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30\40男女心理天平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测评,是一个追寻快乐生活的梯子,就像一扇迎接温暖阳光的窗,每一个测评,都会蕴含着一个丰富的阅读空间,就像每一扇窗的后面,都有一间温馨的卧房。阅读本书分为三步:

第一步,做“心理天平”部分——精准的生活测评,帮你评定自己的具体现状;

第二步,读“深度解析”部分——纵深的心理分析,帮你解开自己的情怀密码;

第三步,看“引申阅读”部分——宽广的励志视野,帮你找到自己的快乐之路。

本书第一辑测试对象以女性为主;其余各辑适宜男女两性。

本书不是为你治病,而是帮你寻求更加快乐舒适的生活,更加成功稳定的职场。本书不是给病人和失败者看的,而是写给坚守希望和情怀的朋友。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专业而又通俗有趣的方式,将应用心理学的科学测评技术,运用手情感婚姻、自我人格、人际交往,理财投资和职场能力办等方面的心理测试,并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重新加以深刻解析和引申点评,为20、30、40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了国内第一个“心理主义”阳光阅读。

在生动活泼的趣味性测试中,通过自我测评形成自我认知,自助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目前国内最为科学严谨,标准而实用的大众心理测评图书,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和生活。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许多潜在幽深的情感问题,会把握许多稍纵即逝的成功机遇,并在错综复杂的生活契机中,开发最适合自己的心理自助方法。本书亦破解了当前公务员考试和企业招聘中各类心理测试的出题秘密,帮助你全面提高相关的应试技巧,进行能力训练。

