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收录在《三教偶拈》中。《三教偶拈·序》后作者署名“东吴畸人七乐生”,此署名被考证为冯梦龙的别号。《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中的结尾诗署有“髯翁”,也被认为是冯梦龙晚年在其所著小说中的别署。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作者是否为明朝中晚期通俗作家冯梦龙还存有争议,还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成于清朝康熙年间。

内容推荐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又叫《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撰写的一篇小说,讲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主要侧重王阳明平定叛乱的事功,对王阳明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有简略的介绍。全书叙述平实,语言简洁。

目录

出版说明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上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中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下

附《明史·王守仁传》

试读章节

年七岁,母岑夫人授以句读①。值邑中迎春,里中儿皆欢呼出观。公危坐读书不辍②。岑夫人怜之,谓日:“儿可出外暂观,再读木妨。”公拱手对日:“观春不若观书也。”岑夫人喜日:“是儿他日成就,殆不可量。”自此送乡塾就学。过目辄不忘,同学小儿所读书,经其耳,无不成诵。年十一,从里师钱希宠初习对句,辄工。月余学为诗,又月余学为文,出语惊人。为文两月,同学诸生虽年长,无出其右者。钱师惊叹日:“一岁之后,吾且无以教汝矣。”值新县令出外拜客,仆从甚盛,在塾前喝道而过。同学生停书争往出观,公据案朗诵不辍,声琅琅达外。钱师止之日:“汝不畏知县耶?”公对日:“知县亦人耳,吾何畏!况读书,未有罪也。”钱师语其父竹轩翁日:“令公子德器如此③,定非常人。”年十四学成,假馆于龙泉寺。寺有妖祟,每夜出抛砖弄瓦。往时借寓读书者,咸受惊恐,或发病,不敢复居。公独与一苍头寝处其中④,寂然无声。僧异之,乘其夜读,假以猪尿泡涂灰粉,画眉眼其上,用芦管透入窗棂,嘘气涨泡,如鬼头形。僧口作鬼声,欲以动公。公取床头小刀刺泡,泡气泄。僧拽出,公投刀,复诵读如常,了不为异。闻者皆为缩舌。

娶夫人郑氏,于成化七年怀娠,凡十。岑太夫人梦神人衣绯腰玉,于云中鼓吹送一小儿来家①。比惊醒,闻啼声,侍女报郑夫人已产儿。儿即阳明先生也。竹轩公初取名日云,乡人因指所生楼日瑞云楼。

云五岁尚不能言,一日有神僧过之,闻奶娘呼名。僧摩其顶El:“好个小儿,可惜道破了。”竹轩翁疑梦不当泄,乃更名守仁。是日遂能言,且祖父所读书,每每口诵。讶问日:“儿何以能诵?”对El:“向时虽不言,然闻声已暗记矣。”其神契如此②。有富室闻龙山公名,迎至家园馆谷③。忽一夜,有美姬造其馆。华惊避,美姬日:“勿相讶。我乃主人之妾也。因主人无子,欲借种于郎君耳。”公日:“蒙主人厚意留此,岂可为此不肖之事?”姬即于袖中出一扇日:“此主人之命也,郎君但看扇头字,当知之。”公视扇面,果主人亲笔。书五字日:“欲借人间种。”公援笔添五字于后日:“恐惊天上神。”厉色拒之。姬恨恨而去①。公既中乡榜②,明年会试③,前富室主人延一高真设醮祈嗣④。高真伏坛,遂睡去,久而不起。既醒,主人问其故,高真日:“适梦捧章至三天门,遭天上迎状元榜,久乃得达,故迟迟耳。”主人问状元为谁,高真日:“不知姓名。但马前有旗二面,旗上书一联云:‘欲借人间种;恐惊天上神。”’主人默默大骇。时成化十七年辛丑之春也。未几,会试报至,公果状元及第。阳明先生时年十岁矣。

