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乡土建筑(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它是乡土文化中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它的综合度最高,紧密联系着许多其他乡土文化要素或者甚至是它们重要的载体。”自20世纪90年代起,陈志华与他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组开始了乡土建筑调查与研究工作。本书是这一段工作的研究总结。由原“乡土瑰宝”系列的《庙宇》《宗祠》《住宅》《村落》《文教建筑》的部分内容编选而成。本书深入体现了清华大学乡土组从乡土建筑到乡土生活、乡土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体会。 作者简介 陈志华,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还有一本杂文集《北窗集》。1989年起与同事楼庆西、李秋香一起合作,从事中国乡土建筑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 目录 序 一、村落 引子/乡土聚落的类型 村落选址和经济活动/村落选址和居住安全 村子的结构和布局(上)/村子的结构和布局(下) 村落规划建设的机制 二、住宅 引子/住宅与社会/住宅的形制 厅堂/卧室/厨房/院落 宅门/两种住宅 三、宗祠 引子/宗法制度下的宗祠 庶民宗祠的合法化/宗族的内聚功能 宗族功能的外延/宗祠与村落布局 建筑形制/祭祀仪式 四、庙宇 引子/有求必应的民间神灵 世俗化的自然崇拜/来自人间的神灵 神的居所/庙宇的形制 庙宇的建造/庙宇的公共功能 五、文教建筑 引子/朝廷取士的科举制度 宗族完成了科举制度 书院·学塾·文馆·文峰塔·文昌阁 奎星楼·文庙·仕进牌坊·惜字亭 六、小品建筑 亭/牌坊/桥/塔 水碓和碾子/枯童塔 附录1 请读乡土建筑这本书 附录2 难了乡土情——村落·博物馆·图书馆 附录3 说说乡土建筑研究 附录4 乡土建筑研究提纲——以聚落研究为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乡土建筑(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志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86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首版时间 | 2021-10-01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22 |
CIP核字 | 2021071928 |
中图分类号 | TU-862 |
丛书名 | |
印张 | 2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7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