的评析 一、反电影:反思维无力的意识控制 二、黑泽明的大形式、沟口健二的小形式 三、“枕-镜头”:匿名的非人称视角 四、回归默片:剧情的省略与人物关系的疏离 第六章 关于德勒兹对小津电影批评的评价 一、理论与批评的错置 二、材料范围的局限 三、小津电影与德勒兹影像理论的共性与差异 四、小津电影风格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余论 一、电影时空从感知到创造 二、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 三、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 参考文献 附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德勒兹的小津安二郎电影批评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7499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0 |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6 |
| CIP核字 | 2023187640 |
| 中图分类号 | J9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4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