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对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服饰的统称。随着经济的繁荣,民族意识的增强,汉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受到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生活中穿着汉服,汉服社团不断增加,与汉服有关的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因此,了解汉服在当代的发展与流变,挖掘汉服运动对振兴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积极影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二章,对汉服的发展轨迹及时代特征,汉服运动的活动空间及呈现形式,以及围绕汉服展开的舆论争议与学术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展现了汉服运动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
图书 | 以汉服之名(媒介中的文化意象) |
内容 | 内容推荐 汉服是对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服饰的统称。随着经济的繁荣,民族意识的增强,汉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受到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生活中穿着汉服,汉服社团不断增加,与汉服有关的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因此,了解汉服在当代的发展与流变,挖掘汉服运动对振兴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积极影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二章,对汉服的发展轨迹及时代特征,汉服运动的活动空间及呈现形式,以及围绕汉服展开的舆论争议与学术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展现了汉服运动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徐艳蕊,文学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化研究。曾出版《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二十年》《媒介与性别:女性魅力、男子气概及媒介性别表达》等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前世今生 第一章 华夏衣冠:何谓汉服 第一节 汉服的肇始:夏商周时期的服饰文化 第二节 丝绸走西域,高级面料流向民间:秦汉时期的服饰文化 第三节 胡汉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文化 第四节 万国来朝: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 第五节 古典美学的极致:宋朝的服饰文化 第六节 等级分明:明朝的服饰文化 第二章 曲水流觞:汉服的消失与复归 第一节 隐退于历史幕后的汉服 第二节 翩然重临的汉服 第三章 与子同袍:汉服社团 第一节 汉服团体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国内的汉服社团 第三节 海外汉服团体 第四章 一衣带水:汉服与古风圈 第一节 古风音乐与汉服 第二节 古风文学与汉服 第二部分 灼灼其华 第五章 素手裁衣:汉服的民间制作 第一节 是谁在做汉服 第二节 汉服的制作流程 第三节 汉服制作范例 第六章 花想衣裳:汉服商业制作与销售 第一节 汉服的国内商业制作模式 第二节 汉服商家营销模式的成功范例 第三节 同袍访谈:我们怎样买汉服 第七章 锦绣华裳:汉服走秀与表演 第一节 从街头秀到汉服雅集 第二节 大舞台上的彩袖霓裳 第八章 镜里春秋:汉服在古装剧中的呈现 第一节 汉朝:《汉武大帝》中的深衣与红装 第二节 唐朝:《大明宫词》中的衮冕和襦裙 第三节 宋朝:《清平乐》中的帝后冠服 第四节 明朝:《玉楼春》与明代的道袍、补服和袄裙 第三部分 百家争鸣 第九章 新旧之争:汉服的形制派、考据派和改良派 第一节 从臆造汉服到考据派的崛起 第二节 传统服饰在现代的传承:改良派 第十章 精彩纷呈:汉服在媒体上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网站与贴吧 第二节 自媒体平台上的汉服话题 第十一章 探本穷源:有关汉服运动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 汉服运动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汉服运动研究中的争论焦点 第三节 汉服运动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第十二章 壮我华夏:汉服与传统文化复兴 第一节 民族服饰与民族身份 第二节 汉服与汉礼背后的价值观之争 参考文献 附录 汉服常见网络用语 后记 序言 一直以来,我们对大众 文化的感知总是宏大而模 糊,它是音乐、电视、电 影,也是某段时间的社会 流行,还是群体共享的价 值观,它似乎包罗万象, 却又不可触及。在关于大 众文化的诸多表达中,媒 介文化是大众文化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文 化形式,涉及的领域十分 庞杂,又依托新型网络技 术,演化出无限丰富的内 涵。这些新技术不仅融合 了多种传播媒介,更创造 出一个泛在的、多元化的 媒介环境,在潜移默化中 改变了大众文化的表现形 态,调整了媒介与人类社 会的关系。