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奇书四评/古籍今读精华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奇书无疑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读妙评更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宋俭等编的《奇书四评》是古籍今读精华系列之一,《奇书四评》是一本四大奇书的名评妙语集粹,严肃处似《菜根谭》,空灵处似《幽梦影》。既能通人慧性,又可开人心胸。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张竹坡对这四大奇书的批评,都是基于对才子书的酷爱与真诚的推崇,有感而发,言出于衷,其影响不亚于小说本身。奇书奇评,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宋俭等编的《奇书四评》是一部四大奇书的名评妙语集粹,包括《三国演义》毛宗岗妙评集粹、《水浒传》金圣叹妙评集粹,《西游记》李卓吾妙评集粹和《金瓶梅》张竹坡妙评集粹四个部分。这些评点,或者谈论文法,揭示小说的精彩之处;或者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讲述人生的妙义。独具慧眼,精辞相副,严肃处以《菜根谭》,空灵处似《幽梦影》。《奇书四评》既能通人慧性,又可开人心胸。

目录

导读:历史的经验

——《三国演义》毛宗岗妙评导读

《三国演义》毛宗岗妙评集粹

附:读《三国志》法

导读:智者的苦恼

——《水浒传》金圣叹妙评导读

《水浒传》金圣叹妙评集粹

附:读《第五才子书》法

导读:滑稽与玩世

——《西游记》李卓吾妙评导读

《西游记》李卓吾妙评集粹

导读:人世的挽歌

——《金瓶梅》张竹坡妙评导读

《金瓶梅》张竹坡妙评集粹

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

试读章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代文人杨慎的一首词。《三国演义》的整理者们将它拿来总结三国这一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年代。“是非成败转头空”,英雄们的业迹,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束浪花,漂向了天际。是啊,三国风云已成既往,成败利钝,功过是非都成野老们豆花棚下讲古的谈资。然而当我们仰望着星空,看着熠熠发光的群星,我们的耳边似乎就会响起英雄的呐喊,就会肃然起敬。即使在“黯淡了刀光剑影,荒芜了鼓角边城”的今天,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仍然在人的眼前飞扬。三国,永远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不菲的遗产。

“三国的故事,向来是很能引起许多人的想象力与兴趣的。”①自唐宋以来,说三国在民间已经十分发达,今本《三国演义》的基本观点、刘备和曹操的人物定位也大体形成。苏东坡所谓:“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①就是说的这码事。

但是,在今本《三国演义》问世以前,与《水浒传》相比,《三国演义》是不受文人重视的。甚至认为它“绝浅陋可嗤”,与《水浒传》相比“二书浅深工拙,若霄壤之悬。”②金圣叹称:“《三国》人物事体说话太多了,笔下拖不动,踅不转,分明如官府传话奴才,只是把小人声口,替得这句出来,其实何曾自敢添减一字?”⑧《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这一切跟毛宗岗父子的评改是分不开的。今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也基本上是以毛氏评改本为基础。如: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以及它是历史小说中最成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它凝聚着晋唐以来社会广大群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价值观,反映着社会各阶层意识的折衷,这就使这部小说获得了远远超过其自身艺术成就的社会影响。基于群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三国故事作为一个重要话题在民间的长期盛传,舞台上三国戏的长期流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风习和意识的连锁反应——例如桃园结义对下层社会的影响,关羽作为道教神的民间威望,等等,都支持了和簇拥了《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无与伦比的地位。④

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一部书比得上他的魔力。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着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他们不求高超的见解,也不求文学的技能;他们只求一部趣味浓厚,看了使人不肯放手的教科书。《四书五经》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廿四史》与《通鉴》、《纲鉴》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古文观止》与《古文辞类纂》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但是《三国演义》恰能供给这个要求。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要求,我们都曾尝过他的魔力,我们都曾受过他的恩惠。我们都应该对他表示相当的敬意与感谢!⑤

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有文才,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除协助其父评改《三国演义》外,尚有其他诗文传世。其父毛纶,字德音,号声山。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当时颇有文名。但父子俩都是有才无运,一生穷困不仕,郁郁不得志于时。毛家与金圣叹家有交往。康熙年问,毛宗岗父子见金圣叹评改《水浒传》(即《第五才子书》)和《西厢记》(即《第六才子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见猎心喜,于是仿效金氏,批改了《三国演义》,并托名金圣叹(时金氏已于20年前被杀),写了一篇序,称《三国演义》为“第一才子书”。

毛氏的改本,迅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鲁迅所言:“迨康熙时,茂苑毛宗岗,字序始,师金人瑞改《水浒传》及《西厢记》成法。即旧本遍加改窜,白云得古本,评刻之,亦称‘圣叹外书’,而一切旧本乃不复行。”①李渔在为毛本作序时极力赞扬道:

