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胡丹著的《明代宦官制度研究》是一部典型的制度史研究作品,作者不仅利用了《明实录》、《会典》等传统官方文献和明人关于宦官的专门记录,而且从碑刻、墓志、地方志等材料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记载,对于深刻、全面理解明代宦官制度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借助这些材料,作者不仅就二十四衙门探讨了明代宦官的机构组成、权力关系、使职差遣,而且对以往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厘清,如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制、边、省内官沿革、宦职与有司之间关系、宦官数量,等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见。作者还制作了一些统计表,明确了过去不甚清楚的问题,在宦官制度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二十四衙门”:明初对宦官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明初内府衙门之形成、职掌及演变
一 明兴之际,宦官已颇具规模
二 洪武时期宦官组织成长的特点
三 “二十四衙门”的体系、类别与职能
第二节 内外相制:宦官在明代国家体制内的地位
一 如何看待宦官不载会典
二 明太祖真的禁止宦官干政吗
三 内官与外官界限清晰
四 干外政:宦官对行政的参预与监察
第二章 明代“内朝”新论:以司礼监为中心
第一节 内府“第一署”:司礼监的崛起
一 位势转移间:内官监、司礼监与都知监
二 司礼监对监局平衡原则的破坏
第二节 司礼监“预机务”
一 从“公朝决政”到“票拟批答”——中枢决策形态的转变
二 宦官在章疏流转中的作用——兼考司礼监文书房
三 司礼太监与“批红”
第三节 司礼监“枢辅”“顾命”地位的形成
一 司礼太监“典内枢”
二 监、阁“共辅朝政”的实质
第三章 宦官对外政的全面参预
第一节 宦官预司法及“缉事权”
一 宦官干预司法的形式与途径
二 宦官缉事权之获得与发展
三 司礼监对“厂权”的争夺与控制
第二节 宦官“柄兵权”的消长
一 宦官“预军”在洪武、建文朝的初步发展
二 宦官“监军”与“专征”
三 “军功内官”与内府“武职衙门”的问题
第四章 “钦差内官衙门”:宦官的使与职
第一节 宦官出使与使职
一 宦官的出使
二 宦官出使的类别
第二节 内官出镇制度
一 镇守内官自仁宗始——内官“出镇”渊源考
二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上)
三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中)
四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下)
五 各边、省内官沿革考
第三节 其他钦差内官衙门
一 南京守备太监与南京“二十四衙门”
二 凤阳、承天、天寿山、太和山等处内官
三 市舶、珠池、织造、烧造等“利权衙门”
四 冲突与协作:钦差内官与有司关系的再讨论
第五章 宦官之官、职与事例
第一节 内官的“官”与“职”
一 内官的职掌与职衔
二 监衔与“带衔”“借衔”“兼衔”
第二节 宦官阶层与内官“事例”
一 从近侍到火者——宦官的层级
二 内官选举与者察
三 内官禁例与罚治
四 宦官的“恩例”
第六章 宦官的“势力”及其影响
第一节 “十万宦官”考
一 内官冗员的增长
二 明宫宦官到底有多少
第二节 对宦官“势力”及其影响的考察
一 宦官的势力
二 宦官制度的影响
三 明代宦官史的分期问题
结语
附录一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一
附录二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二
附录三 明镇守内官年表
征引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代宦官制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作者:胡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66508
开本 16开
页数 4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794
CIP核字 2017017035
中图分类号 D691.42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7
166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