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5期)
内容
内容推荐
历史上博物学曾经辉煌过,甚至一度成为自然科学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科学的分化,博物学在宏观层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时髦,博物学已经沦为“前科学”“肤浅探究”的代名词。博物学在衰落中,但是并没有彻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体制之外意外获得了广阔生存空间。在许多国家,博物学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博物类图书和博物类活动均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可能的解释是,博物学有独特的视角和眼界,重视普通人对“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统在大尺度上的价值权衡,它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主流“现代性”话语的不足。本书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
作者简介
刘华杰,1966年生,吉林通化人,北京大学地质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学,近些年积极推动复兴博物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67)首席专家,文津图书奖获得者,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以科学的名义》《看得见的风景》《天涯芳草》《博物人生》《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博物自在》等。
目录
学术纵横
清代的皇家博物与帝国想象――兼论理解中国博物学的一种时空路径(袁剑)
罗蒂的哲学与博物的关联(王洋燚)
精细视觉:运用光学显微技术的维多利亚博物学(张晓天)
格斯纳目录学与博物学文本实践的连续性(杨雪泥)
《诗经》植物名物研究的方法与示例(刘从康)
维度:意象、隐喻与认知(张冀峰)
“博物学史”与“物质史”:澄清一个误区(周金泰)
由神圣到诱惑的历史:古代香料的博物志(王钊)
卓尔不群的博物学家:《宇宙之谜》中的海克尔(韩静怡)
复刻自然:简述自然印刷的发展(罗晓图)
苏俄植物学家科马罗夫对中国东北植物的考察与研究(蒋澈)
民国时期的博物学学术团体(李飞、周舟)
中华博物学会史事述略(1914-1928)(李锐杰)
从“中国自然好书奖”看当前的博物出版:以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60种入围图书为例(余节弘)
生活世界
十万个爱南岭的理由(吴健梅)
我在滴水岩做富翁(林捷)
山野的图记(官栋訢)
图书评论
物质性、地理学与知识史:21世纪的博物学编史(温心怡)
表征与理解世界的另一个维度:博物图像(徐保军)
中国植物分类学历史与当代大学生培养漫谈(赵云鹏)
信息
第四届博物学文化论坛综述(徐保军、韩静怡)
本刊征稿格式要求
导语
本书由刘华杰主编,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本期分为“学术纵横”“生活世界”“图书评论”和“信息”四个栏目,“学术纵横”包括中国古代边疆博物学、近代博物学组织,西方哲学家的博物学思想、苏俄植物学家的对华考察研究,中外经典文献中的博物学以及现当代博物图书出版,涉及理论探讨和史料追溯。“生活世界”突出了博物学的地方性和生活色彩。“图书评论”点评最新博物学书籍。“信息”概述第4届博物学论坛活动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扎实的史料追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博物学评论(第5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刘华杰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92316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508
CIP核字 2020252858
中图分类号 N912-5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