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他者镜像与接受变异(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广告研究1905-2020) |
内容 | 内容推荐 海外汉学作为中国大陆学术体系之外独立的话语共同体“异地重建”了自近代以来的中国广告,为国内学界提供了一面不可多得的“他者镜像”。这面话语镜像既含有秉持科学主义传统或“西学”精神的客观理性的探讨分析,也不乏“东方学”和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认知偏差,需要本土研究者的甄辨清厘和批判省思。 作者简介 李金正,哲学(美学)硕士,文学(文艺与传媒)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媒介技术哲学、传媒符号学、理论编辑出版学和广告学,已在《文艺理论研究》《现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编辑之友》《山东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含合作编著)学术专著、教材4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6项,兼任符号传播学会理事等多个学术职务。 目录 序言 海外中国新闻与传播研究不应在本土失落 内容概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关键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的历史分期与核心论域 第一节 中国广告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中国广告研究各时期代表人物 第三节 中国广告研究的“议程设置” 第二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的民族主义和全球化问题研究 第一节 国货运动与广告民族主义 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新时期中国广告 本章小结与评述 第三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的消费主义及其主题范式研究 第一节 现代消费主义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三个主题范式 第二节 救亡消费:近现代广告与消费民族主义 第三节 从革命消费到快感消费:现当代广告的消费模式变迁 本章小结与评述 第四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的女性主义与性别伦理研究 第一节 倾城之幻:从一幅战前“女权主义狂想图”说起 第二节 救亡与革命时代的女权主义叙事 第三节 新时期广告文本中的新女性 本章小结与评述 第五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的传播媒介与受众研究 第一节 广告与传播媒介:一个技术史的考察 第二节 从老上海到新新人类:中国广告受众的百年变迁 第三节 广告现象学:中国广告的文本结构与接受一反应研究 本章小结与评述 第六章 西方汉学界中国广告研究的整体再评价与再发现 第一节 海外汉学谱系中的广告研究:系统定位与批评预览 第二节 他者镜像与自我观照:中西广告研究的平行比较 第三节 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广告研究和广告产业的启示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他者镜像与接受变异(西方汉学界的中国广告研究1905-2020)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金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80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5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6 |
CIP核字 | 2022036763 |
中图分类号 | F713.8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