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低眉(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低眉》是当代知名女作家钱红丽继《育婴记》之后再一次与海豚出版社合作的文集,书中收录了作者多年的读书笔记,在本书中,她谈柳如是、张爱玲、三毛、陈染、林白、清少纳言等女子,奇妙、孤绝、炫目;她谈《诗经》,富于妙趣别意;她谈李渔、韩愈,董桥,处处皆见警醒、峻峭的文字;她谈故乡的物事人,充满寒冽的惆怅……或记录了真实的生活,或抒发了真挚的情感。作者行文生动、活泼、有趣,时而让人捧腹,时而让人感慨,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阅读的艰辛和快乐!

内容推荐

你看!《有多少张爱玲可以重来》《老妖董桥》《韩石山这把老骨头》《说尽破烂生活中的诗意》《去高河看望海子》等等,也许身为文青的你不知道钱红丽,但你一定知道张爱玲,知道董桥,知道韩石山和海子,我们走进书中去看一看,一个自称文青的女人眼里的文青,是有几多“得云气,不染尘”。

《低眉》收集了当代女作家钱红丽的多篇散文、随笔,多为名家之作如张爱玲、三毛、李商隐、白居易、萧红等等之作的读后感以及对知名人物如邓丽君、曾华倩、杜甫、陶渊明等的评论。作者文笔优美不乏犀利,对人物的批评到位、深刻,作品读起来引人入胜。

目录

《低眉》代序

辑一:女子便好

 所有的树木鸟群都请安静

 人生多寒露

 有多少张爱玲可以重来

 人生不团圆

 说几句《小团圆》

 活在日常

 阅尽风霜身已残

 岁月长,衣裳薄

 看张记

 萧红的意义

 潘玉良的两级台阶

 张爱玲写信

 三毛

 苏雪林

 这柳或那柳

 那些写作的女子

 从心里流淌

 宋徽宗时代的女先锋

 辗转于繁华缟素间

 母后一样的宽容

 寸寸情感寸寸灰

辑二:欲采苹花

 杜甫的苦,陶渊明的乐

 我看李商隐

 棋罢不知人换世

 李渔这个人

 老妖董桥

 韩石山这把老骨头

 韩愈怎么死的

 比女人更深厚

 不宜于寄身的爱

 思发在花前

 才华是一生的错误

 广博的才华停在树梢上

 阅读是迷离的

 低眉

 在唯美里荡漾

 洁白

 况往来,烟浪迷离

 张锐锋的月亮

 阅读的攻守失衡

辑三:声声叹

 一个夜晚,碎读杨键、柏桦

 黑夜与群星一起变冷

 那些我所不能抵达的

 张炜的气度

 所有的村庄都在

 说尽破烂生活中的诗意

 乱翻旧书及其他

 深切感受悲欢

 阅读的激活与愈越

 浮世

 天子呼来不上船

 阅读长于写作

 我看《金瓶梅》

 去高河看望海子

 不伦之恋

 诗来使我感旧事

 阅读如蚕

 我的师承

 阿城的烧饼

 我看鲍尔吉·原野

 被呈现和被唤醒的

 草与帛

 看吃,看吃

试读章节

人生多寒露

看完萧红传记,一年有余,总是放不下,仿佛吃下去一千根钉子,在身体里生了锈,但我还是非要把它们一根一根吐出来。

也曾打开电脑,时时翻滚一些胆汁,然而,到最后还是把文档关掉了,咽下去了。幸或不幸的——是这样的煎熬和受折磨。

曾经,萧红的随笔、书信都在图书馆里,时看时还。还是坐月子的时候看的《呼兰河传》,当时那个震惊,好像无端被人打了一巴掌,哭泣不过是身体上的次要反应;主要的,是思想上的,怎么也抹不平的波澜壮丽。小人物的悲欢酸馊,遥远的童年记忆,她端坐炮火连天的香港,如此宁静地一一表达出来。

是端木带她去香港的。我一直心存恶念地揣测,她并非真的爱他,不过是通过他找到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从而不受打搅地写作。所以,当骆宾基问她是否怨恨的时候,她四两拨千斤地说出了沉痛,一大意是,一个人在大海里淌过了,还在乎小河吗?

