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戈尔诗选(双色图文版)/外国文学名著精读
内容
编辑推荐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驰名世界的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诚地称他为“诗祖”、“诗圣”。1913年,他把他的一部分孟加拉语诗歌译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他因这部诗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选译了泰戈尔的四部英文诗集和一部孟加拉语诗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诗歌创作。本书若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能为热爱外国文学的中学生提供一条通往泰戈尔诗歌殿堂的捷径,笔者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内容推荐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岂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尊为“诗圣”。他的作品被人当作“精冲生活的灯塔”,为印度近代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借鉴外国的优秀文艺、开拓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艺作出了榜样;他的不懈努力和开拓,使印度的民族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本书选译了泰戈尔的四部英文诗集和一部孟加拉语诗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诗歌创作。

目录

园丁集

 《园丁集》导读

故事诗

 《故事诗》导读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导读

新月集

 《新月集》导读

飞鸟集

 《飞鸟集》导读

试读章节

我思绪万端。我想象未来的事物。

我的灵魂游离冥想,去触摸迷蒙的未来的边际。

啊,宏阔的未来,啊,你持笛吹出的嘹亮的呼唤!

我忘记,我总是忘记我没有飞翔的翅膀,永远被束缚在一个地方。

我清醒着,我坐立不安,我是离人。

你的气息飘来,俯耳对我描述一个实现不了的希望。

我的心听懂你的叮嘱,如同听懂自己的话语。

啊,我追寻的未来,啊,你持笛吹出的嘹亮的呼唤!

我忘记,我总是忘记我不认识路径,我没有飞马。

我心潮激荡,我在我自己的心原流浪。

在令人困倦的时辰,青岚绕缭的阳光下,高天的蔚蓝中显现你何等广大的形象!

啊,没有尽头的未来,啊,你持笛吹出的嘹亮的呼唤!

我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独自居住的寓所的一扇扇门全关闭着。

6

驯养的鸟囚在笼子里,自由的鸟在树林里栖息。

有一天两只鸟邂逅相逢,大概是上苍的意志!

自由的鸟说道:“哦,亲爱的,让我们一起在树林中飞翔。”

笼中鸟说道:“进来吧,让我俩住在笼子里。”

自由的鸟说:“栅栏里面,哪有展翅的地方?”

“唉——”笼中鸟叹口气说,“我不知道天空何处可以栖息。”

自由的鸟说:“我的宝贝,唱首林地之歌吧!”

笼中鸟说道:“坐在我身边,我教你主人教我的语言。”

林鸟说:“不,不!森林之歌是不能教唱的。”

“唉——”笼中鸟叹口气说,“我不会唱林地之歌。”

两只鸟渴望的爱情愈来愈炽烈,但永远不能比翼齐飞。

他们隔栏相望,空有相知的心愿。

他们恋恋不舍地扑扇着翅翼唱道:“亲爱的,来呀,贴近我。”

自由的鸟说:“这是不可能的,我惧怕这笼子关死的门。”

“唉——”笼中鸟叹口气说,“我的翅膀已经瘫软,没有远飞的力气。”

7

哦,母亲,年轻的王子将在我们门前走过,——我哪能再全神贯注地干活呢?

请教我怎样梳我的头发;告诉我应该穿哪件衣服。

你为什么吃惊地瞅着我,母亲?

我明知他不会朝我的窗户瞥一眼;我明知他一瞬间将走出我的视野;只有那悲咽的笛声从远处袅袅地朝我飘来。

但是年轻的王子将在我们门前走过,我要穿最漂亮的衣服。

啊,母亲!年轻的王子正朝我们门口走来,从他的彩辇里闪射出旭日的金辉。

我撩开面纱,摘下红宝石项链;扔在他要经过的路上。

你为什么吃惊地瞅着我,母亲?

