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子证据法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刘品新教授二十年耕耘电子证据法学的厚积薄发之作,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全书分为原理、规则、科技、实践四篇,其中有电子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更有与实践结合的操作指南。本书针对P2P犯罪、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等新型案件,从问题、本质、对策、示例等方面设计了一些交叉研究的方案;从真实案例凝练的成熟经验出发,抽丝剥茧,以向实务人员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案指南。本书体系严谨,资料翔实,积淀着实践经验的操作指引,可以作为法律学人和办案人员了解与掌握电子证据的案头推荐阅读物。
目录
第一篇原理
第一章电子证据的跨域奥秘――一种独树一帜的新证据/3
一、说文解字/3
二、系统性特色/7
【实验1-1】文档内容篡改的实验/8
【案例1-1】行政执法部门滥用职权查封企业案/12
三、稳定性特色/14
【案例1-2】于某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案/14
四、多元性特色/15
【案例1-3】高校图书馆装修招投标案/16
五、“冰山一样的证据存在”/18
【拓展阅读】电子证据的近似概念/18
第二章电子证据的定位原理――一段循法正名的变迁史/21
一、“用作证据”的双重含义/21
二、主要观点述评/22
三、入法表述演变/27
【拓展阅读】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电子化的关系/28
第三章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原理――建构内容与载体同案件的共联系/31
一、被习惯忽视的关联性问题/31
二、从单联性到双联性的理念正源/34
【案例3-1】张某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上诉案/35
三、三项基本的制度建设/39
【拓展阅读】鉴定技术标准有指向电子证据关联性的吗?/46
第四章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原理――回归理性真实的实践立场/49
一、被人为放大的真实性难题/49
二、基于理性维度的理念正源/55
三、三项具体的制度建设/60
【案例4-1】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案/61
【案例4-2】手机短信鉴定案/67
【拓展阅读】“可重复性检验”与“可验证性检验”标准/72
第五章电子证据的原件理论――认可多元并存的原生证据/74
一、“古树发新枝”/74
【案例5-1】购销毛豆油合同纠纷案/75
二、主要观点述评/76
三、多层次原件的理论体系及制度建设/85
【拓展阅读】一张数码照片等于一万句谎言?/89
第六章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原理――走向客观化采信的认证模式/92
一、不能沿袭自由心证的体制性障碍/92
【案例6-1】“古惑天王(Big Crook)”案/95
二、转轨客观化采信的理念正源/96
【案例6-2】薄某某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98
三、基于印证体系的理论再造及制度建设/101
【案例6-3】电子邮件真实性鉴定/105
四、辅助判断证明力的概率公式/112
【案例6-4】快播案/113
【拓展阅读】计算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以激情向未来/118
第七章大数据证据原理――由现象到规律而生的新“新证据”/120
一、大数据何以作证/120
二、大数据用作证据的理论基础/121
【案例7-1】e租宝案/124
三、大数据证据的法律地位探讨/126
四、两项核心的制度建设/129
【案例7-2】兴中天案/130
【案例7-3】王某某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132
【案例7-4】许某某诉淘宝软件公司等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135
五、接踵而至的“采”“鉴”“审”问题/137
【拓展阅读】警惕智慧法治的数字鸿沟/138
第二篇规则
第八章电子证据规则述评――面对信息化大潮的证据制度调整/143
一、人类共同面临着电子证据迭代的挑战/143
二、基于一线观察的规则整体反思/147
三、《电子数据规定》专门条款的文本问题/153
四、《电子数据规定》运行实效的统计分析/156
五、面向未来之规则再建/159
【拓展阅读】人民检察院电子数据技术工作细则/162
第九章一般化的取证规则――一种由技术规范凝练而成的法律设计/172
一、朦胧走来的电子取证/172
二、基于抽象司法模型的电子取证程序/174
三、电子取证如何规制/176
【拓展阅读】跨境电子取证与数据主权原则/183
第十章电子搜查规则――一项遵循靠前准则的法律设计/185
一、跨越两个空间的专门搜查/185
【案例10-1】赵某、王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186
二、电子搜查转向两步式的程序变革/188
三、电子搜查走向法治化的法律规制/190
【拓展阅读】美国电子搜查应遵循宪法中权利保护规定/197
第十一章电子勘验规则――一项彰显中国智慧的法律设计/199
一、面向数字空间的专门勘验/199
二、电子勘验的一般流程再造/201
三、远程勘验、网络在线提取的后来居上/204
四、电子勘验强化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制/207
【拓展阅读】“网络在线提取”数据的有效质疑/213
第十二章电子证据的鉴真规则――一项追求中外兼容的法律设计/217
一、电子证据“入门”前的专门奠基/217
二、快播案的关键证据及鉴真问题/219
三、电子证据鉴真的中外比较/225
四、两高一部《电子数据规定》改进鉴真规则的走向/229
【拓展阅读】快播案的鉴真难题与控辩审视角/231
第十三章电子证据的定案规则――一项推广中国风格的法律设计/240
一、科学证明与司法证明的观念选择/240
【案例13-1】IP地址用作证据案/240
二、规范证明与自由证明的模式调适/242
三、“孤证能不能定案”/244
四、定案规则的具体构建/246
五、数字“阿里白”的解决方案/247
【拓展阅读】关于电子证据证明力大小的机械逻辑/248
第十四章区块链存证规则――一项中国先行先试的法律设计/250
一、专门司法解释的试验性赋权/250