跟萧军对她的伤害比起来,端木连一条小河也算不上。

她短短一生的经历也曾耳闻,但都比不过今年这么系统地了解后的惊讶。

写过《萧红评传》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八十年代来中国,曾当面质问端木,在香港时,为何那么冷酷地对待萧红。据说,端木当时嚎啕大哭。

委屈吗?悔恨吗?无颜以对吗?感情的事,谁可以说得清?当时萧红病到沉疴,他把她撇给骆宾基,独自一人要回内地,18天后,他又鬼魅一样地回到萧红身边。是不忍,还是因战事激烈走不掉?我又小人一把猜测,一定是后者。这种不仁不义,只是小男人之所为。

萧红死后,三个男人开始了互掐生涯,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这都敌不过吉林女作家格致的一句话:“这样的天才,让她那样的死去,只有鲁迅是没有责任的,他先走了。”是的,鲁迅给了萧红许多温暖,除了祖父,没有哪个男人在精神上那么呵护她。

上海时期,好一段时间,萧红每天都去鲁家坐坐,魂不守舍的……惹得许广平颇有那什么。她不理解一个女人的内心有多么痛和乱。那时刻,萧军有了外遇,尽管后来那个外遇女主角专门撰文,撇清了她与萧军的关系。说什么总是萧军一味地主动追求,自己是拒绝了的。从哈尔滨到上海,总是纷纷乱乱。以萧红的敏感,怎么看不出来?

她的心有多乱啊,一个没家的孩子找到了精神上的依靠,可是,眼看着又要被瓦解了,她无以排解,只好往鲁迅先生家跑,即便不说出,但,换一个环境,也好让那多皱的痛苦暂时平伏一下。

作为外人,上海时期的“革命朋友”又不便过问“男女之事”,只好纷纷劝萧红暂时去日本走一走。她别无他法,才踏上的旅外之路。

后来,一封一封地写信,把自己的孤独、苦闷、寂寞一股脑儿说给萧军。可见,尽管心碎,但尚未心死,以致有了后来的《萧红书信集》。

比较讽刺的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收信人是萧军,当然由他来注释,说什么——她腿上被蚊子叮了一个包这点小事也要写信告诉我,我跟她隔这么远,怎么能帮她解决呢(大意如此)。当我知道这个细节,倒吸一大口凉气——萧红真是没遇对人。这人一点情趣也无不说,还竟是情感上的大老粗。腿上被蚊子叮了一个包,早已消掉了,不过是说出来,让你对她多一些感情上的关心。就像我的孩子,他摔倒了,尽管不痛,但为了博得妈妈的关心与在乎,故意嗷嗷大哭。不过都是精神上的娇憨,可爱,可惜,可念。说到底,这个男人不懂。

他不懂她,且不说,还在日后指责萧红——没有妻性。什么叫妻性?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所谓妻性,不就是丈夫有了小三,你要忍得,甚至小三肚子大了,你还要舍得出手术费。这点上,张爱玲做得分外高格。据胡某人的侄女回忆,当范秀美哭哭啼啼到上海去找张爱玲,只见她冷静地拿出一个手镯,叫范秀美典当掉做打胎费。那时,张爱玲与胡某人早已没了瓜葛,她出钱付手术费,大抵是源于对女性的广大同情。

且说萧红从日本回来以后,过不多久,萧军又把邻居且革命战友的太太肚子搞大了。萧红这次不得不彻底下了决心。

离开萧军的时候,是受到许多不知情的革命同志的不理解和指责的——纷纷说他有恩于她。人类的理解力,一旦用在别人身上相当的奇异——都做了夫妻了,还谈什么恩惠?小三层出不穷,怎么不叫一个女子心碎?

后来,萧红与端木走到一起,也是一件相当诡异的事件。据好友聂绀弩回忆,萧红一开始是很看不起端木的。

然而,一个女子又是怎么从看不起走到把自己托付给对方的呢?

P10-13

序言

老式的红丽

——《低眉》代序

黎戈

一打开文档,之前熟稔于心的文字,便逐字苏醒。尤其是《所有的树木鸟群都请安静》。我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老版《低眉》开篇读到这篇文章时,下意识地左右环顾了一番,好像做了什么心虚的事查看一下四周,有没有被人发现。“什么叫看不起日常生活?莱菔们就相当看不起日常生活。我同样看不起日常生活。”——我自己其实是个很精神化的人,但平日都是收着掩着,不愿意开罪那些世俗之人,但红丽就不怕。这个理直气壮!但红丽既骄傲又谦卑,“我觉着,能够写出一手好诗或者一手好小说的人才配叫天才,而散文随笔的创作,多是入不了台阶的,我相当看不起。所以,对于自己的写作,我也是相当轻视的”,这傲,这谦卑,都是肺腑,前者是明修栈道歌咏精神,后者是暗度陈仓放低自己,全是为了高奉“文学”二字,使其得云气,不染尘。

