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重剂起沉疴(第2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中对经方的本源剂量进行了科学研究,对经方大剂量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对40多种中药大剂量应用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展示,对近140种中药大剂量应用的古今经验进行了整理辑录,此均为中医药重剂治病之典范。全书可谓有考证、有研究、有心悟、有病例、有分析,生动展现了因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个体的差异、药物的品性等因素而合理加大药物用量之法则,因病施量、因症施量、因势施量、因人施量、因药施量、因服药反应施量等“方药量效”成果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局保健专家,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构建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依据现代医学糖尿病诊断标准,突破中医对糖尿病即为“消渴病”的传统理论认识,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将糖络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将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划分为郁、热、虚、损四期,将传统“消渴”涵盖于糖络病虚损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期主要证候。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 目录 上篇 经方本源剂量的发现 1 经方剂量概述 1.1 剂量是方剂的重要构成部分 1.2 剂量关乎方剂的疗效发挥 1.3 小结 2 迷失的经方本源剂量 2.1 经方本源剂量问题的产生 2.2 经方剂量换算关系现状 2.3 剂量迷失易导致大方的普遍化 2.4 小结 3 经方本源剂量探索 3.1 从仲景制方特色规律上看经方大剂量的可能性 3.2 从经方诞生的时代环境看经方大剂量的必要性 3.3 统计《伤寒论》药食两用药看大剂量的合理性 3.4 从古今医家重剂起沉疴看经方大剂量的传承性 4 经方本源剂量研究 4.1 东汉出土文物的度量衡制考证研究 4.2 非标准衡制药物重量的现代实测研究 4.3 不同剂量折算的药、水比例煎煮研究 4.4 经方本源剂量的综合逻辑考证结果 4.5 基于临床评价的经方本源剂量研究 4.6 小结 5 经方本源剂量的临床运用 5.1 经方本源剂量的临床运用现状 5.2 经方本源剂量验案举隅 5.3 小结 6 经方大剂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6.1 中医药大剂量应用的历史沿革 6.2 经方剂量阈的有效性 6.3 经方大剂量的安全性 6.4 小结 7 经方大剂量研究录及经验总结 7.1 研究始末 7.2 剂量心悟 总结 …… 中篇 大剂量临床实践 下篇 古今经验集萃 附1:十八反十九畏临床资料 附2:常用药不同剂量档的功效一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剂起沉疴(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仝小林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3305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1 |
出版时间 | 2022-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50 |
CIP核字 | 2022059871 |
中图分类号 | R289.1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6 |
宽 | 194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