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东方之旅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小说。作者采取第一人称,以一位波斯老者回忆的形式展开叙事,描绘十九世纪初波斯卡扎尔王朝第二位国王法特赫·阿里·沙统治时期的波斯社会状况,逼真而生动。最精彩的是对波斯统治者昏聩无能又妄尊自大的嘲弄。詹姆斯·莫利阿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个世纪间西方人眼中的波斯形象。

内容推荐

波斯是西方人所知的最古老的东方,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就对波斯充满了羡慕与嫉妒、恐惧与轻蔑的矛盾心理。面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波斯帝国的衰落,那时的西方人体会着某种难以言传的轻松自得,甚至还有些惋惜。《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幽默与嘲讽的风格,表露的正是这种心态。作者对波斯王朝的衰落确实哀其不幸,但没有到怒其不争的地步,他的幽默与嘲弄的真正意味,是“大英子民”的骄傲。詹姆斯·莫利阿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个世纪间西方人眼中的波斯形象。

目录

代译序

前言

关于该书的创作

插图作者在旅居波斯一年后的按语

致尊敬的瑞典驻土耳其大使馆牧师,梵德格鲁本博士

与哈只巴巴生平有关的重要人物

第一章 哈只巴巴的出身及教育

第二章 哈只巴巴开始了他的旅程;遭遇土库曼人以及被俘

第三章 哈只巴巴被俘以及剃刀带给他的命运

第四章 巧取主人头巾中的藏金并决心占有它

第五章 哈只巴巴被迫成为强盗并侵入自己的家乡

第六章 三个被俘的人及其客栈中的战利品

第七章 哈只巴巴暴露感性的一面;诗人阿斯克的个人经历

第八章 哈只巴巴逃离土库曼人,但可谓出了狼窝又人虎穴

第九章 落难中的哈只巴巴做起了驮水夫

第十章 自己决定做一名烟贩

第十一章 托钵僧塞弗及另两位托钵僧的历史

第十二章 哈只巴巴终因欺诈受到惩罚;窘困中新的计划

第十三章 哈只巴巴离开麦什德;扭伤又发;试讲故事

第十四章 路遇一人及引发的事

第十五章 哈只巴巴抵达德黑兰,来到诗人家

第十六章 计划将来;卷入纷争

第十七章 穿上新衣;沐浴;焕然一新

第十八章 诗人返家及此事带给哈只巴巴的影响

第十九章 哈只巴巴为国王的御医做随从以及他被雇佣后的第一件差事

第二十章 蒙骗两人:从一人那儿得到一粒药丸;从另一人那儿得到一块金币

第二十一章 描述国王服药的过程

第二十二章 哈只巴巴向医生索要薪酬

第二十三章 哈只巴巴陷入恋情之中

第二十四章 美丽的仁娜波讲述她在医师家的生活

第二十五章 一对情人再次欢聚;哈只巴巴放声高歌

第二十六章 库尔德女奴,美丽的仁娜波的经历

第二十七章 御医被迫花费巨资为国王的到访做准备

第二十八章 接待国王:向国王敬献礼品及其后的谈话

第二十九章 尽欢的场面及一件令哈只巴巴心灰意冷的事件

第三十章 哈只巴巴遇到情敌——国王;失去了他的心爱之人

第三十一章 对失去仁娜波的反思;意外地被当作医生行医

第三十二章 哈只巴巴在政府中任职:成为一名执行官

第三十三章 陪同国王前往营地;对本职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三十四章 行使公职;哈只巴巴初试暴行

