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波的中国之最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河姆渡、天一阁、上林湖越窑,到北仑港、宁波诺丁汉大学、杭州湾跨海大桥;从浙东史学开拓者黄宗羲、“台湾孔子”沈光文、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到“克隆先驱”童第周、“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网络少帅”丁磊;从宁波帮商人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宁波人胡西园研制出第一只国产电灯泡、余名钰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钢铁厂,到目前国内最大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镇海炼化”、国内最大的注塑机产业基地北仑区、“打遍华夏无敌手”的国内最大打火机制造企业“新海电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千百年来孕育了诸多堪称全国第一的文明瑰宝,诞生过众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祖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书是对宁波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的成果的一次美丽的展示。

内容推荐

宁波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有许多令人叹服的“中国之最”诞生在这里,不仅印证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也激励着勤劳智慧的宁波人继续创造更多更新的“中国之最”。2005年下半年,市政府大型活动办公室、市地方志办公室、宁波晚报联合举办了“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由于征文活动来稿甚多,经《宁波的中国之最》一书编委会认定,从中遴选了100余条收入书中。其主要标准是:宁波籍人士或以宁波籍人士为主创造的“中国之最”;在宁波发生或创造的“中国之最”;与宁波有关的“中国之最”。其中有许多项目其实是“世界之最”,但为了全书统一,只取其“中国之最”的意义。

一座城市居然能蕴涵和承载那么多的“中国之最”,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而将一座城市的“中国之最”收集整理成册,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具有全国意义的事情。这些浓缩了宁波骄傲的文字和图片的结集出版,可以说是对宁波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的成果的一次美丽的展示。

目录

河姆渡稻谷:中国最早的稻谷

慈湖木屐:中国最古老的木屐

汉三老碑:中国现存最早的东汉石碑

虞喜:中国最早发现岁差的学者

它山堰:中国最早采用堰体倾斜等技术的水利工程

《耕织图》:中国最早的农耕科普画册

《莺啼序》:中国文学史上字数最多的词

《三字经》: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东钱湖石刻遗址:中国现存唯一的南宋墓道石刻群

张可久:中国传世元散曲最多的作家

高武:中国第一个男女穴位铜人铸造者

天一阁: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

屠隆:中国最早命名“盆景”的人

《明儒学案》:中国第一部断代学术史专著

任昭才:中国最早运用浮力原理打捞沉船的人

宁波钱庄过账制度:中国最早的金融结算制度

甬江女中: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

宝顺轮:中国第一艘进口轮船

陈鱼门:中国麻将牌的发明者

金雅妹: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

中法镇海之战:中国近代唯一取得全胜的海岸保卫战

通久源: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

商务印书馆:中国近现代规模最大的印书馆

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商业银行

虞和钦:中国最早介绍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学者

上海科学仪器馆:中国人最早创办的科学仪器馆

《绘图梁山伯》:中国现存最早的梁祝长篇小说

荣昌祥:中国最早制作中山装的服装店

翁文灏: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

何育杰:中国近代物理学开创者

上海眼科医院:中国人最早创办的西医眼科医院

张石川:中国第一位电影故事短片导演

三友实业社:中国最早的毛巾厂

亚浦耳灯泡:中国第一只灯泡

王正廷: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中国化学工业社:中国最早的牙膏厂

《掷果缘》:中国第一部喜剧电影

丁佐成:中国第一位仪表专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邵逸夫:中国第一部粤语电影的制片人

余名钰:中国第一台电弧炼钢炉创建者

《西服裁剪指南》:中国第一部西服著作

《中国医学大成》:中国最齐全的中医学著作

宁波戏院:中国最早的越剧改革地

应尚才:中国首台客货两用蒸汽机车设计者

舒鸿:中国第一位奥运会主裁判

戚家山战斗:中国抗战史中最早战胜日军的海防战役

镇海万工轿:中华第一大轿

浙东抗日根据地:中国最完整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林炳炎:中国第一架国产钢琴的制造者

徐天红:中国“越剧第一老生”

