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遗嘱
内容
编辑推荐

掀开无法尘封的历史,追忆革命先辈之绝作,恢弘多姿的红色经典,堪称书信体散文精品。

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或者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义无反顾地走上前线;或者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临终时刻,他们抛却生死荣辱,忘记世俗纷扰,把对亲人的牵挂,与家人的诀别,对黑暗社会的愤慨和对光明前程的憧憬,种种激情付诸笔端,交与后人。这些红色遗嘱是“我手写我心”的光耀典范。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好教材。而且,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所以他们笔下的遗文、遗墨就呈现出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激情饱满、催人泪下的特点,堪称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读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艺术美的熏陶。

鲁秋园编注的《红色遗嘱》收录了90余篇红色遗嘱。为了阅读和检索的方便,每篇遗嘱拟了标题,背景提示和阅读点评及遗嘱背后的故事等。配上部分遗嘱原件的影印图片和那个年代珍藏下来的相关照片,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和眼见为实的感觉。

内容推荐

  在硝烟散尽的和平年代,我们难以忘记曾经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人类的和平与正义,含笑面对死亡。在阴森的牢房里、在流血的刑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些革命先烈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正气浩然、慷慨悲壮的遗书遗篇。鲁秋园编注的《红色遗嘱》精选了90余篇既有披肝沥胆的情感交流,又有感天动地的侠骨柔肠的激情饱满、催人泪下的遗作。《红色遗嘱》中的这些遗作,既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好教材。

目录

一、永恒的信念

 1.革命何须怕断头——杨超临刑前的就义诗/3

 2.革命精神不可灭——周文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诗/5

 3.太阳不久出来,黑暗终归消灭——徐玮写给好友周赞明的遗书/7

 4.求仁得仁,抑又何怨——邓雅声写给恩师熊竹生的信/9

 5.翻身有期,热血继起——缪忠写给幼子的遗嘱/13

 6.我要跟他们斗,一直斗争到死——周不论狱中写给妻子的信/14

 7.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刘绍南写的《壮烈歌》/16

 8.将黑暗世界化作尘烟——王孝锡写给父母亲的信/18

 9.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李鸣珂临终遗言/20

 lO.宁死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邹子侃写给父亲的信/21

 11.要替全国穷苦人民报仇——傅学祥的《血泪传》/23

 12.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杨匏安狱中遗诗/25

 13.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狱中遗言/28

 14.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坚硬的——方志敏临死以前的话,/30

 15.宁死不背党,同志当共守——雷开元的就义词/35

 16.因为我心里很光明——程翊狱中遗诗/36

 17.慷慨为新鬼,从容作死囚——陈法轼的狱中诗/38

 18.春天一定会来到人间——陈振先写给母亲、弟妹们的信/39

 19.告别我最亲爱的党组织与同志——朱林写给党组织的信/4l

 20.我的“自白书”——陈然狱中遗诗/43

 21.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何敬平的狱中诗/45

 22.光荣的死是最有价值的——朱振汉写给母亲的信/47

 23.给一切我所认识的同志——曾应书写给同志们的最后一封信/48

 24.真理必定来到,污土就要燃烧——文泽写的《告别》诗/50

二、绵绵的牵挂

 1.亲爱的慧根,继我志呵——王器民写给妻子高慧根的信/55

 2.你万勿以我而悲伤——黄竞西写给妻子吕楚云的信/57

 3.安慰他们不要悲痛——钟志申写给两位哥哥的信/59

 4.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郭亮写给妻子李灿英的信/61

 5.父亲和母亲,不要为我悲哀——卓恺泽写给父亲并转告母亲的信/62

 6.在天愿为比翼鸟——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的信/64

 7.希望你好好长大,好好读书——赵云霄写给女儿陈启明的信/66

 8.现在我是多么的想念你啊——裘古怀写给妻子桂芬的信/68

 9.我的儿女你要好好抚养——周炳文写给妻子莫氏的信/69

 10.抚养爱生,以继予志——王步文就义前写给妻子的信/70

 11.望善育亲吾儿——李硕勋写给妻子赵君陶的信/72

 12.勿哭勿痛悼我——石涧湘写给妻子刘惠兰的信/74

 13.人终有死,我死不必过伤悲——吉鸿昌写给妻子胡红霞的信/76

 14.你要带着宗儿活下去——蒋径开写给妻子张子乡的信/78

 15.三幼儿将来的教养,全赖诸兄嫂——刘伯坚写给诸兄嫂的信/80

 16.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刘伯坚写给妻子王叔振的信/83

 17.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一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信/85