第三十五章 哈只巴巴因祸得福,被提升为执行官的副官次官

第三十六章 路遇一对落难男女;身为执行官的他心生怜悯

第三十七章 亚美尼亚人郁苏夫及其妻玛丽阿姆的经历

第三十八章 了解事件的始末后,哈只巴巴做出的决定

第三十九章 亚美尼亚人郁苏夫不负哈只巴巴所望

第四十章 哈只巴巴向上司报告情况,并为这对落难男女说情

第四十一章 征讨俄国人;总执行官怯懦无能的充分显露

第四十二章 返回国王营地;大肆吹嘘

第四十三章 哈只巴巴经历的一个可怕事件以及自己因此所招致的不幸

第四十四章 哈只巴巴路遇老友,从而得些安慰、建议,并在他的帮助下逃脱险境

第四十五章 避难于寺院;托钵僧的故事令他愁绪消解

第四十六章 成为圣徒并与波斯最著名的宗教学者相识

第四十七章 哈只巴巴被朋友所劫而身无分文;然而获得赦免而自由。

第四十八章 哈只巴巴回到伊斯法罕正好看到父亲去世前闭上眼睛

第四十九章 他成了一笔找不到的遗产的继承人及由此引发的怀疑

第五十章 发现财产及占卜人梯兹·耐嘎

第五十一章 占卜人的成功及因此哈只巴巴所下的决心

第五十二章 哈只巴巴辞别母亲;成为一位著名法学界人士的书记员

第五十三章 毛拉纳丹提出从男人快乐中敛钱的新计划

第五十四章 哈只巴巴成媒汉及所作的资料记录

第五十五章 哈只巴巴遇到一位以为早已故去的人以及为他做媒

第五十六章 毛拉纳丹的野心令他自己和门徒都遭了殃

第五十七章 哈只巴巴在浴室中的奇遇将其从绝境中挽回

第五十八章 历经险境但幸运脱逃

第五十九章 哈只巴巴行骗术;毛拉纳丹的冒险生活

第六十章 哈只和毛拉策划共渡难关;但恶徒间没有诚信可言

第六十一章 本该哈只巴巴受到的惩罚却落到了纳丹身上;由此哈只成为坚定的宿命论者

第六十二章 哈只巴巴听说后来的京城风波,自知负罪在身

第六十三章 他被发现、逮住,但吉星高照的他又重获自由

第六十四章 抵达巴格达;见到第一个主人;转而从商

第六十五章 做起烟斗生意;旧主人女儿恋情落空

第六十六章 成了商人,离开巴格达,随商队来到君士坦丁堡

第六十七章 哈只巴巴征服了一位艾米尔寡妇的心

第六十八章 得以与美丽的舍克莱波相见;在财产授予后成为丈夫

第六十九章 从卖烟斗的小贩变为身价不凡的阿嘎;伪造身份带来的不便。

第七十章 扇起嫉妒心,种下祸根;与妻子争吵

第七十一章 骗行泄露;失去妻子;重闯天下

第七十二章 一处街景使他从绝望中回心转意;老奥斯曼的劝慰

第七十三章 找说法,结下一位朋友;米尔扎弗鲁兹其人

第七十四章 得到大使任用;了解机密

第七十五章 公共生活的第一份答卷;证明是可用之才

第七十六章 哈只巴巴撰写欧洲史;随大使返回波斯

第七十七章 接待欧洲大使的宫廷礼仪

第七十八章 为宰相所注意,成为满足其癖好的工具

第七十九章 利用宰相的影响;再次得到宰相的任用

第八十章 结局:不幸似乎已离哈只巴巴远去;他作为一位大人物荣归故里

后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到集合地点之后,我们下来让马歇歇脚,在一夜紧张劳苦之后,自己也稍作休整。我们其中一人在回程的路上也没忘了偷只小羊。很快,羊被切割成适宜烧烤的小块,用扦子穿了起来;我们又拾了些灌木,收集了一些牛粪,升起了一堆篝火,烧烤了起来。之后,这些烤肉马上被我们狼吞虎咽地卷去了大半。

接下来,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这几个俘虏的价值。其中一个人长着瘦高个,约莫五十上下,目光犀利,像个病夫似的双颊凹陷着,下巴上几根胡子稀稀落落;穿着丝质内裤,一件羊毛外套。另一个是个矮粗胖,中等年纪,面色红润,穿着件一直扣到下巴的衬衫,看起来就像一名法官。第三个是个结结实实、毛毛茸茸,样子凶蛮,脾气暴躁的人,因为他反抗得特别厉害,所以,对他看管得也格外严些。

我们吃完了饭,把剩下的又给俘虏分了分,之后,把他们叫到跟前,开始审问他们的职业和背景情况。那个瘦高个,像个有钱的主,土库曼人对他寄予了最大的希望,所以被第一个提审。因为我是唯一能说波斯语的,所以当翻译。“干什么的?”苏丹阿斯兰问道,“我,”这俘虏嗫嚅道,“我实在不敢隐瞒,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我是个穷人啊!”

