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的《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是一本写给家长和孩子的情绪管理书。作者强调人际互动永远从“家”开始,并从40个儿童人际故事阐述这一观点,教父母如何透过身教为孩子示范:良好的情绪管理及人际互动训练;让孩子了解自己,学习自我表达;懂得做自己的主人,为生活打底等。作者洪仲清期待通过本书能让有人际困难的孩子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可以自食其力的人。
图书 | 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 |
内容 | 编辑推荐 洪仲清的《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是一本写给家长和孩子的情绪管理书。作者强调人际互动永远从“家”开始,并从40个儿童人际故事阐述这一观点,教父母如何透过身教为孩子示范:良好的情绪管理及人际互动训练;让孩子了解自己,学习自我表达;懂得做自己的主人,为生活打底等。作者洪仲清期待通过本书能让有人际困难的孩子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可以自食其力的人。 内容推荐 许多亲子间的误会、争执都源于父母不知道怎样才能理解孩子的心。 洪仲清(红豆冰老师)心理师从“人本游戏治疗”的观点出发,针对如何突破亲子沟通的困境、大人的情绪管理、孩子面对压力时家长的对策、人际互动训练及亲师沟通的技巧、欺凌事件的防范和处理等等,《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都有深入浅出的探讨。 《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透过洪仲清心理师丰富的案例经验,希望能陪着家长和老师,用不同的观点看待孩子的各种困难,也让彼此在挑战不断的生活中,还能保持情绪稳定,然后一起成长。 目录 推荐序1 亲子关系互动的最佳示范 推荐序2 那些红豆冰老师教我们的事 推荐序3 最亲近孩子的亲子教养书 自 序 永远住在孩子国 Chapter 1 人本理念,以孩子为师 人亲土亲:人际互动,永远从家庭开始 心贴着心:运用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 温暖接纳的环境:真心地互动,倾听孩子的声音 太亲近易生侮慢之心:依孩子的个性,选择有效沟通方式 论理谈情说爱:身教,为孩子示范如何尊重人 Chapter 2 亲子关系,努力营造 不应有恨: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建立对人的信赖感 缺席的爸爸:建立男性认同,父亲是最好的模板 老祖母法则:间隔安排不喜欢和喜欢的事,提升效能 稳定的爱:花时间,给孩子持续且优质的陪伴 手牵手:维持良好的婚姻关系,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让小孩儿成为小孩儿:别急着逼孩子长大,只需要让他做自己 都跟你说不是了:尊重孩子,等待他慢慢长大 在困境中的孩子:和孩子情绪同步,建立深层亲子关系 不要打扰我:学习尊重孩子,打断他前先预告 再给我一次机会:轻量处罚,给孩子补救的机会 骂自己的小孩儿给别人听:花时间陪伴、说理,才是教育之道 Chapter 3 孩子的情绪,用心体会 当然可以生气:允许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关于无助:孩子的情绪,常隐藏着他的需求 婚姻咨询:引导孩子在生活中适当地表达情绪 等:耐心等待,给孩子畅谈的时间及空间 可以原谅我吗:说谎,是人生必经过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孩子的情绪控制:做好情绪教育,营造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谐气氛 解放压抑:有发脾气的时间,才能学习表达、掌握情绪 消融害怕:模拟想象游戏,帮助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 Chapter 4 人际互动,从小处培养 一个红茶杯的社交量:测试孩子的社交容忍量,找到与人互动的节奏 我喜欢少女时代:制造共通的话题和孩子互动、沟通就不是问题 天真女孩与害羞男孩:以孩子的步调,优雅地融入群体 浓情巧克爱:教孩子自立、感恩,培养独立与自主 千般难解潜规则:了解社会规范,帮助孩子适应社会 独孤王子:演练应对方法,陪孩子走过人际低潮 不要不理我:积极处理,终止孩子间的关系攻击 君子之交:认识、接纳、喜欢自己,展现自己的优点 开不起玩笑:会让别人难过的,就不是玩笑 Chapter 5 演练,家庭教战守则 天生慢活1:鼓励比责骂更能让孩子主动完成作业 天生慢活2:简单、收纳整齐的环境,让分心的孩子专心 搞不清楚状况:先理清冲突过程,才能提升社交技巧 说到做到:尊重自己说出来的话,孩子才会认真看待 爱的处罚:处罚加肯定,双管齐下效果加倍 严厉的爱:调和温柔与严厉,让孩子在关爱中自然进步 莫名其妙被处罚:先跟孩子厘清原因,再执行处罚 难道我一无是处吗:维持优点和改掉缺点,同等重要 适性学习:先培养出兴趣,再鼓励孩子追求梦想 增强物的种类:灵活运用增强物,改善孩子的行为 试读章节 在困境中的孩子:和孩子情绪同步,建立深层亲子关系 日前,我到一所学校服务,我非常感念教导主任给我这个机会。 