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珍贵罕见的相关史料论述了有关内蒙古牧区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再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以详实的例子生动地说明内蒙古牧区经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作者简介
仁钦,蒙古族。内蒙古扎赉特旗人。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JSPS博士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内蒙古牧区工作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1项,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项目1项、日本文部省21世纪COE计划项目3项、日本法人财团科研项目2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出版日文专著1部(日本)。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中文、日文、蒙古文论文5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不两利”政策创造与牧区民主改革的成功实现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三不两利”政策创造与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的成功实现及其意义
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牧区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原则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牧民个体经济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牧主经济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内蒙古牧区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小结
第三章 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及其巩固建设与调整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化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规模和自留畜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的巩固建设
第四节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发展状况
小结
第四章 从畜群大包干责任制到“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实施畜群大包干责任制的背景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畜群大包干责任制:以乌兰毛都公社为实例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首创及其实施
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牧区社会变革经验启示
第一节 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经验
第二节 内蒙古牧区社会主义改造启示
第三节 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化经验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牧区体制改革启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一、研究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历
史性的重大转变:一次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的转变;一次是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重大转
变。在重大历史性转变的历
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
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举世
瞩目的开创性成就。尤其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深
化改革旗帜,继续深化经济
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市场
经济,综合国力有了大大的
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空
前的提高,形成了中国模式
和“中国经验”。
我国不仅幅员辽阔,而
且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
庭,经济类型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农区、牧区、林区等
。其中,我国牧区的90%以
上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少数民族牧区面积占全国国
土总面积的40%左右,一直
以来畜牧业生产是牧区各族
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体
经济。例如,20世纪五六十
年代,牧区少数民族人口有
约300多万人,从事畜牧业
生产的蒙古族、藏族、哈萨
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
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有200多
万人,拥有的牲畜占全国牲
畜总数的30%。
牧区畜牧业不仅是我国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
了重大的作用。第一,为农
业和运输业提供了动力。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和运
输业的主要动力是役畜。以
1957年农业为例,全国16.8
亿亩耕地中除了机耕面积
1.7%和部分人力挖的山坡
外,90%以上的耕地是依靠
畜力耕种。据1957年统计
,畜牧业为全国农业上使役
的耕畜达5251.9万头,为全
国交通运输专用的役畜达
73.7万头。第二,为轻工业
、手工业提供了原料,为城
乡人民提供了肉、乳等副食
品。据不完全统计,1949-
1957年畜牧业为工业提供
的主要原料有牛皮2751.5万
张、羊皮10363万张、绵羊
毛27.6万吨,以及大量的牛
奶、兽骨、肠衣等;第一个
五年计划期间宰杀供肉用的
牛、羊等38.335万头(只)
。第三,为国家增加了资金
积累,换取外汇。例如,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四年,屠
杀税、牲畜交易税和牧区牧
业税收入共达19.17亿元:
畜产品出口所换取的外汇,
每年平均等于379万吨钢材
的价值。第四,增加了人民
收入,改善了农牧民生活。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前四年,畜产品
总值每年平均62.4亿元,占
农副业平均总产值的11.5%

牧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
口最集中的地区,蕴藏着巨
大的食物生产潜力和大量的
动植物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同时与蒙古国、俄罗斯等12
个国家接壤(我国62%的边
境线在牧区)。牧区的和谐
稳定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
和国家安全,并且是我国生
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其中,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重要的
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
7880万亩草原,占全国草
原总面积的22%。同时,内
蒙古牧区14个边境旗以
3370公里的国境线同蒙、
俄等邻国接壤,不仅是我国
北疆安全屏障,还是祖国北
方生态安全屏障。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
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
浩特市)成立,1949年12
月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
府。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的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科学
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郝时远
先生指出: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
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在把握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
国情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理
论和实践中,开创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
民族自治地方,创造了我国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范
例。党中央历来重视内蒙古
工作,始终寄予厚望——内
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毛泽
东同志称赞内蒙古:开始创
造自由光明的历史;改革开
放之后,邓小平同志谈到内
蒙古:那里有广大的草原,
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
很可能走进前列;进入新时
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
好内蒙古的改革、发展和稳
定工作,具有重要国内国际
意义。
自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
,谱写了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委员、研究员郝时远先生所
指出: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
片草原热土为中国特色解决
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奠定了
基础,新中国基本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在这里率先
起航;这片草原热土为新中
国建立后牧区社会变革创造
了“三不两利”政策,为全国
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指明
了因地制宜、慎重稳进的工
作方法;这片草原热土,在
1960年举国遭受天灾饥荒
的困难之时,向来自江南华
东地区的3000孤儿展开了
草原母亲宽厚的胸膛,用甘
甜的乳汁哺育他们茁壮成长
。淳朴的牧民视这些孤儿为
“国家的孩子”,失去父母的
孤儿称这片草原热土是“再
生之地,血乳之源”,这就
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在内蒙
古各族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境
界。
尤其是在一系列的牧区
变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仁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83770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16
CIP核字 2023089640
中图分类号 F327.26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8
16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