“你是做什么买卖的?”

“回您的话,我是个诗人,我还能干什么呢?”

“诗人!”其中最蛮的一个土库曼人叫了起来,“那有什么用?”

“屁用没有!”苏丹阿斯兰大怒道,“他连十块钱也拿不出来。诗人都是穷光蛋,靠骗人生活,谁会来赎个诗人?但你既然这么穷,怎么穿得起那么贵的衣服?”

诗人回答:“那是因为不久前我作了些赞颂设拉子王子的诗,他赏赐给我的。”那身衣裳立刻被剥了下来,给他换了个羊皮氅,然后,被押到一边去了。下面轮到那个矮个子啦。“姓甚名谁?干什么的?”头儿问。

“我是个穷卡迪(仲裁官)。”

“你穷,怎么会睡到那么好的床上?狗日的!你要是撒谎,我砍了你的头!快老实说你有钱,所有的仲裁官都有钱,谁出的钱多,他们就向着谁,怎么会不富得流油!”

“回您的话,我是嘎拉东的卡迪,受总督之命,来伊斯法罕处理我一个村子的租金的事儿。”这俘虏答道。

“你的租金呢?”阿斯兰问。

“老实说,因为去年庄稼遭了蝗灾,而且又一直干旱,我实在拿不出什么钱。”

“那么,这家伙到底值多少?”其中一个人问道。

头儿回答说:“如果他是个好仲裁官,那么农户们一定还希望他回去,他值个大价钱;如果他不是,那他一个子儿也不值。我们得留着他,说不定他比商人还值钱呢。我们来看看从下面一个家伙那儿能弄点什么。”

于是那个样子很凶的人被带到跟前,苏丹阿斯兰仍照旧问道:“干什么的?”

“我是一个织毯工,”那家伙愤怒地说。

“织毯工!”全伙人都大喊起来,其中一人叫道:“一个织毯工!这家伙撒谎!你怎么能睡在那么好的床上?”

“那不是我的,”他说,“那是我主人的。”

“他撒谎!他撒谎!”一伙人又叫了起来,“他是一个商人!——你是一个商人,快承认,不然就杀死你!”

然而,他仍然称自己就是一个织毯工。没人相信他,拳头从四面八方落下来,最后,他不得不吼叫着说他是个商人。

但依我看,从这人的外表可以判断出他并不是什么商人,而就是他所承认的身份。于是,我劝这帮人,他们在他身上得不到什么好处,还不如放了他。然而,立刻所有人都对我怒吼起来,并警告我说,如果我偏袒同乡,就会和他们的下场一样,重新去当奴隶。这样,我就只能默不作声,让这帮恶徒自行其是吧。

他们对人质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所以,一路上个个都没个好气。就怎么处置这几个没用的人分歧很大,一些人要留着卡迪,杀了诗人和织毯工;另一些人要留着卡迪换赎金,让织毯工做奴隶,但似乎所有人都赞成杀了诗人。

我禁不住对这人同情起来。虽然他称自己很穷,但从他的行为举止来看,应该并非凡人。眼看形势对他很不利,我说道:“杀了诗人?太蠢了!这简直就是杀了只会下金蛋的鹅。难道你们不知道诗人有时是很有钱的,而且,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在任何时候都会很有钱的,因为他们的财富装在他们的头脑里。你们没听说国王曾为一位著名诗人每作一行诗而赏给他一米索金子吗?谁知道那个王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国王呢?没准儿这个被抓的人就是那个诗人呢!”

“有这种事?”一个人说道,“那让他马上做几首诗,如果每行不能换来一米索金子,他就得死。”

“快做!快做!”所有人都朝这个诗人喊起来,个个都为这种好事儿兴奋不已,“要是做不出来,就把你的舌头割掉。”

最后决定把三个人都留下。等会儿分了赃,我们就要动身向钦察平原出发了。

阿斯兰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每个人都必须交出他所偷的东西。有的人拿金,有的人拿银,没有一个人仅限于偷钱。烟斗的金箍头,银水罐,黑貂大衣,羊绒围巾——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东西摆在了眼前。轮到我了,我拿出了最重的一袋钱,所有的人都拍起手来,“哈只巴巴,干得好!干得好!他已经成了了不起的土库曼人了,我们都比不上呢。”

