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科成功问鼎独立宫,突破了印尼总统“非富即贵”的政治传统。他的父亲是一位平民木匠,母亲为家庭主妇,小时候住在河堤上的贫民屋,被迫搬了3次家。中学没有被重点高中录取,但考上了一流大学。经商时被骗差点破产,但随后东山再起。从来没有考虑从政,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从家具商到市长、省长和总统职位“连跳四级”,居然没用到10年时间。这就是佐科传奇的经历,他被视为当地媒体的“宠儿”。媒体形容他是一个有个性,标新立异,又淳朴而简单的人。这样一位政治“新人”如何在印尼转型的政治生态中博弈、生存,能否带领印尼进入“金砖国家”行列,从而实现真正的“崛起”?值得我们观察与思考。
2015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65周年,中国与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签署10周年,也是万隆亚非会议60周年。在这么多历史节点上,许利平等著的《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中印尼文双语本)》希望通过对佐科总统传奇经历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对其未来内政、外交政策的展望,试图为读者了解当代印尼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从而为推动中印尼关系向前发展增添一点绵薄之力。
许利平等著的《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中印尼文双语本)》是中国首部关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的评传。书中从佐科总统的出生一直谈到佐科竞选总统成功后,怎么市政,带领印尼这个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希望把印尼建设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全书通过出生平民、青年挫折、爱与家庭、投入商界、从政梭罗、首都新政、当选总统、海洋强国、直面挑战、务实外交十个篇章,展现印尼总统的特点。
第二章青年挫折
佐科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始于班查尔萨利镇一个叫克特兰的幼儿园,他在这个幼儿园上过一年学,更准确地说,那是一个一边玩耍一边学习的地方。
之后佐科在梭罗市提尔托约梭的第111国立小学就读。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学业对他来说显得太过轻松了。小学六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排第一。
1974年小学毕业,佐科进入梭罗市国立第一初级中学。当他坐在第一初级中学的椅子上时,学习的自觉性油然而生。他越来越勤奋,学习成绩在班上经常排名第一。这也许是得益于该校的学习氛围吧,大家都很努力,你追我赶,互不服输。因为这是梭罗市的一所名校,能够有幸进入该校的,都是各小学最优秀的学生,哪个在学习上没有两把刷子?佐科暗下决心,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升入理想的高中。
一、青春叛逆爱上摇滚
佐科的青少年时期目睹了许多社会不公,他是在对这些不公平的反思中度过这段时期的。刚好此时又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叛逆期,佐科自然需要一种形式来表达他心中的躁动不安。因此,音乐成了他的寄托和发泄的形式,这就是当时在那个城市刚刚兴起的摇滚乐。
在离佐科就读的梭罗市第一初级中学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作特任占的摇滚乐队,由塞提亚万·佐迪建立,该乐队从1969年开始逐步为市民所熟知。当时,这个特任占摇滚乐队经常在玛纳韩南边的一个地方进行排练。恰巧的是,那个训练场就在佐科上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佐科被乐队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吸引住了,就想接近乐队,了解乐队的训练情况。
在佐科来说,当他第一次看到一帮长发披肩的青年在疯狂地玩摇滚,简直目瞪口呆,但他很快就喜欢上了摇滚乐。于是,放学之后,不管是徒步,还是骑自行车,他总是抽空到那个训练场待上一会儿。那成了佐科每天必修的功课,他也因此变得活泛起来。因为乐队中有塞迪亚万·佐迪,这个团体显得非常时髦,塞迪亚万·佐迪是当时梭罗市年轻人表达自由的最杰出代表。佐科几乎每天都去看他们排练,不是进到他们排练的现场,而是站在远处观看。
每次那强烈的重金属音乐的打击声响起,他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而接下来那高亢的歌声,带给他一种自由奔放、铺天盖地而来的感觉,在他的心中引起强烈的躁动与共鸣。佐科能够领会摇滚乐的精神实质,每当特任占摇滚乐队那激奋的音乐响起,佐科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舞动,他真是完全被迷了住了。
从那时开始,佐科就成了狂热的摇滚音乐爱好者。在家里,他的行为显得古怪起来,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像个摇滚青年那样蹦跳着,大声地叫喊着,模仿着摇滚乐手的行为舞动着。那些他所崇拜的摇滚歌手的照片、招贴画没少挂在他的房间。