自此,大众文 化不再是一个模糊空洞的 术语,而是一种与新兴媒 介共生的特殊生活方式。 清晨唤醒我们的可能不 是晨曦鸟鸣,或是石英闹 钟的嘀嘀哒哒,而是手机 传出的自定义音乐。起身 后,查看微信留言成了几 乎所有人的习惯。从广播 电视的早间新闻节目中获 知天下大事已经太过滞后 ,人们开始习惯登录新浪 微博、抖音或其他手机 APP,看看身边发生了什 么趣事、世界起了怎样的 变化。而这样的“查看”会在 一天剩下的碎片时间内上 演很多次,成为下意识的 肌肉行为。天各一方的朋 友不必焦急期盼着见字如 晤,一个视频电话就能让 大家促膝长谈。而借着网 络一线牵,内向的人不必 再害怕社交,陌生人也能 迅速热络起来。于是信箱 里的报纸和信件消失了, 快递柜里的网购包裹成就 了每日的惊喜。操场上玩 泥巴的小朋友不见了,虚 拟世界里开黑联排的“战友 们”增多了。纸和笔虽然未 被弃用,但电脑等生产力 工具成了人们的不二选择 。唱片、磁带和录像带上 都落了灰尘,剧场的时间 难合心意,倒不如打开平 板,戴上耳机,隔绝外界 干扰,沉浸在一场场视听 盛宴中……如果有个从100 年前意外来到2022年的穿 越者,他一定会惊讶于所 看到的一切,但对于我们 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与新 媒介共生的情景稀松平常 得如同吃饭饮水,白叟黄 童皆享乐其间。 毋庸置疑,媒介文化已 然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以至于很多时候, 我们很难跳出现有的视角 审视和理解它所带来的巨 大影响,甚至会忘记自身 正处在一个由媒介环绕的 世界中。也正是这种潜移 默化的、沉浸式的生活体 验,让媒介几乎主宰了我 们每一天的心得体悟。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媒 介文化已经深刻融入现代 人的生活方式,就需要继 续讨论这种参与的价值及 后续影响。社会化理论认 为,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 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学习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 ,培养沟通能力和思辨能 力,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 ,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在及 未来的社会生活。个人的 社会化不是刻意而为的教 学,也没有限定场景,在 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 的交互中,社会化进程会 自然而然地向前推进。美 国传播学者查尔斯·赖特认 为,现代人社会化的场景 除了家庭、学校等人际交 往圈层,还有特定的大众 传播环境。除了社会化功 能,环境监视、解释与规 定,以及提供娱乐也是大 众传播的重要功能,即媒 介“四功能说”。换言之,媒 介对个人生活的参与程度 远比想象中的深远:它不 仅提供了现代化生活方式 的范例,还是我们愉悦自 身、获得身份认同、内化 社会价值观、感知所处环 境并做出恰当回应的关键 场景。 这样的关键场景正随着 大数据、5G、AI等新网络 技术的更迭发展而扩大, 赋予了媒介文化更强劲的 生命力。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社会认知模式不断更新 ,迫使各行各业自我变革 以适应时代发展,新产业 、新业态层出不穷,提升 了我们的生活创新力。无 论是年轻人还是银发族, 都越来越离不开媒介带来 的全新体验,甚至主动参 与至媒介文化传播中,以 满足在工作、生活、精神 娱乐等方面的独特需求, 媒介文化也由此重塑了我 们思考、沟通和交往的方 式。也就是在这样的紧密 相连中,媒介与我们的关 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 看不见的网络通过一个 个数字信号拉近了人与人 之问的距离,却悄无声息 地异化了正常的社交距离 和尺度。海量的网络信息 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领略 广袤世界,却也在潜移默 化间禁锢了人们的视野。 一些严肃讨论日渐娱乐化 ,思想碰撞退化为非理性 诡辩,以热爱限制自由, 以立场判定是非功过。庸 俗的暗语和难懂的缩写如 病毒般蔓延,暴戾逐渐填 充网络空间。大概这就是 为何有人以“娱乐至死”来总 结当下,并将祸水源头归 于网络文化兴盛吧。尤其 当青少年成为网络文化的 主要受众时,人们的担忧 更增加了几分。青少年正 处在生理心理急速发展、 人际交往和外部环境交替 变化的“风暴”期,时刻徘徊 于矛盾与挑战间。由于媒 介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浸 染,他们不可避免地开始 独立接触互联网和大众文 化,甚至有时更把网络当 作他们逃避现实世界的空 间,只是他们的初级社会 化进程尚未完成,未能形 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 能力,容易被各类网络事 件误导。知悉了这些,对 青少年群体媒介参与的正 确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在媒介文化传播 与人类社会联系愈加紧密 的今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以汉服之名(媒介中的文化意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艳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372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2 |
CIP核字 | 2023075941 |
中图分类号 | G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