 18.儿遭奇冤,却是光荣的——王孝和写给父母亲的信/88

 19.嘱孩子刻在心头,切不可忘——王孝和写给妻子忻玉瑛的信/90

 20.望你不要为我悲哀——骆何民写给妻子费枚华的信/92

 21.请转嘱弟妹们,多多努力——苟悦彬写给党组织的信/93

 22.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江竹筠写给谭竹安的信/94

 23.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钟奇写给妻子的遗书/97

 24.你们永远不要想起我——邓拓写给妻子丁一岚的信/99

三、最后的叮咛

 1.你们应继续我志而奋斗——徐玮写给家人的遗书/103

 2.请你用笑来答复我吧——杜永瘦写给妻子裴韵文的信/105

 3.达观之人,视死如归——唐士谦写给父母亲的信/107

 4.堂上双亲希吾弟好好孝养——贺锦斋写给弟弟的信/109

 5.男之死,是为革命而死——陈三元写给母亲的信/11l

 6.你能继我志,乃门第之光——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信/112

 7.切勿以我死而悲哀——钱蜻泉狱中遗嘱/114

 8.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熊亨瀚写给妻子詹石兰的信/116

 9.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彭湃、杨殷写给党中央的信/118

 10.今死于敌人之手,心中无恨——江诗咏写给父母亲的信/121

 11.弟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江诗咏写给大哥、二哥的信/123

 12.希望你随时记着我的一切——刘愿庵写给妻子周敦婉的信/125

 13.今世不能有所图报,实深歉疚——刘愿庵写给姐夫的信/129

 14.任何条件下都要爱护母亲——刘谦初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131

 15.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牺牲——金方昌写给胞兄的信/133

 16.河山还我之日,即天伦叙乐之时——何功伟写给父亲的信/135

 17.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罗世文写给党组织的信/138

 18.妈妈是光荣的革命的母亲——许柏龄写给母亲的信/140

 19.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赵良璋致狱中难友的诀别信/141

 20.你应继续你理想的追求——李卡写给未婚妻徐云的信/143

 21.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奋斗的精神——丁行写给妻子浦洛宇的信/146

 22.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王朴在狱中带给母亲和妻子的口信/148

 23.我留给你们的只是党的事业——罗荣桓临终遗嘱/150

 24.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彭德怀l临终遗言/152

 25.我对后事的安排——邓颖超写给中共中央的信/154

四、未了的心愿

 1.嘱全体同志好好工作——王尽美临终遗嘱/159 

 2.要革命就要很坚决的——邓贞谦狱中绝笔书/161

 3.可恨者,未遂初志而已——陈三元写给党组织的信/163

 4.达到我们最后的成功——苏兆征临终遗言/164

 5.说出我心中最后的几句话——裘古怀写给党和同志们的信/166

 6.祝中华革命早日成功——李鸣珂写给周恩来的诀别信/168

 7.希望你们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石天柱狱中遗言/169

 8.朝阳日日新——吕大干狱中遗诗/171

 9.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车耀先写给子女的遗书/172

 10.这是我唯一的遗产——吴建业的狱中遗嘱/174

 11.最后一次呼吁团结抗战——邹韬奋病榻口述遗嘱/176

 12.要用鞠躬尽瘁的精神去工作——吴泽光病中遗嘱/178

 13.革命者留恋他的革命事业——关向应病中遗言/179

 14.把解放的红旗插遍中国——王奔写给党组织和战友的信/182

 15.希望党审查我的行动——许柏龄写给党总支委员会的信/184

 16.以毕生至诚敬谨请求入党——续范亭写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信/185

 17.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李卡写给朋友的信/188

 18.愿你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蓝蒂裕写给儿子蓝耕荒的遗诗/190

 19.把存款作为最后的党费交给组织——张闻天临终嘱咐/192

 20.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沈雁冰写给胡耀邦暨中共中央的信/194

 21.将我的稿费捐献给作仂一沈雁冰写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信/196

试读章节

杨超,生于1904年12月,河南省新县人。幼时,随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3年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后被派往德安开展工作,恢复党组织,动员群众,宣传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领导德安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蒋斗争。同年7月25日,组织召开中共德安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贯彻省委精神,讨论应变策略,采取紧急措施,从而使革命力量未受到严重破坏。12月23日,出席党的武汉会议后返回江西,途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不幸被捕。面对凶恶的敌人,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忠于党的崇高气节。