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带着快乐去上班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关怀上班族职场压力的书籍,一段随身心灵进修的课程,一次自省和自励的洗礼。

七大主题,15年专业咨询方案,源自数十家组织机构、几十万员工、十余年职业心理健康指导经验的结晶,中国职业心理健康概念的首倡者,倾力推出。

当工作时间从“朝九晚五”逐渐演变成“朝九晚无”;当职场员工“过劳死”频频发生,而且离你越来越近,你却自顾不暇;当加班却没有加班工资成为普遍现象,你仍在“自愿”加班;当一份工作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你却在周末马不停蹄地奔赴城市的每个角落。

“压力太大了,我该怎么办?”

这本小小的职业心理健康手册将带领你勇敢面对职声中遇到的种种心灵陷阱,分享职业心理咨询专家的第一手解决方案。

内容推荐

你的职业安全感良好吗?你是否有过人际关系紧张的时刻?你有没有遭遇过工作枯竭?你的心灵是否受到过抑郁的感染?“办公室综合征”你听说过吗?你的工作与生活能否保持平衡……

面对与日俱增的职场压力,如何在职场中把握自己的方向和力度心灵的自我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中国心理健康的首倡者张西超博士,十余年一直致力于职场员工的专业心理咨询,并将第一手解决方案,融汇本书。

本书解读职场压力的本源,提供专业的解压方式,寻找乐观、善意、宽容和接纳的心态,用心理学的视角帮你打开职场幸福之门。

目录

第一章 心理资本篇 在职场中实现自我

 关注可持续开发的资源: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四大法宝

 你是个心理资本富翁吗?

 心理富翁的职业优势

 观点

 解决之道

第二章 职业危机篇 提升职业安全感

 组织员工无法回避的课题:职业安全感缺失

 你的职业安全感良好吗?

 什么在影响你的职业安全感

 观点

 解决之道

第三章 人际关系篇 轻松摆脱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困扰

 九宫将帅:重要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

 已成残局:审视你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孤独之源:影响工作场所人际关系的因素

 当局者伤:不良工作场所人际关系的五大危害

 观点

 解决之道

第四章 枯竭篇 凤凰涅槃:走出工作枯竭

 中国正处于工作枯竭高发期

 枯竭大军中,你是其中一员吗?

 星星之火:导致工作枯竭的11项因素

 职场不能承受之痛:枯竭的危害

 工作枯竭是一个过程

 观点

 解决之道:终结枯竭,重燃工作热情

第五章 预防心灵感冒:远离抑郁危机

 正在蔓延的心灵感冒

 及时觉察:你是否已经遭遇抑郁

 心灵病毒:影响抑郁的七大因素

 抑郁症的危害

 观点

 解决之道

第六章 办公室综合征篇 寻找职场桃花源,解决办公室综合征

 你的办公室生活还好吗?

 身边的杀手:现代办公室综合征

 办公室综合征之典型问题

 观点

 解决之道:心灵的营养秘方

第七章 工作生活平衡篇 充满激情地工作和生活

 你的生活失衡了吗?

 工作与生活之争

 并非个人生活小事

 中国员工工作与生活观念的特点

 两种典型的失衡状况

 工作与生活是否一定会形成冲突?

 工作一生活平衡的相关因素

 观点

 问题一:来自自我的困扰

 解决之道:善待自我,尊重他人

 问题二:来自工作的困扰

 解决之道:学会用“筹码”换取平衡

 问题三:来自婚姻关系的困扰

 解决之道:即时交流,表达爱意

 问题四:来自亲子关系的困扰

 解决之道:持续的爱、尊重的爱、平等的爱

 问题五:来自家庭负担的困扰

 解决之道:理性地面对问题,积极地解决困难

附录 专业机构服务热线

试读章节

当局者伤:不良工作场所人际关系的五大危害

当你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后,随之而来的是宽松的工作环境、亲密的合作氛围、源源不尽的资源……这些都会促进你事业的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良好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有时仅仅是美好的愿望,人际交往中随处存在各种人际障碍。

不良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伤害你的身心健康

寂寞让人变得格外脆弱。你或许也经历过没人理、没人爱、被放弃、被疏远的时期,那些日子一定让你非常痛苦,让你不愿意回忆。没有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所带来的孤寂、疏远,会让你感到焦虑、沮丧、挫折、失望、自卑,使你的心理受创,心理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同时,不良人际关系带来的寂寞、孤独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导致疾病的发生,损害你的身体健康。