二、互联网法院的开创性实践/254
三、优化理论供给的制度化建构/258
【拓展阅读】区块链存证重塑电子证据的司法运用/263
第三篇科技
第十五章电子证据的司法鉴定――以“查找涉案证据”为名/267
一、电子证据缘何要鉴定/267
二、电子证据鉴定的“另类”请求与常见分类/269
三、四条“黄金”法则/272
四、基于OSI网络分层模型的鉴定任务/273
五、经典鉴定示例:电子证据的时间鉴定/274
【实验15-1】文档时间篡改的实验――磁盘管理的文件属性篡改/276
【实验15-2】文档时间篡改的实验――文档内置的摘要信息篡改/279
【实验15-3】电子邮件时间篡改的实验/284
【拓展阅读】伪基站犯罪数“数”靠鉴定/287
第十六章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鉴――吹散“眼见不为实”的迷雾/290
一、电子证据何以定真伪/290
【案例16-1】富士康诉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案/291
二、判断电子证据真伪的理论支撑/292
【案例16-2】艺术品资产评估书真伪鉴定案/293
三、基于司法经验的审查方法/294
【案例16-3】
广场鸽事件/295
【案例16-4】甲公司诉乙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298
【实验16-1】辨别图片真假的实验/301
【实验16-2】完整性校验的实验/304
四、基于交叉知识的鉴定路径/305
【实验16-3】Word文档痕迹(异常)鉴定实验/306
【案例16-5】某民间借贷纠纷案/310
【拓展阅读】关于电子邮件真伪的多重鉴定/313
第十七章虚拟财产的价值证明――一项辟蹊径解顽疾的创新机制/321
一、虚拟财产犯罪的定罪规律/321
二、“传统参照式”机制的检讨/324
三、“新型鉴定式”机制的论证/328
【拓展阅读】网络域名的价值依靠综合认定/333
第十八章网络犯罪的身份识别――一个追求“大同一认定”的司法方案/335
一、网络犯罪必留电子痕迹/335
二、身份识别即同一认定/337
三、以电子痕迹搭建“大同一认定”体系/339
四、以电子痕迹识别身份的三种形态/341
【案例18-1】某网吧系统遭受攻击案/344
五、总结与前瞻/344
【拓展阅读】犯罪过程中的信息转移原理/345
第十九章网络犯罪的证明简化――消解网络刑事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349
一、“两大四小”的类型化归因/349
二、简化证明机制的体系化建构/352
三、中国式应对的方案选择/356
四、总结与前瞻/361
【拓展阅读】破解网络犯罪的证明难题/361
第二十章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大数据司法――一条由犯罪聚合到证据聚合的前行道路/364
一、互联网金融犯罪司法遭遇的证明难/364
二、犯罪聚合是证明难主因/370
三、证据聚合的路径:以大数据证据攻坚克难/372
四、证据聚合的配套:从理念、制度到机制的全面创新/381
【拓展阅读】大数据的来源影响其证据效力/389
第四篇实践
第二十一章电子证据的技战法取证――以腐败犯罪案件的查处为例/393
一、技战法取证的原理/393
【案例21-1】电子证据查招投标反腐/396
二、战术一:识别数字式反调查行为/401
【案例21-2】阜阳市危险驾驶案/402
三、战术二:刻画使用者的数字形象/404
【案例21-3】“2·25”爆炸案/404
四、战术三:确定特定时期的使用者行为/408
【案例21-4】马加爵杀人案/409
五、战术四:确定使用者的行为轨迹/410
六、战术五:案件事实的数字式重建/413
【案例21-5】2012年海运煤费用明细文档/415
七、战术六:以电子取证支撑传统取证/416
八、延展讨论:电子取证技战法的智能化升级/417
【拓展阅读】电子取证技战法的综合演练/419
第二十二章电子证据的对抗式举证――以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起诉为例/422
一、实务规律及引导案例/422
【案例22-1】A诉B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案/423
二、对抗性举证的原理/426
三、招式一:体系化举证/427
四、招式二:解读式示证/432
五、招式三:对等性回应/433
六、招式四:递进式补证/437
七、招式五:反证之逆用/441
八、总结与前瞻/442
九、延展讨论之一:应否提交原始载体/444
【案例22-2】/445
十、延展讨论之二:刑民诉讼中举证对抗有何差异/452
【拓展阅读】“模拟”转发邮件的公证/452
第二十三章电子证据的聚焦式质证――以网络犯罪案件的辩护为例/455
一、实务难点及质证难点/455
二、聚焦式质证的原理/458
【案例23-1】“×××”病毒集团案/459
三、步骤一:关注争点事实的内容聚焦/467
【案例23-2】淘宝网店销售托福考位案/468
四、步骤二:关注“鉴――数――取”的证据聚焦/470
五、步骤三:关注“主辅审查”的标准聚焦/473
【案例23-3】魏×发动DDOS攻击与敲诈勒索案/478
六、步骤四:关注核心条款的规则聚焦/489
七、延展讨论:交叉询问强化聚焦式质证/491
【案例23-4】××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罪/491
【拓展阅读】违反法律的“在线取证”丧失证据效力/498
第二十四章电子证据的综合性认证――以P2P犯罪等新型案件为主展开/500
一、实务难点及证据出路/500
二、综合性认证的原理/501
三、视角一:针对“鉴――数――取”体系的综合判定/502
【案例24-1】钱×非法经营案/511
【案例24-2】北京××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案/512
四、视角二:针对不同印证节点的综合判定/515
【案例24-3】香港艳照门事件/516
五、视角三:针对相关痕迹属性的综合判定/518
【案例24-4】“儿童材料”案/519
六、总结与前瞻/520
【拓展阅读】《民事诉讼电子数据规则》(学者建议稿)/521
打开未来法治之门的一把钥匙(代后记)/53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子证据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品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65445
开本 16开
页数 55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70100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5.1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