12月27日,与其他3位革命志士一起被敌人押往南昌下沙窝刑场。这是他临刑前,高声朗诵的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这首就义诗,体现了共产党人杨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这两句诗是杨超一生革命活动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被捕后的壮志宣言。被捕后,国民党德安当局为了请功,将他押往南昌卫戍司令部军法处。一路上,杨超泰然自若,并向押送他的国民党士兵进行宣传,揭露国民党屠杀工农的罪行,指出国民党军官对士兵的压迫。到了南昌火车站,杨超一下车就向群众宣传国民党的恶行。群众都说:“杨超胆真大,到这时候还宣传共产党。”正因为他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将人民的解放事业放在首位,才会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首诗的后两句则是引用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春秋时,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害。子胥逃到吴国,取得吴王信任,率兵打到楚国京城,掘楚平王墓鞭尸报仇。杨超用这个典故表示,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后继者一定会向反动派讨还血债!

这首诗只有四句,但感情充沛,字字铿锵,充满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悲壮气氛,字里行间进发出一个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心,这种革命情,一直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奋勇前行!

朗诵完这首就义诗,杨超和其他3名共产党人一起被敌人枪杀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

P3-4

序言

遗嘱,是人们在生前,特别是临终前对身后事做出的嘱托。遗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有书信、遗言,也有诗词文章。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终,其鸣也哀。”遗嘱因为是临终之人对生者的交代,与其他文体相比较,往往语言更加率真,感情更加深沉,篇幅比较简短,内容引人深思,感人肺腑。

我们所说的红色遗嘱,是指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子女、亲友或党组织的遗书、遗言、遗诗。这些革命者,或者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义无反顾地走上前线;或者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临终时刻,他们抛却生死荣辱,忘记世俗纷扰,把对亲人的牵挂,与家人的诀别,对黑暗社会的愤慨和对光明前程的憧憬,种种激情付诸笔端,交与后人。这些作品,从产生的环境来看,有的是写于阴森的牢房,有的是写于血污的刑场,有的是写于病床上的最后时光。从内容上看,有的是鼓舞人们继续奋斗,有的是托付亲人料理后事,有的是希望了却自己的最后心愿,也有的是表达对亲人的绵绵情思。

人们在赞扬一篇直抒胸臆的好文章时,常说是“我手写我心”。这些红色遗嘱应当说是“我手写我心”的光耀典范。作为那一代革命者,他们原本就是些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人,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所写、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格外真切与率直,这就使得他们的遗文、遗言,少了些寒喧客套的官样文章,多了些披肝沥胆的情感交流;少了些无关痛痒的风花雪月,多了些感天动地的侠骨柔肠。有些遗嘱看似只是在安排个人身后事,但恰恰是在家庭与事业、个人与社会、感情与理智以及生与死的取舍当中,凸显出那一代人特有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可以说,这些红色遗嘱,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好教材。而且,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所以他们笔下的遗文、遗墨就呈现出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激情饱满、催人泪下的特点,堪称文学宝库中的精品,读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艺术美的熏陶。

本书收录了90余篇红色遗嘱。收入本书时都是根据原件整理,分为“永恒的信念”、“绵绵的牵挂”、“最后的叮咛”、“未了的心愿”四编。为了阅读和检索的方便,我们给每篇遗嘱拟了个标题,并在前后分别写了简短的背景提示和阅读点评,简要提示立嘱人生平、当时的特定环境与场景,简要叙说遗嘱的主要内容、阅读要领及遗嘱背后的故事。配上部分遗嘱原件的影印图片和那个年代珍藏下来的相关照片,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和眼见为实的感觉。

本书由鲁秋园主持编注,执笔写作和参加搜集、整理资料的有周丽丽、刘涛、夏志清、董建功、张亚男、李楠林、崔建设、翟云飞、宋佳、晋向阳、郭怡、谷红梅、祁美景、张建国、郝丽娟、何倩等,郭晓言、刘胜利参与了审稿。全书由鲁秋园统改定稿。

由于年代较远,遗嘱中的有些字词语句的使用与今天有所不同,但只要不影响阅读与理解,一般都保持原貌。个别错、漏、余字,能判明意思的,做了少量补正并在页下注明;无法判明原意的,保留原貌亦在页下注明。有不妥当之处,盼望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遗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秋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369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7
15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