我有了梦寐以求的弹性:足够的晤谈时间与次数,可以跟各方(学生、家长、老师)互动,可以规划办亲子座谈,还有教导主任的信任与尊重。 对我来说,在治疗室帮助孩子,会有一定的限制。有时候,不管孩子再怎么努力,一方面由于孩子个人的改变需要时间,改变的幅度可能也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双拳难敌四腿,环境的力量大于个人,孩子就算改变了,在环境中还是弱势。 譬如,课业、晚睡及生活自理三大问题,是亲子冲突很重要的原因。 “拖拖拉拉的,早就叫你先把数学做好再看电视,结果你偏偏就要先看电视,搞到现在11点了,还没做到一半。下次再这样,我就不签联络簿!” “不是跟你说晚上不要再打电话了吗!现在都已经几点了,电脑也还开着,你是不是不想睡了!然后明天又叫不起来,我还要载你上学,三催四请,你以为你是大小姐啊……” “家里有两个垃圾回收站,一个是你的房间,另一个就是你在客厅的电脑桌。拜托,三四天前的珍珠奶茶就这样放着,本来想着就让你自己收拾,没想到现在还放着!” 像这样的家庭互动状况都不是很好,让我担忧!简单来说,家长没办法在心理层面跟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 父母忙于工作,服务于社会,常要工作到晚上10点才能下班。像是出租车司机跑一整天的车,可能还赚不到一般上班族的一日所得。孩子回家常常没大人,谈心也只能找网友,假日就想跑出去。这样下去,日常生活当然会有问题,连亲子关系的维持都会亮红灯。 当一个孩子遭逢困境,如同我今天面对的孩子,根据研究,有两个重要因素可以让孩子顺利克服困境:良好的智能表现与令 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孩子本身的能力够好,在某方面(如学业)有好的表现,便可以弥补他的困境。 孩子有令人满意的关系,不管对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对孩子都很重要。即使是青少年,看起来开始要跟父母保持距离了,事实上,很多事情还是需要父母的指引,那么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后盾。 所以,我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首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关系。 怎么样评估关系是否建立了?我有一个说法,即当孩子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想笑!也就是,我们的情绪能不能同步。 当我跟孩子的情绪同步了,就好像对讲机的调频对上了.那我就能感觉到孩子的感觉,我就能听到孩子真正想说的话。 关系好有什么好处?这样做,孩子就会比较愿意听我们说的话。好关系的其中一个要件,就是接纳孩子。当孩子感觉到完全的接纳,就会觉得那是一种非常好的感受,为了这样的感受,为了这样的认同,孩子会自己努力往前进。 这样说吧!在谈话开始之前,我清楚地说明,我不勉强孩子跟我谈他不想谈的事,他随时可以喊停。谈完之后,我让孩子看谈话的记录,孩子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就删掉!只有孩子同意的内容,我才会放在记录里。 跟孩子谈笑,我很开心!我也年轻过,我也做过荒唐事,我喜欢在上课时睡觉,我喜欢玩游戏机、看电视,我想骑摩托车.我也对男女关系好奇,我曾经喜欢钓鱼……我跟孩子一样,喜欢很多大人不见得赞成的事…… 然后,我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他们会想办法让自己更好,就像我当初一样。我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至少我愿意当他们的朋友…… 青少年的不在乎,以及冷酷的外表,常常是一种防卫。他们还是愿意跟人有友善的互动的。我在军队中有一年的时间,专门跟各种列管的人员互动,包括犯法的、情绪困扰的、适应不良的……相信我,即使困扰行为再怎么严重.背后还是藏着渴望被了解与认同的心。洪老师谈人际 家长该怎么做才能与青少年的情绪同步 我这样譬喻,有时候,带孩子像是在看一本有点儿难度的书。 投入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是把书看懂的必要条件。作者写书的角度,可能不是从我们习惯的地方切入,我们要站在作者的位置,猜测他在想什么,然后用我们自己的经验来对应,才能理解。