目录

第一辑 恋爱与婚姻

 测测你的婚姻营养指数/2

□ 婚姻营养的13个标准/4

□ 情感婚姻的营养元素表/5

□ 从来没有什么“模范家庭”/9

 如何成为幸福的“吵架高手”/10

□ 美满家庭要缔结“吵架公约”/12

□ 婚姻陷入危机的8个信号/14

 找到婚姻里的性灵G点/15

□ 恋爱里有一种“酷刑”/18

□ 有利于恋爱的睡眠G点/20

 你的老公“魔兽指数”有多高/21

□ 别为“网虫老公”吃飞醋/24

□ “深思”是个坏毛病/25

 测测你们俩的心灵“夫妻相”/26

□ “距离感”是爱情的暗礁/29

□ 警惕婚姻里的“单人行”/31

 40题揪出“情感骗子”/32

□ 爱人说谎,不是罪/35

□ 我们为何会轻信他人/36

□ 说分手的方法/37

 测测“准新婚”的幸福指数/38

□ 婚前,请善待爱人的复杂/40

□ 三招,让他对你死心塌地/41

 找出你的“婚恋盲区”/41

□ 面对爱人,请低下骄傲的头/44

□ 情感关系中的三大障碍/45

 缘分密码:你是男友的第几根“肋骨”/46

□ 爱情中的主角到底是谁/49

□ 学会用email调情/50

 你的“男友牛排”有几成熟/51

□ 婚姻中,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53

□ 三招驯服大男子主义/55

 四法则轻松应对婆媳关系/56

□ 如何应对“铁腕儿”婆婆/58

□ 制怒良方:“密封胶袋”/59

 你的婚姻需要一个“小三”吗/60

□ 爱他,但不要改造他/63

□ 预防吃醋的三个方法/63

 你在情感里会有多傻/64

□ 四个指数解读 “爱情傻女”/66

□ 好老公,是女孩子“拣”来的/67

 婚姻不被家长祝福,该怎么办/69

□ 面对父母干涉,孝顺儿女要说“不”/70

□ 女人软弱的五个借口/71

 你是情感里的“老大”吗/73

□ 善解人意,别过分/74

□ 撒娇,切记要“一点点”/75

 你有“剩女基因”吗/76

□ 在恋爱中,你讨人嫌的地方是什么/78

□ 约会时,如何勾住他的视线/79

 你的婚姻经得起“地震”吗/80

□ 婚姻地震前的预兆/83

□ 迷恋卧室卫生的老公/84

 你的二人世界有阴云吗/86

□ 亲自做饭能提高你的魅力/88

□ 爱情越“秀”越糟糕/89

 你给婚姻打“幸福疫苗”了吗/90

□ 对爱人,不可托付终身/92

□ 如何吊男人的胃口/93

 品咖啡,找到你的情感“灾星”/94

□ 五种“爱情依赖症”/97

□ 短信,可能是你的爱情灾星/98

 你的婚姻有“病”吗/99

□ 夫妻间根本没有“矛盾”/101

□ 撕掉婚姻的标签——理解/102

第二辑 自我人格

 你的性格适合冒险吗/106

□ 冒险无对错,做人是根本/108

□ 犯错了,别总是自我惩罚/109

 测定你身上肥肉的心理曲线/110

□ 发胖,不是因为肚子饿/113

□ 谈恋爱,让一个女孩暴肥/114

□ 心理瘦身妙法:“零食垃圾箱”/115

 平常日子里,你是怎样的人/116

□ 别求人人喜欢/120

□ 深得异性青睐的性格/121

□ 相信自己的第六感/122

 你的属相是“加菲猫”吗/123

□ 给自己看得见的目标/127

□ 做好“第二流”的人/128

 你的心灵性别,是男还是女/129

□ 人的心灵分“男女”/131

□ 从男人婆王熙凤说起/132

 你是否缺乏安全感/133

□ 不安全感从何而来/135

□ 四招缓解你的不安情绪/136

□ 琢磨别人,只会害己/138

 你甩掉“心灵赘肉”了吗/138

□ “心灵赘肉”从何而来/141

□ 被男友甩了,别自我反省/142

 生活中,谁能击垮你/143

□ 心理创伤的四种反应/145

□ 精疲力竭的原因是什么/146

第三辑 人际与亲子

 看手机,知道自己的人缘好坏/150

□ 有了“社交焦虑症”怎么办/152

□ 对上司有疑惑,要当场提出/154

 你是一位冷美人吗/155

□ 朋友不是天上掉的馅饼/156

□ 说服别人的好办法/158

 如何扩展自己的人际圈/159

□ 认同对方,需要无条件/160

□ 色彩和上司/161

 朋友真的能和你交心吗/163

□ 三种社交模式:“挑衅”、“被动”、“不卑不亢”/164

□ 如何用语言打动对方/167

□ 能博得他人信任的着装/168

 你真的是“好妈妈”吗/168

□ 懒散家长、暴躁家长、啰嗦家长/173

□ 让孩子害怕的妈妈,不是好妈妈/175

 你们在伤害孩子,你知道吗/176

□ 妈妈的爱,有时也是一种“害”/177

□ 家长的教训,孩子为何不听/179

 孩子的苦恼到底是什么/180

□ 好女儿交上了“坏朋友”/182

□ 六招解决孩子的自闭/184

 你真的是“全心全意”地爱孩子吗/185

□ 鼓舞孩子,千万别用物质奖励/187

□ 孩子成了“两面派”,家长怎么办/189

第四辑 职场能力

 你的“狼性指数”是多少/192

□ 女人在公司里应该变成一头狼/194

□ 你的身边要“恶友”当道/196

□ 换衣如换刀/197

 外向的人,一定受老板的欢迎吗/197

□ 外向,未必就是成功性格/201

□ 挖出积极的自己/202

 你对工作的责任心到底有多强/204

□ 把“责任心”细化为五个部分/208

□ 戳破不负责任者的狡辩/209

 跨国公司常用的“潜能”系列测试/210

 数字测试你的记忆潜能/210

 字母测试你的反应潜能/215

 词语测试你的关联潜能/217

 人名测试你的阅读潜能/221

 标题测试你的归纳潜能/222

 短文测试你的理解潜能/224

 造句测试你的创造潜能/228

□ 潜力开发和“量力而行”/229

□ 兴趣要离“潜能开发”远一点/231

□ 提防骗人的时间管理术/232

 书中真有“黄金屋”吗/232

□ 兴趣能帮你摆脱“职场颓废”/237

