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的末路(回不去的年代)/网易博客达人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不过,在内外压力下,清政府并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它颁布的第一个宪法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中就有一些很奇怪的条文。例如:“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员不得干预。”“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凡一切军事,皆非议员所得干预。”“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内政外交大事仍然由君主专制,诠释了所谓“大权统于朝廷”的具体内容!

这当然同统治者不肯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有关。不可轻视的是,其中也包含认识错误。这些认识错误又与选错老师有关。对比大清帝国的《钦定宪法大纲》和日本的《明治宪法》,其中就有不少共同点。说得准确一点,清朝的《钦定宪法大纲》有很多抄自《明治宪法》,而比后者更为落后。例如,《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统率陆海军。”“天皇规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天皇行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利用这些条款,日本的军部成了直属天皇的机构。因此,与现代化各国不同,日本军队不但不受内阁管辖,反而操纵内阁,把国家推向实行军国主义疯狂对外侵略的罪恶道路。这些都被《钦定宪法大纲》变本加厉地移植过来了。至于“臣民之权利义务”一章,两个文件从标题到具体条文都如出一辙。两者都把国民称为臣民而不是国民或公民。两者都规定“按照法律”可以剥夺“臣民”的各种自由,从而为制定恶法镇压公民敞开了大门。日本的宪法和法律是以德国为师的,而那时的德国宪法和法律遗存的专制因素甚浓。当时的大清帝国是以日本为师的,日本学者直接参与了中国法律和宪法的制定。与当今日本麻生外交部长大言不惭的断言相反,日本给亚洲各国在政治体制上开创了一个很坏的先例。

从1904年开始,大臣上书和民众呼吁立宪便此起彼伏,互相呼应。派大员到国外考察,实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的宪政体制等建议,已一一见诸奏章。1906年以后,在立宪派策动和朝廷预备立宪的上谕下达后,各界人士纷纷组织各种立宪团体。1907年以后,请开国会的群众性请愿活动接连不断。1909年10月14日,各省谘议局第一次会议开幕;11月18日,各省谘议局代表便在上海开会,讨论请开国会事宜。1910~1911年由各省谘议局和谘议局联合会领导的四次请开国会运动,把请愿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些请愿活动直接表达了民意,特别是商人和知识阶层的意愿。是接纳还是拒绝民意?历史处在大转折关头。请愿者要求立即召开国会,实行宪政。19名督抚也于1910年10月25日联名致电军机处,要求“立即组织责任内阁”“明年开设国会”。如果朝廷能够洞察形势,顺从民意,中国历史就将翻开新的一页,避免不必要的破坏,比较顺利地实现社会转型。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需要有雄才大略并掌握实权的改革家当机立断,力排众议。可是,当时的皇族和摄政王都是一些庸众,他们没有改革家的气魄和胸怀。面对汹涌的群众性请愿浪潮,他们只作出缩短3年,即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的决定,便以为万事大吉了。请愿团体,他们下令解散。学生举着“立宪救国”的标语上街请愿,他们强行驱赶,强迫复课。更荒唐的是,打着官制改革的旗号,他们竟然推出一个“皇族内阁”!正常的对话渠道被堵塞,激进主义在向民众招手。

历史大转折关头,总会有各种不同的主张在争夺信众。压迫和压制只能造就偏执。革命派是组织和观念都很庞杂的人群。他们虽然标榜民主,关注的中心却是从“异族”手中夺权,为此不惜使用除推进立宪以外的任何手段。在他们眼中,和平请愿、要求政府立宪都是怯懦。暗杀、起义、从满族这些“外国人”(孙中山语)手中夺权是最好的选择。当权者在大转折关头的迟疑,为他们上场扫清了道路。

当时最为激进的是无政府主义。他们在东京、巴黎办报刊,互相呼应。然而他们不过是同盟会中的一个小流派。兴中会、同盟会的纲领及其主要领袖的言论,有些就极为激进,如“盖天下万事万物无不为平均而设”。