我明知他没有拾起我的项链;我明知项链被他的车轮碾碎,泥地上只留下一块红斑。

没人知道我的礼物是什么,是送给什么人的。

但那年轻的王子曾在我们门前走过,我曾把胸前的珠宝抛在他走过的路上。

8

床前的残灯刚刚熄灭,我和晨鸟一道苏醒。  蓬发上缀一条新绽的茉莉花串,我坐在打开的窗户前。

那年轻的旅人沐浴于玫瑰色的晨曦,在路上走来。

他颈上挂一串珍珠项链,霞光辉映着他的冠冕。

他在我窗前停下脚步,声调急切地问道:“她在哪儿?”

我万分羞涩,没法开口说:“她就是我,年轻的旅人,她就是我。”

黄昏来临,尚未点灯。

我心绪烦乱地梳理发辫。

年轻的旅人在落日的余辉中驾车来了。

辕马口吐白沫,尘土沾满他的华服。

他在我门前下车,用疲乏的声音问道:“她在哪儿?”

我万分羞涩,没法开口说:“她就是我,疲倦的旅人,她就是我。”

四月的一个晚上,我屋里亮着灯。

南风轻柔地吹拂,饶舌的鹦鹉在笼里昏睡。

我胸前罩着孔雀翎金线乳褡,浑圆的肩胛披着嫩草般碧绿的披纱。

我坐在窗前的地上,注望着空寂的街道。

黑沉沉的夜里,我凄然吟唱:“她就是我,失望的旅人,她就是我。”P8-10

序言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化,“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日益显露,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确定《泰戈尔诗选》等一批外国名著作为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驰名世界的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诚地称他为“诗祖”、“诗圣”。1913年,他把他的一部分孟加拉语诗歌译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他因这部诗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受兄长的影响和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从小酷爱文学。他八岁开始练习写诗,从发表处女作《野花》到1941年逝世前一星期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72年之久。他的作品篇帙浩繁,除了52部孟加拉语诗集,还有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0多个剧本,2000余首歌曲,以及50部散文集。

泰戈尔从孟加拉语诗歌译成的英文散文诗,以及用英语直接写的散文诗,共有8个集子,除了本书中的《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还有《情人的礼物》、《采果集》、《渡口集》和《游思集》。

泰戈尔用英文翻译他的诗歌,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审美要求,侧重于介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抒情诗、爱情诗、儿童诗和包涵人生感悟的短诗。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诗化了他的宗教哲学观点,表述了他的理想追求,歌颂纯洁的爱情,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与父母的骨肉深情。这些闪耀着人道主义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意境幽美,风靡西方世界。然而纵观诗人一生的创作,这些诗集,只能说是他创作的一个方面,即“风光霁月”的一面。他那“怒目金刚”的一面,在这些集子中是看不到的。

事实上,泰戈尔从未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泰戈尔与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并以诗笔为武器,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作。本书中的《故事诗集》是最有代表性的名作,讴歌了为民族独立献身的大无畏精神。1919年印度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勃然大怒,宣布放弃“爵士”的称号。他钦佩那些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在《致帕卡萨城堡里的政治犯》一诗中,赞扬他们是天神的子孙,以锁链的韵律阐述自由。显然,泰戈尔把印度独立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为鼓舞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志,泰戈尔创作了数十首洋溢赤子之情的爱国歌曲。他号召印度人民超越种性、教派,为掌握祖国的命运,为创造崭新美好的未来,团结奋斗。印度独立后,他写的《印度的主宰》定为印度国歌。盂加拉国独立后,他的爱国歌曲《金色的孟加拉》成为孟加拉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将世世代代传唱下去,抒发印度、孟加拉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泰戈尔对一百多年来在殖民统治桎梏下印度的深重苦难有切肤之痛,因而他非常同情亚非拉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他在名作《非洲》中揭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侵略、掠夺,谴责殖民主义者的骄横“比不见天日的丛林还要昏黑,‘文明,的野蛮的贪婪,暴露了无耻的灭绝人性”。他对非洲大陆的前景充满信心,以坚定的语气预言殖民主义必然走向穷途末路:当席卷西方地平线的风尘窒息了黄昏,野兽爬出秘窟,用凄厉的怪叫宣告死期的来临。