我的主人更是不住地大声称赞:“哈只巴巴,我的儿,以我的灵魂发誓,以我爹发誓,你干得太棒了!我会赏给你一个奴隶做老婆,让你和我们住在一起。你会有一顶自己的帐篷,二十头羊。我们要为你举办婚礼,让全部落的人都来参加。”

这些话如一块块石头一样砸在我的心上,更坚定了我寻找一切机会逃走的决心。然而,此时我也十分关心其后的分赃,我期望会有不少的收入。但令我感到分外屈辱的是,他们竟没分给我一个子儿。无论我抗议还是恳求,得到的只有一句话:“如果你再废话,我们就割了你的头!”他们在为分赃多少争执不休时,我只能为还能拥有那五十块钱而自慰了。最后,局面简直就要发展成血腥的斗殴了,幸好,其中一个人突然想到:“我们不是有一个卡迪吗,还争什么?让他来裁定吧。”

那位可怜的卡迪马上就被拉到中间,对这一堆包括他自己财物在内的赃物进行划分,而他竟连做卡迪的抽头也得不到。

P17-19

序言

如果让我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这部古老名著的话,我所能想到的那个词已颇为过时,似乎久已未出现在当今的印刷品中了。那个词便是“滑稽”。它不是巴尔扎克式的滑稽,而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幽默,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善意的、隐晦的、顽皮的智慧。每每掩卷,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不自觉地回想或模仿那种波斯式的意象十足的华丽文辞。可以说,读书的历程就如同饮蜜。多么希望您和我的感受一样,玛撒拉!有许多经典名著,我们早已听过,但未读过,这部书大概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这部书的写作曾受到著名的《吉尔·布拉斯》的启发,谁知道呢?除了小时候教科书中的片段,我也并未读过那部书。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很幸运地得以在一所俯临着强普林湖的平房中度过了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我在尽量集中精力地完成一项工作。但不可思议、荒谬可笑的是,一开始,我的思绪竟完全沉迷于三千年前的那场特洛伊之围中。眼前那片宽宽的静谧水域幻化成动荡不宁的希腊斯蓬特;身后岩石遍布,长满浆果和松柏的山野变成了伊德山。

多年里我第一次住在一所没有电话的房子里,这本身就给了我一种无可比拟的历险体验:散步中边走边构想、体味着,会突然把蟋蟀尖锐的叫声或什么虫儿的低鸣误当作那该死的电话铃声,人如受惊的马儿一般,心中一惊;而后,思绪便又沉浸于幻想之中,此时,那青苔遍布的突兀的斑岩已幻化成了特洛伊城堡。这里的一切和那些不经意的冥想既令我快乐,也使我有失风度地焦虑着,总希望和那帮活泼、友好的避暑游客的熟识不要进展得太快,还是渐进的为好。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离题的话,想说明的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种前期状态的影响,而阅读书籍时,批评家的先期情绪或情感状态在文学评论中却被极少提及,但这无疑是影响书籍评论的各种复杂情感中最为可靠的因素。

这次短假中带《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来本来是为如厕之用,但它却让我在记忆中把那所阿迪伦达克山下的小屋与莫利阿的杰作永远联系在了一起。旅途中,无论是戏水游舸还是驾车观山,不论是在摆渡到佛蒙特的旅途中,还是在欣赏夏季的纳凉戏剧演出中,我的内心实际上一直另有独钟。一想到枕边那部《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便令我无限慰藉,我知道深夜会有哈只巴巴伴我就寝。所以,无论我的工作干得会是多么糟,无论我是否会倒运地被人残忍地拔胡子(我想象自己也长着一副波斯式的胡子),我也情愿将莫利阿笔下那快活的伊斯法军小理发匠的历险看下去。若论开卷有益,那么,再没有比读这部书更让人快乐的了。每天一早我将跌落在床下的书拾起来放好,期待着下一个夜晚的来临。因为一天只读几页,假期过去了,这篇长长的故事还剩下许多未读;当秋天的炉火熊熊燃起时,书也仅仅读到一半。读书旅程似乎架在一副永动的车轮之上了(正如书中第七章诗人所述:“我设计了一种永动轮,轻轻一推,它便可以永远旋转下去”)。然而,事实上,仅需几页,读者便会认识到莫利阿在讲故事上,是位真正的谢赫或艾芬迪。他知道如何让他的故事延绵不绝,又始终令读者饶有兴味(见第四十五章)。愿主保佑他!让我吻他的膝!