□ 工作中耐压的心态是怎样的/237

□ 少数派战胜多数派/239

 你会激励他人的士气吗/240

□ 点头,会让他人吐露真言/242

□ 减压的鸡尾酒法/243

 你是公司里的“火药库”吗/244

□ 发怒原来是一种心瘾/248

□ 适应性不是唯一的/250

 你和下属的关系融洽吗/250

□ 损害团队的七种心理/252

□ 五招应对下属发怒/254

 把握自己职场升迁的机会/255

□ 你在公司里受排挤吗/257

□ 女性平庸,源于“对成功的恐惧”/258

后记/260

试读章节

深度解析

爱情中的主角到底是谁

很多热恋中人,都希望能重新塑造自己的伴侣,这源于人性中强烈的占有欲。

他们常常温柔地说:真想把你变小一点儿,装在我的衣袋里,这样无论走到哪儿都和你不分离……这话听起来是无比的甜蜜,表达了时刻不想分离的,意愿,可实际上,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人类可怕的占有欲。这和有些父母一边称呼自己的儿女“宝贝”,一边对他们进行独断专行的管教有异曲同工之处。父母经常威逼孩子“只能穿我给你选的衣服,不许做我不喜欢的事情”。他们认为这就是爱孩子,是为孩子好,可是孩子快乐吗?他并不快乐。同样的,当你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改造自己的爱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你很快乐,也很满足,但是,他不会快乐。你甚至奇怪,我说的都是对的啊,他怎么不开心呢?他如果不开心就是不成熟,你的埋怨和委屈就会随之而来。

有一个古希腊的神话,讲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他曾经发誓一辈子都不结婚,因为他对女人很失望,当时爱神阿洛狄特的女弟们过着非常糜烂的生活,玷污了女神的神圣和纯洁,因此作为对她们的惩罚,她们被剥夺了羞耻心,从而更加荒诞无耻。皮格马利翁看到她们,便对女人完全失望了,皮格马利翁不再爱慕女人,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去。有一天完成他了一个作品,是一尊女人的雕像。她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以至于连皮格马利翁本人也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他买来各种自己喜欢的珠宝,还有自己欣赏的衣服来打扮她,还给她献上自己最爱的花,后来干脆直接称呼雕像为“妻子”,他向爱神祈祷: “万能的神啊,请赐给我一个和雕像一模一样的女人做我的妻子吧。”爱神被他的执著所感动,赐给他一种魔力,他抱着雕像轻轻一吻,雕像竟然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女人。

皮格马利翁的神话以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落下了帷幕,但仔细想想,那个被他一手塑造出来的妻子,恐怕只有没有知觉,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的雕像才可以担当吧。

皮格马利翁的爱情的本质就是“偏执”,他无法忍受对方是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个体,因此绝不考虑对方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将自己喜欢的风格强行灌输给对方,逼迫对方接受并按照他们规定的样式去行事。你希望支配和占有对方的内心,实际上只是在“画我为牢”。想让世界随着“我”的愿望变黑变白,随着“我”的悲欢变美变丑,在情感世界里,“我”的情绪就是太阳,想出来就晴天,不想出来就是阴天,一切随着“我”的想法和心情而改变。对方不能有自己,什么都得听“我”的,服从“我”,甚至认为对方是为了“我”而存在,对方的一切想法、性格脾气完全得和“我”相适应,否则就要改造对方以适应“我”;如果对方没有服从“我”,按照“我”的要求改变,没有达到“我”的需要,就指责、埋怨、遗弃他(她)。

这是一种监牢式的爱情,把自己和对方都关在集中营里,过着监禁式的生活,这也意味着,双方都失去了自由。因为当一方成为犯人时,另一方要充当看守,他们共同失去了自由,这种把爱情当做战争的结果,只会落得双方都痛苦。

开放自己的心胸,接受对方的差异,如果对方的差异让你不快乐,你们可以互相积极分享彼此的快乐。他是内向的,也许社交能力差一些,你就帮他来弥补;她是脆弱的。也许不够坚强,你可以来帮她分析和排解,来吧,两个人一起做一些事情,爱情里面两个人都不是主角,我们在爱情中首先要关心自己的感受;其次才是对方的感受,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幸福的爱情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的这份爱,我们的这个婚姻,它才是主角,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珍惜婚姻,这个“珍惜”看起来很空泛,可是当明白了爱情的主角后,我们就会改变自己,适应生活,虽然这种调整会让自己有很多不情愿,有很多不开心,但是告诉自己我要的是幸福的爱情,这些都是必需的。

引申阅读

学会用email调情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用电子邮件进行交往已经司空见惯,在商务交流、工作交接、亲朋好友的沟通等方面,人们都会使用电子邮件。虽然人们对电子邮件非常熟悉,但是,却忽略了对电子邮件在人际沟通中的研究和分析,电子邮件不仅很方便、快捷、即时抵达,而且,通过电子邮件,还可以传情送意。