1911年10月30日,步历代皇帝的后尘,隆裕太后下“罪己诏”;开党禁:答应组织完全内阁,不以亲贵充国务大臣。11月3日,眼看革命烽火无法扑灭,对宪政做了多年研究的清政府,公布了第二个宪法文件:《十九信条》。这个宪法文件废除了《钦定宪法大纲》的荒唐条款,代之以民主宪政制度应有的条文。按照现代宪法的标准来看,这倒也中规中矩。不过,这来得太迟了,已无法取信于民。著名儒商、江苏谘议局议长、请开国会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謇说得好:“大局土崩,事机瞬变。因不充分之立宪,致不得已之罪己,亦不能取信。”

这就是中国宪政开篇的总结。国家大事,选票和法治隐退,枪杆子决是非,天下从此多事。中国人的艰难岁月开始了。P17-19

书评(媒体评论)

这也许是巧合,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东方人。毛仅出国两次,一九四九年一次,另一次在一九五七年,都是去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会晤的。蒋也仅仅离开过亚洲两次,一九二三年去过莫斯科一次,一九四三年作为四强之一到过埃及参加开罗会议。两人不时摆脱日常政务,长时间深居简出。毛利用这段时间作诗;而蒋则在山间散步,吟诵古诗……毛反对父亲的专制和整个社会制度;蒋反对清朝的腐败以及对外屈膝,顺便一提,他反叛的象征姿态——剪掉辫子——比毛早七年。

——第37任美国总统 尼克松

后记

网易名博丛书即将在东方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本书的前言短小精悍,立意高远,对于此丛书出版之意义已经做了完美介绍,无需我在此再作铺陈。作为丛书的主编之一,我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网易名博丛书的“前世今生”。

季我努学社与东方出版社、网易博客频道都有密切合作关系。东方出版社的总编辑许剑秋、副总编辑黎松是季我努学社的顾问,网易博客频道姚文广主管是学社的理事,也是我的好友。季我努学社在网易博客开始的博客——季我努,也是博客频道的著名文化博客之一,短短两年间,博客的点击量超过520万人次。

这套丛书的最初创意来源于黎松副总编。2013年12月,有一次我到东方社拜访,黎松副总编跟我说,著名媒体的文章结集均有良好的社会和市场反响,他希望我联络一下季我努学社会员所在的强势媒体,打造一批优秀的出版物。

我立刻想到了网易博客频道,在博客这样的一种媒体类型中,网易博客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名家云集,影响巨大。季我努学社的博客也开设在网易,作为网易博客的名博主之一,我很熟悉网易博客的精彩内容。我有段时间,简直成为了网易博客控,一天要上“季我努”博客上看几次,看着点击量不断增长,心里感到无比高兴。我深为赞同黎总的想法,觉得此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我将此事立即与文广商议,一拍即合,文广提出的思路是确定主题,然后遴选名家的博文,每位博主一篇博文,汇集成册,结集出版。这样便于汇集全频道之精华,也降低了出版难度。纵观网易博客频道的各个子频道,以“文化·历史”子频道名家阵容最为整齐,很多博主都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极高造诣的名家,于是我们选定以中国近现代史作为网易名博丛书的开篇。黎总获悉我与文广的编辑思路后,立即在时政编辑室指定了经验丰富的李烨老师作为丛书的责编。

由于篇幅的限制,李烨老师拿掉了一些优秀的博文(这批博文也有相当之数量)。虽然未能收入首批名博丛书,但它们将在后续的丛书中与读者见面。

网易博客频道和东方出版社都具有崇高社会责任感,对于梳理、传播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一直非常重视。季我努学社的职志是整理出版传播中国近代史料,在这方面,我们将进行密切的合作,争取向广大读者奉献更多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优秀作品。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是网易博客频道、东方出版社、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传播中国近现代史料的共同宗旨。真诚地希望这套中国近现代史名家作品荟萃的网易名博丛书能够有助于读者聆听中国近现代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有助于读者把握近代和现代中国令人心怀激荡的坚强脉动。