我这人有个原则,看入好不好,文字“格”高不高,首先看他/她对女性的态度。前阵子看某日本男作家的随笔集,上来那个洋洋自得的大男子主义就把我恶心到了,恨不能有多远扔多远。红丽写了很多的女作家,写的时候淡淡道来,并不是泛泛的同情——那种廉价的悲悯对我来说是贬低对方的力量,比如一大堆为张爱玲乱骂胡兰成的张粉。张爱玲一向是大谈物质标榜俗骨,但红丽一下子就看到她的骨子里去——“她选爱情,从来就是从心”;她也不是某种近乎无知的冷硬态度,就像很多人说萧红是个软骨傻妞。红丽是把她们的成长线理得清清楚楚,感情波折也收拾得利落上架之后,给读者一个因果俨然的交代。三毛,张爱玲,萧红,琼瑶,邓丽君,朱天文,这是陪伴我们长大的一代女性,这不是收集资料,做个缜密推理去达到的理解,而是:结合自己作为女人的成长,一点点明白了对方的力量及无力,局限于时代、性别、不同的人文环境的压力,做出的“爱人如己”的贴己解读,“用我心,换你心”。

红丽让我特别羡慕的一点,就是她有乡村生活经验储备,她说自己的爱好就是莳花务农,也喜欢看电视里的农业节目。我觉得这个一手经验,乡野情怀,对她的写字是有利的,私心里觉得她离《诗经》都比我近。至于这句“所以,我们这些庸碌之人,索性,连儿女也不要的好。这样,倒落得干净些,不给这个世界多添累赘”,我就有点想偷笑,有了球球以后的红丽,成天操心琐事的你,回想彼时之刚烈,又做何想?还说要把《葡萄月令》当童话给孩子读,这就是个爱植物又书生气的妈妈才会说的话吧,哈哈。

又有《阅读长于写作》,说自己写得少了,“但这可是我主动选择的后果。那曾经,是把自己架烈火上烘烤,孤注一掷,甚至手里拿了刀的,恨意魍魍——并非杀别人,而是杀自己,拼尽全力,烧了灰烬还要当风扬其灰。那都不是好日子。而今,宁愿于环城河边散一下午步,甚至对着一棵树沉思,也好过曾经的日子”。是啊,写者和读者,那是两个维度,一个自然是看得酣畅淋漓,不愿好戏散场,一个却是把自己的脑汁和心血肝胆都绞杀,写一段吐口血的在耗损原气。看她这段话时,我心里的戚戚,之前只有一次,读魏微的《我这七年》里写到“而当我渐阅人世,人生的各种滋味整个把我兜住,翻江倒海,我却再不写了,对说话丧失了热情。这七年间,我们这代人陆陆续续地走进了中年。我像所有中年人一样,选择了沉默喑哑的生活,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种沉默很有尊严”才有过。语言与沉默,读与写,此中起落,岂是表面所示?对于爱书之人,每读一篇好文,那就是得到了,她写的喜悦之心,我再明白不过。至于水文,软文,应景文,宁可不写,这静默只为了珍重文字本身的精粹。所以,在旁人看来,这人怎么只读不写啊?其实,这个不写和读,是一回事,就是太爱一个东西,用不同的方向去珍重。

我的至交好友,几乎都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那代人,有次我和某人谈论“文青”,他说“现在的那些‘文青’算什么‘文青’,我们那个年代的‘文青’才叫‘文青’。”——人的性格是成形于青春期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批人,是在八九十年代度过青年时代的,那是一个政治解冻,文化复苏,对文学和艺术倍加尊崇的年代,大家排队去买白皮书,大学里的同学谈恋爱都是谈论弗洛伊德和萨特。那种对书的挚爱,对作家的敬意,郑重朴素的情怀,是现在再也无法复制的。近年来,我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也被称为“文青”的人,成天在那里研究化妆品,穿衣打扮,疯狂自恋,秀自拍照,以文艺之名骗炮,讥讽一个大师时,那口气就好像买了一个水货,在谈用户体验一样随意和轻佻,完全没有敬畏心。这和“文青”有半毛钱关系么?

所以,当我慢慢读着这本书,看到这样的句子,“每当看见小水坑,北岛《雨夜》中的诗句总是适时冒出头来,压都压不住,让人不得不一次次回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那个时间段里。套用上了岁数的人的口气说一句,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啊”,我简直是有点骇然了!我也喜欢八九十年代,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文青”气也是那种老式的,有点土,有点傻,但是真挚纯粹。算我妄托知己吧,我认为红丽的文字里也有那种老式的情怀,这种既真也唯美的东西,会被一些人当作是矫情,而我知道那不是。不能说我欣然或认同于红丽这本书的每个字,但是我会被那种气息裹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低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红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9271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03866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