观其笔墨之快,心思之灵,堪与圣叹《水浒》相颉颃,极铢心抉髓之谈,而更无靡漫杳拖之病,则又似过之,因称快者再。……虽然,予历观三国之局,见天之始之终之,所以造其奇者如此,读《三国演义》又能贯穿其事实,错综其始末,而己匠心独运,无之不奇如此,今声山又布其锦心,出其绣口,条分句析,揭造物之藏,宣古人之义蕴,开卷井井,实获我心,且使读是书者知第一奇书之目,果在《三国》也。觚庵在论及《三国演义》时,给毛宗岗以极高的评价,赞叹:

《三国演义》一书,其能普及于社会者,不仅文字之力,余谓得力于毛氏

之批评,能使读者不致如猪八戒之吃人参果,囫轮吞下。②蒋著超更是推崇毛宗岗父子为“评小说之圣手”,称其评《三国演义》是:

一以纯正之论调、锐利之眼光出之,其章首读法,尤能独见其大,与逐回细评,不相犯复,非精于古文而剖解全局不能也。且其行文,大气盘旋,不作力竭声嘶态;或用偶语,亦工稳无疵。而一行一言,毋论其轻微,如有足为惩儆者,必为之发挥以尽。此实评小说之圣手也。⑧

这段话揭示了毛评的一个最主要的特色,即“而一行一言,毋论其轻微,如有足惩儆者,必为之发挥以尽”。毛宗岗的评点的这一特点,使人们在阅读时,仿佛与一位智者相对,听他娓娓道着历史,讲着历史的得失,目光如炬,语锋犀利,抑恶扬善,人木三分。如:

丁管、伍孚,奋不顾身,若使两人当曹操之地,必不肯为献刀之举矣。曹操欲谋人,必先全我身。

P1-3

序言

明清的文人评点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最奇特的学派(周汝昌先生称之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学术),它不但名家名作众多,而且由于一批天才批评家的努力,以致形成了几乎是无书不有评的旷世奇观,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四大奇书”一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作为最受欢迎的大众读物,更是批评的热点,明清两代知名的批评家几乎都曾对之进行过评点,谈得上是名家辈出,风华绝代。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和张竹坡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四部小说代表着当时的四大小说流派: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水浒传》是英雄小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金瓶梅》是世情小说,也是它的顶峰之作。而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张竹坡对这四大奇书的批评,都是基于对才子书的酷爱与真诚的推崇,有感而发,言出于衷,其影响不亚于小说本身。奇书奇评,相得益彰。一、明清文人的评点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它是一种

个人的鉴赏文字。作品不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评点虽然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却很难在现代学科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现成的学科名称来归并它。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称得上“非熊非罴”,难怪正统的文学家们会有那么多的困惑,如此的聚讼纷纭。周汝昌先生称其为笺注学,认为各个不同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帮助读者,领会欣赏。简单地说,笺注学就是一种讲解学。”①这一论断道出了评点的真谛。直白地说,评点就是评点者写给读者看的一种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是一种授业馔惑。既有传统的注疏的子遗,也有唐宋以来文人学士们指斥古今的激情。既与汉儒注释经史的作法同出一脉,又深受魏晋以来文人雅土相互揄扬,以及唐人行卷取土风气的影响。它包括一般诗文的批评,也有对小说戏曲的评点;既有对八股文这一号称时文的举子必修课的批评,也包括对道德文章的评点。比如钟惺的《诗归》是对诗的评点,金圣叹的《才子古文》是对古文的评点,陈眉公的《琵琶记》是对戏曲的批评,汤显祖的《虞初志》是对文言小说的评点,冯梦龙对《三言》《二拍》的评点,以及本书所选四家的评点是对白话小说的评点,至于对八股文的评点,我们只要看看《儒林外史》里的马二先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看来,认为评点是“笺注学被及了俗文学而形成的一种鲜亮的新流派和新做法”,这种判定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们不妨说评点就是讲解(一种鉴赏性的讲解),一本评点本,就是一本带有教师个人发挥的浓厚色彩的讲义①。无论评点者如何下劲地讲技巧、讲文法,从本质上讲,都是在作鉴赏。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评点中夹杂的大量的牵强附会而困惑,也不会为那些看起来离题万里的议论而大失所望。因为鉴赏原本就是个人的,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势必见仁见智,言人人殊②。所以金克木先生要将自己的评点称作“与小说的对话”,甚至要谦称为“自言自语”⑧。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就是鉴赏的最好注脚,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事实又如何呢?下面是金圣叹这位被胡适称作“他的权威直推翻了王世贞李贽钟惺等等有名的批评家”④在《读第五才子书》中的一段话:

旧时《水浒传》,子弟读了,便晓得许多闲事;此本虽是点阅得粗略,子弟读了,便晓得许多文法。不惟晓得《水浒传》中有许多文法,他便将《国策》、《史记》等书,中间但有若干文法,也都看得出来。旧时子弟读《国策》、《史记》等书,都只看了闲事,煞是好笑。……旧时《水浒传》,贩夫皂吏都看;此本虽不曾增减一字,却是与小人没分之书,必要真正有锦绣心肠者,方解说道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奇书四评/古籍今读精华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0207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