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斯宾诺莎情感理论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斯宾诺莎将人类的情感看作在自然之内并遵循自然界共同规律的自然事物,它是自然之生命力量的某种方式的呈现。本书以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为研究对象,从本体论层面分析情感和理性都是实体(自然力量)属性的分殊,具有局限性和被动性,因此理性没有绝对力量控制情感;从认识论层面解释人的情感分为主动情感和被动情感,主动情感伴随着充分观念或正确观念,被动情感伴随着非充分观念或错误观念;进而得出结论即人的情感从被动转为主动,最终获得至善之福,需借助对神(自然)的爱之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源自身体对各种情状的不断感受和经历,另一方面源自心灵对所爱之物——神或自然的不断理解。 作者简介 崔露什,1984年生,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现代美学,尤其是斯宾诺莎哲学与美学思想。曾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赴马切拉塔大学访学。现已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斯宾诺莎情感理论中“观念”的作用及其动态结构》《斯宾诺莎“conatus”的历史起源及现代性意义》《斯宾诺莎“自然”概念中的生生之力及其对浪漫主义的影响》《斯宾诺莎情感哲学的现代意义》。目前承担有关西方当代情感哲学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已完成省部级项目一项。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现状 二 斯宾诺莎情感理论的内容及特点 三 研究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情感本体论基础 第一节 实体 一 一元论 二 “自因说” 第二节 力量 一 “Power”:实体之力 二 “Conatus”:个体之力 第三节 情感 一 情状 二 情感 第二章 情感认识论结构 第一节 个体 一 身体 二 心灵 三 身心关系 第二节 正确观念 一 关系链条 二 内在标志 第三节 主动情感 一 主动性 二 过程性 第三章 情感动力机制 第一节 想象 一 想象的逻辑 二 想象的力量 三 想象与情感 第二节 模仿 一 模仿的逻辑 二 模仿的动力 三 模仿与情感 第四章 情感力量体系 第一节 理性的力量 一 理性的局限性 二 “Conatus”与理性 第二节 情感与理性 一 “Conatus”与情感 二 情感与理性同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在中西方哲学发展史中,斯宾诺莎哲学长期受到人们的误解,研究者多以“机械论”和“理性主义”等称谓概括其哲学。但事实上斯宾诺莎哲学具有很强的现代性,西方当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哲学进行重新解读,发现“力量”、“情感”等概念和理论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很大启发,逐渐以“动态本体论”或“动态本质主义”等概念评述斯氏哲学体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哲学情感转向,便以斯宾诺莎情感哲学为理论源头,当代情感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本书试图在新的阐释背景下重新解读斯宾诺莎情感哲学,从本体论与方法论构成上分析其理论的内在特征,以及它对西方近现代某些美学思想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斯宾诺莎情感理论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露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823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1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8 |
CIP核字 | 2021062816 |
中图分类号 | B5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