浙东金属抗币:中国唯一的抗日根据地金属货币

郑崇兰:中国第一台电影摄影机的制造者

戴运轨:中国原子核研究室创始人

童第周: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

孙传哲:新中国邮票设计第一人

谈家桢:中国遗传学专业创始人

袁牧之: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

周广仁:中国最早在国际获奖的钢琴家

徐进:中国创作越剧剧本最多的人

桑弧: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导演

俞丽拿:中国首位演奏《梁祝》乐曲的小提琴家

李志坚:中国IC卡技术拓荒者

陈中伟:中国“断肢再植之父”

朱高峰:中国第一套载波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者

王阳元:中国最早研制微处理器技术的人

於梨华:中国当代留学生文学开创者

倪光南:中国联想式汉字输入系统开创者

柳维长:中国汉字处理系统软件开创者

马承源:当代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

《西湖春泛图》组合橱:中国最大的骨木镶嵌组合家具

周尧:中国第一家昆虫博物馆创办者

张忠谋:中国第一家专业晶圆体加工企业创办人

施展:中国最先破解“布朗运动”概率论难题的人

“榨菜之乡”余姚: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

栎社机场:中国第一个软土地基民航机场

柯受良:中国驾车飞越黄河长城第一人

宁波港:创造中国港口多项第一

中国农机博物馆:中国第一家农业机械博物馆

慈溪天元:中国最大的古旧家具出口基地

浙江万里学院:中国第一所国有改制高校

丁磊:中国第一位创办虚拟社区的人

桑兰:中国第一位在纽约主持新年点灯仪式的人

宁波网交会:中国第一个网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宁波服装博物馆:中国第一家服装博物馆

上林湖寺龙口窑址:中国现存唯一的南宋越窑遗址

旦门山岛:中国第一个海岛狩猎度假区

鄞州走马塘:中国进士第一村

北仑:中国最大的注塑机产业基地

大榭跨海大桥:中国第一座公铁合建跨海大桥

广博纳米:中国第一条纳米金属粉生产线

镇海巨高长毛兔:中国产毛量最大的长毛兔

慈兴轴承:中国入世后打赢的第一例反倾销官司

章水金钱松:中国最大的金钱松

史久镛:第一位担任国际法院院长的中国人

明清奉帮石窗馆:中国第一家石窗艺术馆

慈溪:中国最大的双缸洗衣机生产基地

力邦社区:中国第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委员会

慈溪:中国最大的饮水机生产基地

拨浪鼓:中国第一个工商注册的展会吉祥物

大榭实华码头:中国第一个40万吨级原油码头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院士之乡”宁波:中国院士最多的城市

梁祝万人相亲会:中国最大的相亲平台

大卫青铜雕像:外国政府赠送给中国体积最大的青铜艺术品

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国最长的跨海大桥

后记

试读章节

东钱湖石刻遗址

中国现存唯一的南宋墓道石刻群

坐落于东钱湖畔郭家峙的南宋石刻遗址公园,集中了南宋150多年历史中不同时期的石刻雕像作品,填补了我国自秦汉以来墓道石刻文化南宋时期的空白。

东钱湖石刻群主要分布于东钱湖东南部方圆30公里范围内,在宋代至明代万历年间之间建成,是为南宋。“门三相”的史氏望族和明代大学士兼太子太傅余有丁等人而建的墓道石刻群。虽历经沧桑,但其基本保存了初建风貌。

1993年,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文物、工艺美术、雕塑、宋史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教授40余人,通过实地研究考证后认为:东钱湖周围的南宋墓道石刻,上承汉唐,下启元明,具有南宋文化的独特风格。这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艺术界、历史学界、教育界的瞩目。

2000年7月,浙江省文物局在推荐东钱湖石刻群申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认为:东钱湖石刻群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而且融古代哲学、美学、堪舆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石刻精品的代表作。2001年6月25日,东钱湖石刻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钱湖石刻群以峙天公路为经脉,前后约8公里,包括宋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宋太师越国公史诏墓道、宋太师齐国公史渐墓道、宋卫国忠献王史弥远墓道、明大学士余有丁墓道等。这些墓道石刻选址优越,山峦环抱,脉络相连,肃穆幽美,各方面的营造均着力表现了古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东钱湖的南宋石刻造型准确,比例适度,表情含蓄,雕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堪称写实主义佳作。不仅如此,其还多处采用了寓意、象征等手法。