有时候,自己怎么努力都看不懂,就要找人讨论,或询问老师、专家。 那么,我们要问,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我们思考事情的角度,是否曾经放下自己,以孩子为主?我们懂得孩子在说什么吗?如果不懂,我们有付出努力想去搞懂吗? 曾经有个孩子谈到,他会找时间去研究“新超级玛丽”的攻…… P46-49 序言 自序 永远住在孩子国 洪仲清 我是家族中的长孙,最小的弟弟比我小13岁。家里摆地摊,玩套圈圈,常有小朋友顾客。可以说,我的成长过程都泡在孩子堆里面。 离家北上求学,大一就开始在社团带有人际困难的孩子,到研究所,更是以家教的形式,频繁地帮助一个孩子,带他出去玩,跟他一起看医生,陪他进行治疗。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立志成为以儿童为主要协助对象的临床心理师。 我喜欢用“人际困难”这个词,来统称目前医学诊断上常提到的亚斯伯格症、自闭症、注意力缺陷过动疾患、选择性缄默症、智能不足、沟通障碍,或者在6岁以前为认知、语言或社会情绪发展迟缓的孩子。有时候,这些孩子在教育领域被称为“情绪障碍”,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就只是脾气比较大,个性比较自我,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定诊断。只要他们在情绪管理或人际互动上,让自己、家长或学校困扰,就都是我关心的对象。 我也认为,情绪与人际问题紧密相关。情绪控制不佳的孩子,易造成人际问题;而人际互动问题,常是当代社会造成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由于多种问题都可能使得人际互动产生困扰,因此,我习惯讲的人际困难,涵盖情绪、认知、沟通、生理等问题。 除了当兵的时候,主要是辅导犯罪、情绪困扰、逃兵列管的青少年、成人之外,踏入职场,我还是跟孩子的关系紧密相连。我进入以0~12岁儿童为主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早期疗育发展评估中心(简称“早疗中心”)工作,其前身为妇幼医院。在这里跟许多不同的专业人员学习与共事,包括医师、护理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咨询心理师、听力师、社工师、特教老师,每天都有新的刺激与思考。 也许是老天帮我安排了一条路,让我的工作内容依然是以人际困难孩子为主的评估与治疗。没想到,孩子们逐渐长大,从中班、大班,慢慢都要升上初中,或已经在初中了。青少年这个阶段,就不是早疗中心这个机构主要协助的年龄层了。如果要跟孩子们继续保持关系,还要能常帮他们做情绪教育、心理治疗,就只剩自行创业这条路。万般不舍,千般考虑,我有一段时间情绪不太稳定,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不算太有名气,没有做到什么高的职位,也没有显赫的背景,更没有金主加持。坦白说,自行创业,是我人生中相当大的一次冒险。有亲戚告诉我,如果我执意这样做,根据请示神明的结果,会“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周遭大部分人都持反对的态度,我也总答不出,市场在哪里、可以赚多少、能撑多久这些问题。不能怪别人,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像我这样冒冒失失,这样任性,就为了梦想。 我的梦想,是想帮助人际困难的孩子适应这个社会。我想要有一个基金会或机构,能够让孩子们与家长们,不需要花过多金钱,不需要劳碌奔波,不需要伤痕累累,就能完成教育、疗育,还有职业训练,帮助衔接就业。人际困难甚至会延伸到婚姻中,所以也要做婚姻咨询,因为和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也想帮助老师们,因为学校资源明显不足,他们很想帮人际困难的孩子,但是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了师生与亲师间诸多冲突。 这群孩子,只要适度了解、协助解决他们的人际困难,就可以对社会有不少贡献。我想要不断宣传,让社会与雇主认识这群孩子,他们的独特思考与个性,可以让社会更丰富、更创新——只要有人能辅导他们适应特定场合的人际交往。就这样,我还是下定了决心,在没能力成立基金会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成了可能是台湾最年轻的心理治疗所所长。 我常半开玩笑地跟孩子们说:“如果你们将来成功了,别忘了我。我想要有一个基金会,让你们上学、找工作更顺利。捐发票就好了,不用捐钱,这样你们的压力就不会太大!”一方面对孩子们的未来给予正面期许;另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自立之后,也能愿意帮助人。我一直相信,跟我一起工作的孩子们,有些将来肯定会有大成就。 