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陶渊明传/名家名传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本传记没有重塑传统印象中隐逸诗人的肖像,而是真正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与他作生命的晤对。这场晤对,一是建立在对陶渊明生平经历的追朔上,尤其对“士族”与“寒门”身份意识对陶渊明整体人生与生命观的影响上,作者有着深刻而合情合理的见解;二是建立在对陶渊明所有作品,尤其是经典诗文作品的文本细读上,这种文本细读,是探索陶渊明内心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建立在这两种维度上的这本传记,独到、新颖、富含思想性,同时也不乏内在的激情。
目录
序曲
一疑年
二门第与身份
三外家
四追忆中的少年时光
五爱的故事
六五柳先生
七少时壮且厉
八感士不遇
九初为州祭酒
十出仕桓玄幕府
十一行役之思——梦想中的田园
十二闲居雅吟——《停云》《时运》和《荣木》
十三辞官彭泽令
十四归园田居
十五仙侠之思
十六拟古
十七羲皇之想与桃源故事
十八《饮酒》
十九贫士们的故事——《咏贫士》
二十栗里南村文士群
二十一颜延之的来访
二十二王弘、檀道济的来访
二十三晋宋易代之际的诗人
二十四绝唱
二十五为己之学
二十六生命意识与生命思想
二十七永恒的诗歌艺术
尾声:启示与感想
参考文献
导语
北大教授钱志熙倾心力作, 带你认识亦侠亦狂亦温文、更真实、更丰富的陶渊明。
屈原曾经问天,杜甫与白居易都曾执着于现实苦难、君国命运,陶渊明努力解决的是心灵问题。
渊明本质上是深情的,也是矛盾的,但他向往的境界则是和谐的。
精彩页
序曲
深秋的寒风里,几间倾颓的老屋在摇曳,荒草布满庭院,直长到台阶上面来。屋内的诗人,披着粗布衣衫,隐几兀坐,寂寞地等着长夜流到它的尽头,可黎明前的那一声鸡唱总也不肯响起。酒杯早已空了,诗情也快要积满了,将要进入老年的陶渊明,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追忆之中……幢幢的残灯影里,诗人翻动了他从前生涯的一幕幕,诗句也一句句地从他的笔底跳出,错错落落地铺满了一纸: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饮酒》其十六)
年轻的时光是多么宁静啊,未曾涉世,也没有后来那些复杂而又无谓的人事交往,只在黄卷中与圣贤晤对。旁人忙着做那种烦琐纷纭的章句之学,以细碎来炫耀他们的博学,这且不够,还要忙着投奔到那些名儒的门下,为将来的进身先占一个位置。自己却是“学非称师”(颜延之《陶征士诔》),不打算做一个貌似博学而实际空疏的经师,而是要从《六经》的文字中揣摸出那个“一贯之道”,领会圣贤立言的真意。圣人不是这样说过吗?作为一个士君子,应该立志于求道行道,以德行为立身的根本,以仁义为行为的准则,以经典六艺为娱悦之具,让心灵在那里自由地驰骋。就这样,我过完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春岁月,中间一度应州祭酒之任命,旋即辞去,在将近不惑之年方才正式走上仕途,颠簸于仕路风波之中,十余年间,一事无成。但最终还是抱着固穷之节归向田园,在饥寒交侵中过我的余生。古人中原也不乏像我这样的守节之士,后汉平陵人张仲蔚就是这样的人,他家居贫寒而喜好诗赋,门庭冷落,蓬蒿没人,同时的人中,唯有那位刘孟公知道他的贤哲。比起仲蔚来,我是更加的寂寞了,连孟公这样的知音都没有。
在渊明的作品中,像这样追忆生平的作品有不少。而在所有的往昔岁月里,诗人陶渊明最喜欢追忆的是他的少年时光。在他的诗中,“少年”二字是经常出现的。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说的“少年”是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少年和青年两个人生阶段。陶渊明说到“少年”时,是指他走上仕途之前的那一段时光。诗人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日子。是啊,青春总是美好的,富于理想,富于浪漫与激情,真像三春那闪烁耀眼的芙蓉;而今日的光景,则是花谢叶凋,断梗飘蓬。言念至此,不禁令人肠断。这样的意思是在心中长久地萦绕着的,很自然地化作下面这样的诗句: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杂诗》其四)
吟完以后,他才发现这种格调太似阮步兵的《咏怀》了,这一首“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比之步兵的“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咏怀》其三)、“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咏怀》其四)那些诗句,更加的菀结迂徐。这枯悴的岁月,却也是延宕着的。哪里是老了就好了,还得老很长很长时间的;哪里是衰了就完,衰也会让人觉得衰得没完没了。对于生命的盛衰和生死之变,陶渊明是有一种比较旷达透脱的思想的,但那只是理性的超越,在感情上,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漠视生命的盛衰生死之变的。
追忆是个体生命不可缺少的心灵体验,是个人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种审美,也是生命中的一份自我抚慰。追忆着的人是真实的,但追忆本身又是富于联想和想象的。追忆也是生命中自然且自由地涌现出来的诗歌、乐曲和画面,追忆着的人是一位天然的诗人和艺术家,人类的艺术本能至少有一部分是根源于人类追忆的本能。但是,普通人的追忆只是纯粹的个体心理体验,只有诗人和艺术家,才能将它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品。也因此,诗人与艺术家的追忆,比普通人的追忆更多。从实际生活的经营来看,追忆是无用的,也因此是超功利的。它与后悔、反思等还不同,那是有现实利害考虑的,是为了经营以后而回顾从前。
几乎从壮年时开始,陶渊明就开始了他的生涯追忆,那种追忆主要是因为出仕离家而引起的。到了晚年,这种追忆更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追忆给他寂寞的隐居生活带来了温馨,也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多少人抛弃了少年时候纯洁的人生理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而陶渊明则始终不违背他的少年理想和信念,不断地从那里挹取纯洁的源头活水。这也是陶渊明所以具有这样丰富的追忆情愫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陶渊明传/名家名传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志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228416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36
CIP核字 2022137903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