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普洱茶茶艺技能培训教材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普洱茶标准体系构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培育普洱茶茶艺技术人才,推广规范化的普洱茶茶艺标准,树立云南普洱茶文化标杆。本书不仅率先提出了普洱茶茶艺的标准,对推广普洱茶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作为普洱茶茶艺培训的教材,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目录 上篇 普洱茶基础知识 第一章 普洱茶历史文化 第一节 普洱茶的历史 一、汉朝时期 二、三国时期 三、唐朝时期 四、宋朝时期 五、元朝时期 六、明朝时期 七、清朝时期 八、近代至当代时期 第二节 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文化 一、普洱茶与茶马古道的渊源 二、茶马古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三、茶马古道的衰落与新生 第三节 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普洱茶与云南少数民族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的关系 三、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自测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普洱茶树品种与栽培技术 第一节 云南茶区分布概况 一、茶树的概念和分类 二、云南茶区分布 第二节 普洱茶树品种 一、茶树品种概况 二、普洱茶树品种 第三节 普洱茶树品种繁殖技术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第四节 普洱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一、园地选择与规划 二、园地开垦 三、栽培管理 四、病虫害防控 五、鲜叶采摘 六、冬季封园 七、衰老茶园改造 八、茶园减灾救护 【知识拓展】 【自测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普洱茶的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因素 一、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三个必备条件 第二节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技术 一、普洱茶鲜叶的基本要求 二、普洱茶原料(晒青)茶的加工 第三节 普洱茶(生茶)的加工技术 一、原料拼配 二、原料筛分 三、半成品拼配 四、蒸压成型 五、干燥 六、包装 七、仓贮陈化 第四节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技术 一、普洱荼(熟茶)散茶的加工 二、普洱茶(熟茶)紧压茶的加工 第五节 普洱古树茶的加工 一、普洱古树茶的定义 二、鲜叶要求 三、基本加工工艺 第六节 普洱茶的贮藏 一、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形成实质 二、普洱茶贮藏的基本条件 三、普洱茶入仓贮藏的基本条件 四、普洱茶仓储的库房(房间)要求 五、普洱茶入仓贮藏的包装要求 六、普洱茶的贮藏方法 【知识拓展】 【自测题】 【主要参考文献及学习网站】 第四章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第一节 古代关于普洱茶保健功效的记载 一、古代关于普洱茶保健功效记载的概述 二、历代文献对普洱茶功效的记录 第二节 现代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与应用 一、普洱茶的降脂减肥功效 二、普洱茶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三、普洱茶的降血糖功效 …… 下篇 普洱茶茶艺技能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普洱茶茶艺技能培训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任海涛//熊昌云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2387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22-07-01 |
首版时间 | 2022-07-01 |
印刷时间 | 202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16 |
CIP核字 | 2020000173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