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励耘家书/图书馆精选文丛
内容
内容推荐
《励耘家书》收录了陈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从1927到1966年,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1990,历史学家)、幼子陈约(1909-1999,书法家)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到所谓“家学”的真实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初教书,先要站得稳,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法之过也。”
作者简介
陈智超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三代传人。
目录
导言 陈智超
与陈约
与陈乐素
与陈雪晶
与陈珍铭
与罗永昌
与张遵俭
与陈善
与陈致易
序言
陈垣先生(1880-1971)
字援庵,广东省新会县石头
乡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
史学家、教育家,在宗教史
、元史、年代学、校勘学等
许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
化考》、《校勘学释例》、
《史讳举例》、《南宋初河
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
佛教考》、《二十史朔闰表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受
到后辈学人的景仰;他从教
七十余年,1926年起担任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
校长,直至去世,造就了众
多的人才。
陈垣出身于药商家庭,
自幼好学,并无师承,靠自
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
。他的父亲陈维启(1855-
1909)虽是一位商人,但
对陈垣的读书,从不吝惜金
钱,后来陈垣感激地回忆说
:“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
览,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
大书;其非之者,则呵为好
读杂书。余不顾也。幸先君
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
故能纵其所欲。”其父别号“
励耘”,陈垣后来把自己的
书斋命名“励耘书屋”,显然
有纪念这位极力赞助自己读
书的父亲的意思。
《励耘家书》收录了陈
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
,从1927到1966年,时间
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
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
1990,历史学家)、幼子
陈约(1909-1999,书法家
)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
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
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
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
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
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
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
还可见到所谓“家学”的真实
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
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
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
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
。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
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
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
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
:“初教书,先要站得稳,
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
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
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
法之过也。”
幼子陈约常年独自在广
州生活,学无师友,在家书
中陈垣对陈约的指导更为严
格,为了督促他学有专长,
有时批评得甚为严厉。陈垣
嘱咐道:“单是读书写字,
算不得学问,有事业做便是
学问。”一次陈约信中说近
来醒悟当戮力读书,“然岁
数已大,人事日繁,思虑一
多,心何能专”?陈垣批复
:“即此更不必读书,又想
读书,又多思虑,一肚俗气
,何能读书?读书要挨得饥
,抵得冷,并受得世人讥笑
,方能成学。”
在陈约选读何书以及读
书的具体方法上,陈垣也随
时点拨:“《书目答问》一
书不可不备,卷末有清朝著
作家姓名,尤须熟看,至紧
至紧”;“师承不易得,最好
将《后汉书》与《三国志》
同有之传,如董卓、袁绍…
…等十四传,以《三国》为
底,与《后汉》对照,看《
后汉》如何改作,即可悟作
文及改文之法”;“最陷浅尝
辄止,各得其皮毛,则废物
矣;人不可一日闲,心必须
有所注;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则废人矣”。“学问要就
自己环境,如果家藏书籍丰
富的,则宜于博览;如果家
中书籍少的,则宜于专精。
”这样的教诲在家书中还有
许多,对于当今的年轻读者
而言,也是深有意味的金玉
良言。
本书选自陈智超整理、
编纂并注释的《陈垣来往书
信集》(增订本,三联书店
2010年)。陈智超先生
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
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
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
三代传人。《陈垣来往书信
集》的家书部分原有书信近
400通,本书仅略去零星并
无实质内容的书信,“与陈
约”和“与陈乐素”两个主要
部分并无删节,意在让读者
把握完整的内容。至于家书
和陈垣书信的全貌,还望参
阅《陈垣来往书信集》(增
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导语
本书选自陈智超整理、编纂并注释的《陈垣来往书信集》。陈智超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三代传人。
这部书信集有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一、为了解和学习陈垣先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二、为了解和研究近现代中国学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三、它也是近五十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精彩页
与陈约①
(一)约一九二七年五月六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没有信给父亲,总在一年之上。不是儿不想常常写信父亲,但总是像有什么从中阻住一般。儿知错了。父亲得接儿这封信就会知到儿已从“苦闷”里觉悟过来。
儿千日也是父亲的儿子,父亲也千日是儿的父亲。〔按:援庵圈去此句,并批:此等话不必说,犹之说兄弟是男儿,说姊妹是女子,无甚意思,因不说亦一样也。〕①不过儿和父亲会少离多,儿是怎么一个人,相信父亲不会知到,反过来说,儿何尝不这样呢。愈远愈疏,就令到父亲像不知有儿,儿也像一个有父而像无父的孤儿,(我常常念尔,奈你时时埋怨父亲何。你等常常对人说父亲不是,于你等有何益处?你等可以细想。)是何等一件可惨痛的事呢。
儿自离铺②,(我本不以为然。)生活简单而枯寂。枯寂和简单,就令儿尝透了“苦闷”的滋味。
不知是儿和铺头没缘,还是铺头不能容儿。〔按:援庵删去后半句,并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儿虽最苦闷,也没有回铺这个念头,(怕人不要你了。)请父亲谅儿恕儿。
从前还得着博哥①不时指导、教训,有时或更为儿找得职业(但不过一两月便没得做),(人要有恒心,不然,到处不能容也。)儿很知到没有学问在世上是很吃亏的,(点样②叫做学问?有事业做便是学问。)这年来也常时读书、写字,(单是读书写字,算不得学问。)只这一点可向父亲告慰。 儿现像一只乏了把舵的人的孤舟,父亲能恕儿从前的过错,扶儿踏上人生之路吗?