工作不顺,离职意向加重

当你把从事的工作看做自己一生的事业时,你会对组织产生强烈的承诺感,并为之奉献自己的所有力量。通常情况下,这种对组织的忠诚一旦建立就非常牢固,不会轻易被打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一开始你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就没有建立好,你没能顺利融入工作团队中去,组织承诺没有建立起来;或许是因为某种原因你与同事发生了人际冲突,你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变差了,不良人际关系势如破竹地破坏了你对组织的忠诚度。

工作中的不良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工作处处受挫,变得十分不顺利,而你也会觉得组织已经没有值得你留恋的地方了。于是,当初立下的以此为终身事业的宏愿被打破了,你不得不开始留意下一份工作。

易普斯咨询调查发现,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压力越大,离职意向越强烈。

降低组织对你的评价

在强调团队协作的现代组织中,团队合作能力是判断你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组织在对你进行考核评价时,你与领导、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你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较差,但还没有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那么领导有可能会找你谈话,把你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如果你的不良人际关系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那么你有可能会很快被裁掉。有研究显示,被解雇的员工中,95%的人是因为人际关系太差,因技术太差而被解雇的人仅占5%。

加速情感枯竭

良好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你提供更多的资源,还能带给你较多的情感体验。反之,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受挫会让你失去资源,更会加速你的情感耗竭。同时,糟糕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你的判断,致使你把自己体验到的挫折归因为整个社会的错误,逐渐发展为强烈的愤世嫉俗。随着情绪耗竭和愤世嫉俗程度的加强,工作枯竭会迅速来袭。

工作效能下降

当工作需要同事协助时,却被他们找各种事由避开;当你需要领导指导工作时,却总是得到“在开会”、“没有时间”的答复;当工作需要下属与你一起完成时,尽管大家都在执行,却是满脸不悦……这些现象的产生或许有其他原因,但最大的可能却是你工作场所人际关系不良。

不良的人际关系有时会使你的工作不仅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忙和下属的拥护,反而处处受他们掣肘,成为你完成工作的阻力,严重降低你的工作效能。  除此之外,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分散你的精力和智慧,让你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使你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总之,工作场所人际关系是值得你重点关注并倾注心力的内容。

观点

不要用想象给自己制造困难,你需要的是行动

许多事情我们原本想去做,但到最后也没有成功。一些事情半途而废,一些事情甚至没有开始……究其原因,并非事情太难以至于我们没有能力完成,也并非有太多阻挠让我们中途不能前进,而是事情还没有开始,我们就想象它有多困难。人的想象力具有放大的功能,想象对象是“困难”的时候尤为厉害,人们总是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地放大它,最后被自己的想象打败。

很多时候,我们对待工作场所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不管是刚刚踏入职场、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的新员工,还是人际关系遭受挫折的老员工,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我们都不禁高山仰止、停步不前。其实,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态度、合适的方法、实用的技巧,再加上具体的行动,我们是可以建立或优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在这些条件中,我们缺乏的往往也正是最重要的——行动。

行动最能减压!

自信是最大秘诀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那些受到不良人际关系困扰的员工经常打来电话,向我们的咨询师求助。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易普斯咨询的咨询师发现,虽然导致他们人际关系不良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缺乏自信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易普斯咨询认为,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员工会从内心产生无助感,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是悲观的,看待自己的态度是怀疑的、否定的、消极的。在人际交往中,这一部分员工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对方没有信心,对双方关系的未来也没有信心。

同时,易普斯咨询通过访谈发现,那些在工作中人际关系良好的员工通常都非常自信,他们非常相信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活动有较强的控制感。这些自信的员工通过人际交往活动积极地影响周围的人,让交往的对象充分感受到阳光、安全和可信赖。

易普斯咨询与你分享人际关系的最大秘诀,那就是自信!

微笑无敌

微笑具有非常强大的魔力,它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有人甚至把人际关系称为“微笑关系”,由此可见微笑对人际关系的强大促进作用。

你或许也有过同样的感悟,那些成天垂眉冷眼的人通常都不太受人欢迎,而那些面露真诚微笑的人总有很多朋友簇拥在周围。微笑就像冬日的暖阳,照亮人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溶化人们心中的每一个郁结,温暖彼此。微笑能把阳光的心情传递给对方,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易普斯咨询建议你,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妨多一些微笑,给自己一份阳光心情。当你试着微笑,并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对方也会对你报以微笑。微笑犹如春风化雨,它会溶化人际关系障碍,帮助你建立良好的工作场所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

无论是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还是其他场合的人际关系,在建立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些原则。