从整体到局部,东钱湖的南宋石刻均是古代石刻的艺术精品,是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无论是规模,抑或是艺术质量,东钱湖的南宋石刻群都填补了中国石刻史上南宋时期的空白。

(吴震宁冯晓)

张可久

中国传世元散曲最多的作家

在元散曲浩瀚的天空中,张可久是一颗璀璨的星星,他是传世元散曲最多的作家。

张可久,史料上有记载其生卒年约为1270年一1348年,也有说为1280年一1349年,字小山,宁波人。他是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现存散曲有小令850多首,套数4套,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有作品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他的作品,一部分流露了他对人生失息的不平,如《卖花声客况》所写到的“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男儿未遇暗伤怀”;也反映出人世的阴暗面,如《醉太平无题》所写到的“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但是更多的,是写隐居生活的闲逸、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对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元曲中最常见的关于男女风情的咏吟。

从张可久的作品来看,他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又据《录鬼簿》及其他零星记载,他曾做过负责地方税务的“首领官”、桐庐典史等吏职,据说他七十余岁时尚为“昆山幕僚”(李祁《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而他的散曲里,涉及较多的是隐居和游荡江湖的生活。所以,他的一生大约就是在时隐时仕、辗转辛劳中度过的。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便是形象的概括。张可久主要的活动地点,是江苏、浙江一带,也到过东南其他地区。因此,他的作品中多为描述杭州、苏州等地,对故乡宁波涉及不多。

(丁晓虹)

高武

中国第一个男女穴位铜人铸造者

在明朝嘉靖年间某天,边塞的演武场里,只见刀光剑影中露出一个身材矫健的青年军官。一会儿只听嗖嗖的几声,众人齐喝起采来,一看箭靶中心插着三支箭,青年军官笑着从马上一跃而下。

此军官即是中武举后上任武职的鄞县(今鄞州区)人高武。他自幼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其为人耿直,洁身自好,取“梅孤”为号。

在担任武职期间,高武注意调查研究,根据边塞情况,提出自己主见,由于当局不纳,愤然弃官归里。

回到家乡鄞县,他即潜心研究医学,特别对针灸情有独钟,门徒众多。有一天,众门徒到高武家中学医,忽然看见屋中放着三个大铜人,一个男,一个女,一个较小的为儿童。

铸个铜人尚无大奇,奇的是铜人身上布满了穴位,而且铜人中可灌入水银或清水,穴位用腊封住。令徒弟在铜人上扎针,如针剌准确,水银或清水便可从针孔中流出,这种装置没有高超的铸造和医学技术是不可能的。虽然早在北宋时代,宋仁宗为了统一全国的针灸穴位,便在1027年亲自下令太医官王惟一铸了两具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铜人,作为教学和考试用。但年代一久,这两座铜人早已不知去向。

高武于1546年所铸的三个铜人(男妇童子各一),第一次明确区别了性别与未成年人在穴位位置上的差异,从而使临床取穴更为准确,这在祖国医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高武因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所以在治病中也渗含了许多军事思想。他说:“因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之应者,将之良也;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

他的一生著作甚多,好学且不迷信古人,《针灸聚英发挥》一书虽然以继承为主,但有很多独创的见解,并对渗入针灸学中的一些封建迷信观点作了批判。高武指出医学要发挥,要有变法,而不必一味循古。为了推广针灸学,他还编了穴位和功能的歌诀,广为流传,至今仍很实用。高武对针灸药物综合运用的大力提倡和实践,为当时和后世各科的各种疗法取长补短,协同运用,增强治疗手段起到了楷模作用。

(刘传珍)

P20-22

序言

如果将一座城市辉煌的历史视为发达的根系,将这座城市繁荣的现实看作茂盛的枝叶,那么,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就是立于中国大地上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拨开生机盎然的枝叶,透视其发展壮大的年轮,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宁波这棵“参天大树”曾经结出和正在结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硕果——那就是宁波人创造了众多的“中国之最”。