母亲和儿均赖平安。博哥、二嫂俱在容奇,他们的女儿留下母亲料理,生的很趣。辛姊③已有三子,因剑泉兄入息少,很困难。
京中各位如何,念甚。馀容后禀,专此,即请金安!儿约谨禀。五月六日。
(二)一九二九年九月四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改回儿的原信,已于月前在四姑姐处得接,敬悉。儿先打算入光华的〔“的”字圈去〕,但光华今年奉令不招生,故此意无形中打消。至儿读书问题,曾一再与九公商量,结果已决定回法专。法专也奉令不招生,现在校的,准办至毕业,现在法专已改为〔“现在法专已改为”圈改为“现已改名为”〕法学院,将来在法专毕业后,如欲更得法学院文凭,须再读二年。更与九公商妥,决离中行,专心一意读书。儿本想转日班,但校中无此办法,故〔“故”字圈去〕九公以为日间总该找点适合的职业,儿也以为如此。在未找得以前,儿想于《史记》、《诗经》、诸子等国学之一部〔“之一部”圈去〕,用些功,于字儿也想加以研究,除功课外,儿便从事于此。利姊说,益兄将于九月回粤(无所闻),未知已起程否,省中各人都好,勿念。京中各位谅都很好,馀容后禀。专此,即请金安。儿约谨禀。九月四日。
(三)一九三。年七月十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儿对法律虽不有十分大趣味,但因日续的浸淫,早已与之生相当关系矣(无论何种科学,能深入必有得处)。不经不觉暑假后可升班了。大明年便是毕业,在此后的两年,当较前时为要紧,参考书当然不少,望父亲加以援助(要书我外行,要钱可寄汝一点)。
益兄回来时,见到南方的学风不及北方,鼓动儿转学北方,儿早有此意(亦不尽然,你学法律,我即将近日一张论北平法学院新闻一篇寄汝)。益兄回平后,此事倒沉寂了。这固是由儿无勇气,而究竟缺乏了援助的人(无援助有无援助的好处)。
儿于法律的书籍外,很爱读文学的书籍(文学似不如史学),因为无人指引,爱读还只是爱读,是散漫的、无系统的,这是不会得益的。譬如儿爱读国学的书,但国学这么多书,从何读起,何者应读不应读?都没有相当能力去拣摘,时常会因此而减少了兴味(无所谓国学。国学二字太笼统了,不如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等。我的著作,你得读否?便中我寄汝一二种,此是转转口味的法子,你既学法律,仍然读你的法律书为要)。
儿闲暇还想写下字,苦于连一本较妥当的碑帖也找不到(你此次来字,大进步,可喜。可见你近来用功,至慰至慰。一个人总要有一样长处,免人鄙屑),更不知应从何人入手?墨砚是写字不可少的。(是要墨砚,抑要墨盒?)但终找不到一个好的,因此种种,儿觉人在世,是少不得人们的提携和帮助,儿悔以前舍近而图远,总不会想起父亲来,现在很望父亲常常指导。儿有这么一个希望,虽然是将来的话,但很想能实现,就是在法专毕业后,很想再读两三年农科(到时至算,①心多不好也),因家里很少人于农业是有相当学识的。儿也并不因家没有人学便去学。其实儿底志愿是如此。所以很希望将来有这一个机会。
儿常常也想写信父亲,但执笔总是写不成,说是畏惧又不畏惧,懒又不是懒,其间总觉一种不自然,真不可解(写信与尊辈或卑辈,均要注意一件事,写出来盼望人家认得。草字虽然好,虽然是一种美术,但是人不尽识的字,不宜太草,免人误会而厌恶也,注意注意)。益兄回来劝儿多寄信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励耘家书/图书馆精选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智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0081
开本 32开
页数 5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82
CIP核字 2020219425
中图分类号 K825.81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