季我努学社社长康狄

2014年9月17日于北京水碓子

目录

第一篇 政史浮沉

 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 袁伟时

 辛亥的另一张面孔 许纪霖

 五四的天真叙事和政治美德 朱大可

 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 杨天石

 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 何立波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迅速溃败 茅于轼

 中印公路:深埋历史六十年 戈叔亚

 行宫别馆里的现代中国剪影——《蒋介石后传》读后感 朱学东

第二篇 名将风云

 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国共名将 何仁勇

 抗日百战名将薛岳传奇 王丰

 李茂堂:潜伏“中统” 十五年 陆昇

 军阀楷模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财 金满楼

 滇军两下广东 李晓明

第三篇 乱世群像

 于右老的诗法和人格 张大春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李宗陶

 总统黎元洪的誓言 庄秋水

 大陆银幕上的蒋介石:从恶魔到末路枭雄 吴久久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引连锁反应 刘宜庆

 大世界:商人黄楚九与流氓黄金荣唱双簧 李伟长

 民国乱象:为了经费实施绑架 路卫兵

 民国豪门间的献妻丑闻 刘继兴

 石友三逼婚名记之女终结反叛人生 蒋丰

 骑墙式汉奸周佛海 双阳

 黑社会与革命 许亿

 “二战” 台籍日军沉浮录被囚禁的中国灵魂 张华

后记

序言

曾几何时,历史只是教科书上刻板的注释,是词条和纪年,是考试知识点和必背段落,唯独不见鲜活的人物与趣致的事件。

作为一门功课的历史让人不忍卒读。

进入21世纪,民间兴起了一股读史的热潮,一夜之间,人人都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人们似乎重新发现了历史,在历史教材寥寥数言的记载下,是无数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历史片段,专业的史学家和业余的史学爱好者们,将这些片段拼接成图,我们由此得窥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蛛丝马迹,由果及因,如同阅读一部气势恢弘的推理小说。

回望前尘,我们惊讶地发现以史为鉴是多么深刻的至理名言,时光荏苒,历史的脉络永远清晰可辨,它警醒着我们,也鞭策着我们。

“回不去的年代”就是一幅中国从晚清到民国历史的拼图,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宣告了古代中国走向尽头,现代中国迎来了开端,在短暂的的百年光阴里,中国命运之跌宕,格局之奇诡,登场人物之纷纭,三千年来从未有也。

此段历史无论如何描摹,都始终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事件只要换一视角,清晰处便又告模糊,不解处亦豁然开朗,但这亦是历史引人入胜的所在。

网易博客作为民间记录的载体,幸运地拥有国内最顶尖的史学作者,他们多年来来笔耕不倦,孜孜以求,这套丛书的诞生与他们的辛勤劳作息息相关。

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敬意。

是为序。

网易博客

内容推荐

提起民国,人民首先想到是才子佳人的乱世爱情,是风流名仕的风骨雅趣。民国的丰富与深厚绝不仅限于此。除了这些,民国时代还有历史研究与著述的争鸣与辉煌,还有一群至今闪耀光芒的学术大师。那是晚近多样化历史研究与著述的辉煌年代,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多样化历史写作瞬间走向高潮,又是什么力量使它昙花败落,遗恨后人?

姚文广、康狄主编的这本《民国的末路》站在新世纪物质繁荣的孤峰上,让我们跟随当代名家寻梦看民国。

编辑推荐

沉睡百年一朝觉醒,与众名家一同回望近代中国被遗忘的点点滴滴。

姚文广、康狄主编的这本《民国的末路》挖掘一段被遮蔽或被遗忘的历史细节,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究竟是哪些?

真实的历史,只能由真诚的学者完成!

最有料的近代史读物,从网易博客流行出来的近代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的末路(回不去的年代)/网易博客达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文广//康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7613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4217691
中图分类号 K258.0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