从河姆渡、天一阁、上林湖越窑,到北仑港、宁波诺丁汉大学、杭州湾跨海大桥;从浙东史学开拓者黄宗羲、“台湾孔子”沈光文、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到“克隆先驱”童第周、“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网络少帅”丁磊;从宁波帮商人创办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宁波人胡西园研制出第一只国产电灯泡、余名钰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钢铁厂,到目前国内最大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镇海炼化”、国内最大的注塑机产业基地北仑区、“打遍华夏无敌手”的国内最大打火机制造企业“新海电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千百年来孕育了诸多堪称全国第一的文明瑰宝,诞生过众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为华夏文明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祖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入了新的活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众多举世公认的“宁波的中国之最”外,许多热心市民还整理挖掘到数例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的“中国之最”。如发生在1940年7月17日至7月21日、被誉为“浙东台儿庄战役”的戚家山保卫战就是一例。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在194师师长陈德法将军的指挥下,在今北仑区小港戚家山和镇海等地,与登陆日军展开殊死搏杀,以伤亡一千多名官兵的代价,毙伤日军千余人,最终将日军赶下大海,日酋萍乡月蜀剖腹自杀,这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海防保卫战中中国军队首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例。还有1854年,宁波帮商人与官府各出资一半,从英国进口战船“宝顺轮”,首开国内进口现代化海上战舰的先河,用来保护往来于宁波和浙、闽一带海域的商船,其船长、军官均由宁波人担任……

这次,由宁波市政府大活动办公室、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宁波晚报社联合举办的“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将历史与现实中“宁波的中国之最”整理、发掘后,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刊发于宁波晚报。征文活动推出以后,市民反应的热烈程度出乎活动举办者的意料。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数千人直接参与了“宁波的中国之最”的线索搜集、资料考证以及采访活动。他们中有历尽沧桑的专家学者,也有意气风发的后生学子,更多的则是自觉参与的普通市民。征文期间,共收到来信、来电、来访和电子邮件共计两千余件(次)。这项活动自始至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现在这些征文经过精心挑选,编辑成书,其中部分内容还将编入《宁波地方志》。这不但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文化工程,也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有助于让世人从一个更高、更新的视角,来了解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现实成就和发展脉络。

现实的宁波是历史的宁波发展的结果,现实的宁波又是未来宁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次“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以及征文的结集出书,让人们比较深入地领略了“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的宁波所展现出来的无穷魅力。相信未来的宁波一定会根更深,叶更茂,不断结出“中国之最”的累累硕果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

后记

宁波,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令人叹服的“中国之最”诞生在这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不仅印证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也激励着勤劳智慧的宁波人继续创造更新更多的“中国之最”。

2005年下半年,宁波市政府大型活动办公室、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宁波晚报社联合举办了“宁波的中国之最”征文活动。半年时间里,主办单位收到了数百件来稿和数百条线索,经鉴定后刊载了约160篇征文。征文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意义。

一座城市居然能蕴涵和承载那么多的“中国之最”,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而将一座城市的“中国之最”收集整理成册,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具有全国意义的事情。现在,主办单位将这些浓缩了宁波骄傲的文字和图片结集出版,目的是以此来反映宁波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交相映辉的成果。

由于征文活动来稿甚多,经本书编委会认定,从中遴选了100余条。其主要标准是:宁波籍人士或以宁波籍人士为主创造的“中国之最”;在宁波发生或创造的“中国之最”;与宁波有关的“中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许多项目其实是“世界之最”,但为了全书形式统一,只取其“中国之最”的意义。另外,宁波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不少宁波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全国质量最好、销量最大的,但限于篇幅和时间,本书对于此类“中国之最”基本不收。总之,编委会认定凡所述事实有不清晰之处的或有争议性的来稿都不收,如:某一时段的“中国之最”不收,不具唯一性的“中国之最”不收,宁波人只是参与但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不收,等等。

这些入选的“中国之最”大体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如事件以发生时间为准,人物则以重要活动的时间为准。由于本书是征文结集而成,作者众多,因此都只在每篇正文末署名。书中所用照片,除一部分来自征文作者外,大多由宁波报纸媒体的摄影记者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局促、资料不全、水平有限,本书汇集“宁波的中国之最”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指点补充,以期再版时能更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波的中国之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丹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29121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0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5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