青少年常常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印尼的年轻人也不例外,他们要表达长期被禁锢了的自由的强烈愿望。青年时的佐科,身材瘦长,长发披肩,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副要表达强烈愤怒与抗争的愤青。
“摇滚音乐崇尚的是自由,歌词带着狂野、果敢的情调,很有生气,能够冲破一切的阻碍。”佐科评价道。因为对摇滚乐如此狂热,所以,在他上初中、高中时,也模仿着摇滚乐手,固执地留起了长头发。看到佐科如此这般的言行作态,老师们也只能直摇头。当时,佐科认为,作为一个摇滚乐者,为表达他的自由不受禁锢的精神,就应当留长发。正如其他的摇滚乐者,他也爱穿紧身牛仔裤,这使本来就瘦弱的他就显得更加另类。(p017-019)
许利平教授及其同事撰写的这本传记,讲述的是佐科在中爪哇安雅尔河边生活和成长的故事,令人深受启发。也许那个时候,佐科从来没有梦想过,有朝一日会当上国家领导人。佐科——现在被人亲切称为佐科维——这位生活简朴,但拥有宏伟理想的人,已成为身负人民重托的印尼共和国第七位总统。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把佐科从孩童成长为总统的人生经历,准确而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作者在《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描写的佐科生活轨迹,反映出日益成熟的印尼改革进程,即平民百姓亦能成为国家领袖。本书同样证明,越来越多中国人正被印尼所吸引,希望广泛了解这个国家及其领导人。
我希望本书能成为开启民智和激励创新之源,使得中国学界和民众不仅能深入了解印尼政治,而且还能看到作为一个潜力无限的伟大国家,印尼已经发生的各种变化。
我十分感谢出版《从贫民窟到总统府——印尼传奇总统佐科》这本由许利平教授——印尼人民的朋友——撰写的学术著作。希望参与出版本书的其他学术人士,今后能成为紧密连接印尼与中国的桥梁。在北京的印尼驻华使馆将一如既往支持印尼方或中方举办的各种活动,不断推动两国民间交往和双边关系发展。
祝各位中国读者阅读愉快。
苏更·拉哈尔佐
印尼驻中国及蒙古国特命全权大使
北京,2015年3月
想撰写一本关于佐科的书,是2012年的事。那时候,佐科正准备竞选雅加达特区省长,本人碰巧在雅加达开会。当时,人们街谈巷议的都是佐科。佐科似乎是天上派下来的“救星”,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对象,有人把它称为“佐科现象”。
由于工作太繁忙,这个想法一直难以付诸实施。2015年中国的羊年到了,这一年应该是喜气洋洋的一年,印尼和中国的许多历史节点和纪念日都在这一年,此时不做,更待何时?2015年初,本人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高明秀主任和侯洁编辑合议后,一拍即合。
但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本人无法独立完成这本书。同几位长期从事印尼问题研究的同仁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共同完成这本书。他们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学院的蔡金城教授和朱钢琴副教授,雅加达南安同乡联谊会秘书长戴俊德先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发展中国家研究项目在读博士生薛松,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韦忠福林助教。
本书的策划、设计、修改与定稿由本人负责。各章的具体分工如下:许利平撰写序言、引子、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四章、第七章的部分内容,蔡金城撰写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戴俊德撰写第四章和第七章部分内容,朱钢琴撰写第六章,薛松撰写第五章和第八章。
在本书的策划过程中,《环境与生活》执行副主编、《青年参考》前助理主编郑挺颍先生、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的杨晓强常务副院长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叶辅榜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臧亮先生,印尼驻华大使馆社会文化参赞孙浩博士、政务参赞苏耕先生、阿迪丁先生、印尼安塔拉通讯社驻京记者莉妮女士,隆平高科印尼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昊同先生,中国水电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高级主管张强先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陈文学副局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谢寿光社长、杨群总编辑、总编室领导以及祝得彬主任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的策划、编辑、出版和推广过程中,高明秀主任和编辑侯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的王灵桂书记、李向阳院长、韩锋副院长、李文副院长和朴光姬处长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许利平
2015年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