当我读到第二十九章宴请伊朗国王那部分时,一场少见的热浪袭来,我们住的单层木板旁房顶上的沥青被晒得起了泡,然而,当地的露天犬类展出早已安排在先,我应邀作裁判,所以,这下不得不顶着烈日践诺了。其结果是因中暑高烧、卧床数日。然而,这场病却给了我一番有趣甚至不无价值的体验。我从未想到持续不断的高烧竟会化日常的呆板为活泼,化平庸为神奇,比如,我曾着迷地盯着一瓶布鲁克林生产的博根牌金缕梅皮止痛水,试图发掘商标中“Hamamelis”一词会有什么微妙含义,同时,认为其相当粗陋的说明颇有一丝散文的风范,继之又奇怪“散文”这一承载思想的利器如何会得到“Prosaic”(无聊)这么一个令人不快的同义词。同样的臆想也发生在床边的《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一书上。第二十九章宴会部分的描写让我浮想联翩。那时,桌子上放着一个挂满烛花的小小的绿色玻璃烛台,恍惚中的我躺在床上看到它,突然以为那就是一瓶波斯冻果子露或冰薄荷酒什么的,大叫一声:“正是我之所想!”便踉踉跄跄地爬下床去取用。

为了使《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一书和其读者更为默契,我另外建议一种欣赏该书的最佳方式:将它纯粹作为消遣,细细地、慢慢地读来,其间必定浮想联翩,这正是当下最时髦的心理滋补剂。除非阁下如同布尔德里奇先生一样,是一位东方研究的专家,通晓书中描绘的地方特色,我想您对此书所能作的唯一评价即是其高度的可欣赏性。对那种东方讥嘲式的叙事方式,莫利阿模拟得是多么的惟妙惟肖;而穆斯林人和我们这些所谓异教徒的西欧人,又有谁能逃脱他笔下的调侃。

或许书之末尾对西方戏谑式的描写稍显露骨,然而这也依个人的欣赏口味而定。我相信,即便是波斯人本身也会认为书中诙谐的口吻是如此地道的波斯化,非本土作家所不能为。而当我们为作家在描写波斯人的战争、抢劫、政治腐败以及恋爱中所展露的幽默笔触一展笑颜时,内心又何尝不被隐隐地触痛呢。

这块宽阔的,让我们匍匐滚爬、享受已久的波斯地毯中,究竟织进了多少根令其绚烂多彩的丝线是无法历数的。最有趣的部分当然非“入浴历险”一章莫属。然而对哈只巴巴所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的描写,可以说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无论他充当什么角色:烟贩、僧侣、诗人的助手、医生、恋人、执行官、媒汉还是大使,他都一如既往地是一个天才的恶棍。他听从那位僧人的建议,利用人的弱点和残忍而生存,而同时又为他人所利用。书中处处是有待于体会的伦理。一部书能够在一个多世纪后(首次发表于1824年)仍保持其生命力,必有其极大的可读性。它闲适的风格、丰富的内容、洞察世事的智慧令其魅力永存。莫利阿将为该书的新版感到何其的欣慰!

克利斯朵夫·摩尔利

1937年9月

后记

尊贵贵的读者,这里《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的卑微的译者得益于波斯说书人的启发,就此打住故事,向您鞠一躬,讲几句话:“给我些鼓励,我就再讲下去。我将告诉您哈只巴巴是如何陪伴着一位伟大的大使来到了英国。他们在海上、陆地上的冒险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到波斯以后的情形。”但需要补充的是,正像哈只巴巴的那位说书的托钵僧朋友一样,在没有掌握让听众始终兴趣盎然的要领之前,我是决不敢再冒险亮相的,除非磨练得已可令我稳操胜券。

所以就此告辞了。

您卑微的

巴玛目·苏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东方之旅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莫利阿
译者 任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5232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3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73.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