命运的安排非常巧妙,回首来时路,我好像就是为了把这件事做好,而经历了过去种种。两三年前,我还想要在医院里面安稳工作到退休,现在,我每天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治疗所的事,睡梦中也不例外。一有空闲,我就写些文章,发表到网上,跟家长、老师、朋友们分享我的经验与体会,希望对孩子们有些帮助。我也有回答不完的问题,常用社交网站与电子邮件往返。 这本书有一部分是集结已发表在社交网站上的文章,再经过修改润饰;一部分是为了主题的完整性,再新增文章来说明。对我来说,人际互动从家庭开始,因此,包括亲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甚至扩大到学校层面,即亲师、同伴之间,都在讨论范围中。情绪影响人际许多,因此,关于情绪教育与管理,也都含纳在内。大部分的概念与原则,大人小孩儿都通用。 感恩这个过程中的许多贵人。 社团指导老师宋维村院长,引领我接触人际困难的孩子,学习包容人的多元性。研究所指导教授吴英璋老师,用人本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雕塑我的思考。台大学生辅导中心的潘彬彬咨询心理师,从研究所时代,就教导我学生辅导的重要理念,以及心理咨询技巧与测验工具的使用,直到现在,每次跟潘心理师聊天,都会有不少收获。许美云临床心理师的热情,对人际困难孩子的视如己出,影响了我日后的工作模式。 早疗中心的邹国苏主任,教导我许多亚斯伯格症与高功能自闭症的知识,也愿意支持我的任性,让我带着同一批孩子好多年,共同成长。杨思根教授的自然疗法,是我终生追求的境界。早疗中心的同事廖唯喻,从小就有人际困难的状况,他对我来说,亦师亦友,让我体会到我的孩子们长大之后,可能会有什么困难,以及我该如何帮助他。廖妈妈给我的许多建议与指教,我常觉得非常有智慧。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辜仲谅,很有耐心地听我说对未来的规划,并教导我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方式,说明父母将财产信托,让孩子后半生无虞的模式,令我大开眼界。 从台大儿童心智科退休的詹和悦治疗师,是我在人际困难儿童这个领域的启蒙老师。我工作时偶尔也会请詹老师督导,也曾经有幸到花莲跟詹老师请益。那几天,功力突飞猛进。开业迄今,金奖编剧陈莉莉女士鼎力协助,隔三岔五就带好吃的东西来补充我们的体力,还给予我们许多经营上的意见,恩情没齿难忘。街坊邻居蔡家珍妈妈的厨艺精湛,对附近小区里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以及她特有的温暖气息,让治疗所热闹了许多。贵妇军团的妈妈们,出钱出力,还出水果出玩具,真是帮忙到底了! 人气博客版主花妈卓惠珠,从就医、就业、就学、就养的角度,规划了一系列的亲子教育网络广播节目。我何其有幸能参与一小部分,过足了广播主持人的瘾,也跟吴佑佑医师、曲俊芳特教老师,还有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学了不少。 我的同事李郁琳执行长有三头六臂,把我的梦想逐步实现。没有她,我无法开业。她丰富的职业生涯经验,常能回答电话彼端的家长的许多问题,也让我偷学不少。作为新手父母的林小铃总编与陈雯琪编辑,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的想法变为文字书籍,着实感恩! 最该感谢的,是父母的栽培,弟弟的鼓励,还有家人的容忍。我一向是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跟我生活,会有些辛苦。不过,宝贝女儿的笑脸,总是有让我忘忧解劳的神奇效果。 要致谢的人有许多,可是碍于篇幅有限,容许我私底下跟您表达谢意了。我的思考比较特别,也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欢迎您来我的网络空间“洪仲清临床心理师”指导。 我喜欢人际困难的孩子们,因为他们很真实,我想一辈子住在孩子国里。也祝福您,希望可以借着这本书,让您的人际关系更圆满自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让孩子有好人缘(人际力养成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洪仲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70768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2013207551 |
中图分类号 | C9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一2013—6108 |
版权提供者 | 新手父母出版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