真诚原则。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会大大提高别人对你的喜欢程度,反之则会令人讨厌。世界是一面镜子,你教会了别人怎么对待你。人际交往中,你希望收获别人的真诚,首先你对别人必须保持真诚之心。

尊重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人际交往中,彼此间需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尊心,既要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同时还要让对方体验到被尊重的感受。如果你在交往的过程中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让对方觉得失去面子,那么彼此将很难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居高临下、动辄训人,或心存畏惧、自卑退缩……这些都是阻碍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不良态度。实际上,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平等才能深交。

相容原则。冲突一般发生在彼此针锋相对的时候。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不能做到宽容、克己,那么就很可能会和他人发生冲突,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般来说,谦让、忍耐、求同存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宽宏大量……这些态度都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它们都折射出人际交往中需要彼此兼容。

交互原则。人际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活动,彼此间必须有交互才有可能顺利进行。一个巴掌拍不响,尽管人际交往在第一阶段定向时最初可能是单向的,但一相情愿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场所,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上传下达,即上级有任务或思想需要下达给下属时,需要下属确认是否收到,并确定完成期限,而下属在汇报工作时同样不能只有汇报没有反馈。

理解原则。每个人都有安全需要,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表现出强烈的安全需要。安全感增强,彼此间的吸引力也会随之增强,反之则会彼此排斥。易普斯咨询研究发现,如果彼此能够理解和同情对方,各自的安全感就会增强。在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可以增进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进而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双赢原则。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或多或少带着功利的意图,双方都会衡量自己在交往过程中的付出和收获,都希望自己的得大于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倾向于逃避、解除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事实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交往双方彼此真诚付出,共同构建的良好人际关系能让彼此都能体验到得大于失的感觉。

P65-71

序言

十几年前,我和大多数热爱心理学的青年一样,怀揣成为心理学家、用心理学造福大众的梦想,踏入职业心理健康研究领域。

岁月如梭,十几年一晃而过,在过去这些年里,给学生上课、进行职业心理健康(0HP)科学研究、为来访者提供咨询、给企业培训员工、撰写职业心理健康科普文章、策划推动员工帮助计划(EAP)项目……我尝试用各种形式努力实现着用心理学助人的梦想,丝毫不敢松懈。看着自己的付出对一些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

三年前,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一些业界前辈打电话与我探讨书中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书中的案例、数据和方法。一些读者也纷纷打电话或发邮件就书中方法与我进行探讨,或是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求助。获得业界前辈的认可、鼓励和读者的接纳、共鸣,我心中既高兴又彷徨。三年前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只为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积累集结成书,让更多人看到,希望能触动他们的心,能对他们有些积极的影响,进而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灿烂。尽管已经认真地做这件事情,但囿干时间关系,书中仍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三年来,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推动了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前所未有的冰冻雨雪天气,身处南方的企业员工和群众感受到巨大的焦虑和压力。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灾区群众的心灵家园亟须复建。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奥运会的志愿者亟须心理调适和心理应急支持。2009年,甲型HlNl流感席卷全球,造成很多人的心理恐慌,亟须安抚。2010年,系列校园袭击案和某企业员工连续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在这些事件中,我参与了其中大部分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从中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国内职业心理健康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变化。

除了这些社会事件的推动,最近几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也对心理健康发展给予了关注和促进。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班组长的任职条件是“关心爱护和团结员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身心健康。”2010年,国资委中央企业群众工作会议讲话指出,“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帮助员工适应新环境,消除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2010年,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指出:“引导员工提高身心健康意识,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国家的重视和社会事件的推动,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员工或个人而言更是福音。在这几年中,我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能帮助更多人”、“如何让更多人生命更加灿烂”的问题,这些思考的直接结果便是促使我在原来研究员工帮助计划、职业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和实践工作。2010年,提出心理资本概念的心理资本鼻祖——美国前管理学会主席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教授受邀亲临中国,深入企业考察员工心理资本的提升,并进行了相关合作。这些年的经验证明,在最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员工帮助计划的强大支撑下,员工心理资本的提升必将成为组织和员工个人重点关注的方向。这也是我在本书再版时加入心理资本一章的重要原因。

本书再版,是读者对我的认可与鞭策,也是我继续助人事业的动力,真心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希望业界专家多提宝贵建议。特别感谢段兆德先生和我的研究生韦思遥女士对本书再版的贡献,两位不仅与我一起探讨、构思,也撰写和整理了部分精彩的内容。

张西超

2010年7月15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带着快乐去上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西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3764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7: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