泰戈尔的诗歌对我国几代诗人有过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新诗先驱郭沫若宣称他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为“泰戈尔式”。著名作家冰心曾说:“看了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那种自由的写法。后来写得多了,我自己把它们整理成集,选了头两字‘繁星’作为集名。”赴印度参加亚洲诗会的青年诗人陆萍在她的文章《印度行》中说:“泰戈尔那些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行,多少年来,令我如痴如醉如狂。”北京大学附中举行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刚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何鲤同学说,他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才萌生了写诗的欲望。

但各国诗歌之间交流、借鉴历来是相互的。泰戈尔写短诗,先是受日本俳句后又受了中国格律诗的影响。泰戈尔在《日本散记》中援引俳句:古老的池塘/青蛙跃入/水声袅袅。称赞日本人“节制地抒发情感”。泰戈尔1924年访华时,曾和徐志摩深入地讨论诗歌创作。徐志摩夫人陆小曼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他们谈诗一谈就是几个钟头。”泰戈尔十分喜爱中国的古诗。他在《现代诗》一文中从英文译了李白的《山中问答》、《长干行》、《秋浦歌》(十三)、《夏日山中》等四首诗,赞叹道:“题材很普通,但洋溢着情味。”泰戈尔在孟加拉语诗集《随感集》、的序言中说:“本集中的作品,是访问中国、日本时开始写的。外国友人要我在他们的纨扇、签名本和手帕上题诗,这便是这些短诗问世的缘由。”他给梅兰芳、林徽因、徐志摩的赠诗,就音节而言,带有律诗的明显痕迹。

在近代的世界文豪中,泰戈尔对中国有着特别深厚的友好感情。他20岁那年在《婆罗蒂》杂志上发表著名文章《鸦片~一运往中国的死亡》,揭露英国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同情。泰戈尔是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他应邀访问中国,在北京、杭州等地发表讲话,回顾中印两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表达疏通蔓生着忘却的荒草的友谊大道的热切愿望。回国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他创办的国际大学成立了中国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他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泰戈尔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这所学院,为印度培养了许多汉学专家,至今是汉语教学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泰戈尔两次致信日本诗人野口,严正驳斥他为侵华日军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所作的狡辩。他不仅撰写文章声援中国人民,而且抱病率领国际大学艺术团在加尔各答进行义演,呼吁印度人民向中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援助。他预言:胜利的种子将在中国人民的心田发芽,开花;并且一再证明它是不朽的。泰戈尔虽未能亲眼看见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但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周恩来总理1957年参观国际大学时赞扬泰戈尔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本书选译了泰戈尔的四部英文诗集和一部孟加拉语诗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诗歌创作。本书若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能为热爱外国文学的中学生提供一条通往泰戈尔诗歌殿堂的捷径,笔者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本书是从泰戈尔英文作品选第一卷和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第七卷翻译的。关于诗人宗教抒情诗的翻译,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泰戈尔信奉梵教,梵教的典籍是古典奥义书,奉创造大神“梵天”为唯一真神。大概是为了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在英译中用了单词“GOD”。然而,梵教和西方人信奉的基督教,是完全不同的宗教体系,“梵天”和“GOD”也是完全不同的宗教概念。如果从英译本把“GOD”译为“上帝”,是无可厚非的,但已经游离诗人的宗教信仰。而不了解诗人宗教信仰的中国读者,很可能误认为诗人信仰上帝。思之再三,笔者认为译为梵天(加注)或天帝,是比较合适的。翻译中遇到的其他疑难问题,曾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专家穆赫乌汀·塔哈尔(MOHIUDDINTAHER)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朱梅萍女士请教,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译者水平有限,译文难免有不当之处,真诚希望广大中学生和老师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作进一步修改。

白开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戈尔诗选(双色图文版)/外国文学名著精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泰戈尔
译者 白开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67127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3
出版地 吉林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