次年壬寅,公在京师,迎养其父竹轩翁。翁携先生同往。过金山寺,竹轩公与客酣饮,拟作诗未成。先生在旁索笔,竹轩翁日:“孺子亦能赋耶?”先生即书四句云: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坐客惊异,咸为起敬。少顷,游蔽月山房,竹轩公日:“孺子还能作一诗否?”先生应声吟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坐客谓竹轩翁日:“令孙声口,俱不落凡,想他日定当以文章名天下。”先生日:“文章小事,何足成名!”众益异之。

十二岁在京师就塾师,不肯专心诵读。每潜出与群儿戏,制大小旗帜,付群儿持立四面,自己为大将,居中调度。左旋右转,略如战阵之势。龙山公出见之,怒日:“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先生日:“读书有何用处?”龙山公日:“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力也。”先生日:“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龙山公日:“止吾一世耳。汝若要中状元,还是去勤读。”先生笑曰:“只一代,虽状元,不为希罕。”父益怒,朴责之。

先生又尝问塾师日:“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人?”塾师日:“嵬科高第②,显亲扬名如尊公,乃第一等人也。”先生吟日:“嵬科高第时时有,岂是人间第一流?”塾师日:“据孺子之见,以何事为第一?”先生日:“惟圣贤方是第一。”龙山公闯之,笑日:“孺子之志,何其奢也。”P4-7

序言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三卷,明冯梦龙著,主要讲述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出生及人生经历,侧重其平定叛乱的事功。

该书本为冯梦龙所辑《三教偶拈》的第一种——另外两种分别写佛家的济公和道家的许逊,以表达其三教融合的思想。《三教偶拈》仅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有藏,为海内孤本,《古本小说集成》据以影印。国内有此书满文译本,名《三教同理小说》。《三教偶拈》卷首有叙,题“东吴畸人七乐生撰”,下刻印两方:一阳文“子犹”,一阴文“七乐斋”。有眉评,间有双行小字注。书中讳“由”为“繇”,讳“校”为“较”,讳“检”为“简”,可知当刊于崇祯年间。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国内未见单行,日本却刊刻了该书的单行本。此和刻本为日本庆应纪元乙丑(1865)弘毅馆刊本,亦藏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内封正中为“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右上为“明墨憨斋新编”,左下为“弘毅馆开雕”。卷上题名“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卷中、卷下和版心题名“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亦有眉评,间有双行小字注。

比较弘毅馆刊本和《三教偶拈》本,最大的区别有二:弘毅馆刊本无序,分三卷,《三教偶拈》本有序,不分卷;弘毅馆刊本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三教偶拈》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双方文字差别不大,但弘毅馆刊本改正了《三教偶拈》本的一些讹误,譬如《三教偶拈》本第二十四页b面首行“夷俗尊事蛊神,有土中人至”一句,据上下文可知“土中”为“中土”之倒,弘毅馆刊本正作“中土”。又《三教偶拈》本第六页b面末行残损四字,其上下文为“先口口口口。又尝问塾师日”,弘毅馆刊本径改为“先生又尝问塾师曰”。反过来,也有弘毅馆刊本讹误而《三教偶拈》本不误的地方。如“宰相李西涯讳东阳”,弘毅馆刊本“讳”字讹作“韩”字。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这次点校排印本书,以弘毅馆刊本为底本,参校《三教偶拈》本。书名取弘毅馆刊本内封所题,定为“王阳明出身靖乱录”。书中眉评不录,双行小字注改为单行小字注。避讳字一律改回本字。书中配有插图,以增趣味。书后附录《明史·王守仁传》,以资参读。《三教偶拈》本的序对于理解冯梦龙的编写主旨有积极意义,今照录于本书卷首,作为序言。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此次排印对一些词语作了注释,而入名、地名和职官一般不予注释。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5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阳明出身靖乱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冯梦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006511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2015191177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8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