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认识与积累,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视角,对该盆地内部及周缘地区进行多区域、多角度的研究,对盆地内形成的能源矿产的沉积地质背景进行了专门分析,并从沉积特征、古地理、古生态及古气候方面探讨了该盆地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这些成果对推动鄂尔多斯盆地的基础研究与能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沉积学、地质学及其他地球科学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的阅读。
| 图书 |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学分析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认识与积累,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视角,对该盆地内部及周缘地区进行多区域、多角度的研究,对盆地内形成的能源矿产的沉积地质背景进行了专门分析,并从沉积特征、古地理、古生态及古气候方面探讨了该盆地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这些成果对推动鄂尔多斯盆地的基础研究与能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沉积学、地质学及其他地球科学的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的阅读。 目录 1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1.1 区域地理位置 1.2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1.3 地层划分及特征 1.4 盆地资源分布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分析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砂体的岩石学特征 2.2.1 碎屑组分 2.2.2 阴极发光分析 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2.4 砂体展布和岩相古地理 2.4.1 盒8下期及亚期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特征 2.4.2 盒5期和亚期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特征 2.4.3 盒3期及亚期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特征 2.4.4 盒1期及亚期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特征 2.4.5 砂体成因与分布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上三叠统长8段砂体分布及成因模式 3.1 区域地质概况 3.2 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 3.2.1 高可容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 3.2.2 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 3.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3.4 砂体展布和岩相古地理 3.4.1 MSC1期 3.4.2 MSC2期 3.5 砂体成因类型与分布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储集砂体特征及聚砂成藏模式 4.1 区域地质概况 4.2 源汇系统及其对砂体展布的约束 4.2.1 古流向对物源方向的指示 4.2.2 古地貌对汇水体系的指示 4.2.3 古流域对砂体展布的制约 4.3 有利储集砂体特征及成藏模式 4.3.1 岩石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 4.3.2 储集砂体物性特征 4.3.3 古地貌约束下的聚砂成藏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太原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5.1 地质背景及研究现状 5.1.1 物源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5.1.2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物源分析研究现状 5.1.3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 5.1.4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5.2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太原组沉积特征 5.2.1 宁夏沙巴台太原组沉积特征 5.2.2 下城湾太原组沉积特征 5.2.3 包头阿刀亥拴马桩组沉积特征 5.2.4 砂岩碎屑组分特征 5.2.5 砂岩重矿物分析 5.3 锆石年代学、稀土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 5.3.1 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5.3.2 锆石U-Pb定年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流程 5.3.3 碎屑岩锆石形态特征及U-Pb年龄分析结果 5.3.4 碎屑锆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5.3.5 Lu-Hf同位素分析实验流程及实验结果 5.4 讨论 5.4.1 阿刀亥拴马桩组物源分析 5.4.2 沙巴台太原组物源分析 5.4.3 下城湾太原组物源分析 5.4.4 构造意义及古地理格局 5.5 本章小结 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左旗呼鲁斯太石炭系-二叠系剖面沉积学研究 6.1 区域地质概况 6.2 呼鲁斯太石炭系-二叠系剖面特征 6.3 呼鲁斯太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体系 6.3.1 陆相沉积 6.3.2 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 6.4 呼鲁斯太石炭系-二叠系古地理演化 7 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旗黑岱沟-窑沟石炭系-二叠系剖面沉积学研究 7.1 区域地质概况 7.1.1 区域构造特征 7.1.2 区域地层特征 7.1.3 煤田区域构造 7.2 黑岱沟剖面 7.3 准格尔煤田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7.3.1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7.3.2 太原组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7.4 准格尔煤田煤系伴生矿产 8 鄂尔多斯盆地乡宁台头-韩城竹园石炭系-二叠系剖面沉积学研究 8.1 区域地质概况 8.2 研究区沉积相分析 8.3 研究区古地理特征 9 鄂尔多斯盆地乌达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学研究 9.1 区域地质概况 9.1.1 研究历史与现状 9.1.2 区域构造特征 9.1.3 区域地层划分 9.2 沉积体系 9.2.1 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 9.2.2 陆相沉积体系 9.2.3 海相沉积体系 9.3 古地理演化 9.3.1 石炭纪 9.3.2 二叠纪 9.4 本章小结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学研究 10.1 区域地质概况 10.2 沉积特征 10.2.1 沉积学标志 10.2.2 成分特征 10.2.3 结构特征 10.2.4 沉积构造标志 10.3 沉积体系 10.3.1 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 10.3.2 海相沉积体系 10.3.3 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10.4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学分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密文天//匡永生//籍进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24929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7 |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78 |
| CIP核字 | 2022183439 |
| 中图分类号 | P588.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1 |
| 宽 | 171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