心理学家发现电子邮件的长短和人们的情绪有关,如果太长或者太频繁就会让人厌烦,所以,你对自己倾慕的人,一定要写短篇幅的电邮,而且,不要频率太快,得悠着点劲儿。

电子邮件和色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你知道了对方喜欢的颜色是什么,那么你就可以发送相应长短的电子邮件,这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并且拉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首先,喜欢红色和橙色的人,他们写的电子邮件是最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说要紧事”,非常简单。所以,你回复邮件也要做到简明扼要,有事说事,不要过多寒暄。也有一个例外,就是他们如果热衷于某个事情,比如一个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他们非常喜欢,就会围绕着这个话题而频繁发出冗长繁琐的邮件。

喜欢黄色和金色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利用电子邮件长篇大论,但工作之后,随着自己的能力提高,邮件的长度就会越来越简练。

喜欢绿色的人平衡感好,喜欢黑色的人界限分明,所以,他们写的电子邮件总是长短适宜。

喜欢蓝色、茶色、深绿色的人,给“好朋友”的邮件会很长,但是,工作往来的邮件则很短,如果你有喜欢以上这三种颜色的朋友,回复他们的时候,邮件务必要长一些,寒暄多一些,不能简单应付,否则会疏远彼此的感情。

发邮件最长的人,通常是喜欢紫色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邮件都非常长,大大超越了邮件中的有效内容,你的回复当然也要适当展开,不能简单,有事说事。

电子邮件并不是冰冷的工具,里面藏着不少情感的密码,你只要细心观察,耐心琢磨,电子邮件就会成为你们传情送意的好工具。

……

P49-51

序言

一起走进“心理主义”的阳光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忧虑和抑郁的时代吗?

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否需要拯救和疗治?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忧虑、抑郁、悲伤、愤懑……这些看上去很坏的情绪,其实都不是病,而是一个又一个心灵成长的契机,我们的生活出现这些契机,才会有积极的改变。叔本华把人生比作铺满焦炭的跑道,每个人既要忍受脚底的灼烧,同时,又都在循环往复地兜圈子。这个比喻,我是不同意的,我和叔本华的思想分歧在于,我认为人生并非是一出悲剧,它是一个充满成长和契机的旅程。即使在庸庸碌碌中,人们也能够乐然享受,即使在琐碎平淡里,人们也可以心怀喜乐。同生活和解,与命运顺应,这是人的成长智慧,而非人性的无奈。人性本没有善与恶,人性只是复杂的汪洋。在传统观念中,用纯粹的道德高压人性的释放,并把人的希望引向偶像崇拜,但是,在现代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性的诉求是合理的,应该把人的希望引向快乐,在现实的生活中,彰显个性,激活自我,多样性的生活模式,活在当下,乐在其中。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情感、婚姻、亲子、人际和职场问题,从本质上讲,是生活价值观的重建问题,因为整体社会文化从精英主义转型为现代人文主义,人文关怀也从服务于少数精英,转型为关注普通人的情怀。在精英主义的精神家园之外,重建普通人的情怀家园,这种思想价值观的重建,我称之为“心理主义”。

幸福距离我们很遥远吗?不,它离追求幸福的人并不遥远。人们需要的不是被拯救,更不是被疗治,而是需要把握住每一个改变的契机。在我看来,世俗生活里的男男女女,不是一个个需要被拯救的饥饿的灵魂,而是一株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向日葵,一个人心灵的改变,就是他在不断地跟踪阳光的照射,而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方向。

人的脚步需要疾行,人的心灵却需要栖息,人们走得越快,越激烈,越紧张,人们的心却要越慢,越宁静,越舒展。在我看来,心理测评,是一个追寻快乐生活的梯子,是一扇迎接温暖阳光的窗。每一个测评,都会蕴含着一个丰富的阅读空间;每一扇窗的后面,都有一间温馨的卧房。心灵永远不会生病,她在宁静之中寻找阳光。因此,心理测评不是一剂药,而是一缕阳光,她不是在治病,而是帮你拥有快乐人生更多的选择。

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我愿意补充后半句——自己就是宝藏,“宝藏”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情怀家园”——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自由绽放,喜乐融融,温柔滋润,我格外欣赏中国古典明曲中的一段:“丑妻、布衣,自有天然味。”一个人,当他的欲望没有被全部满足,名利没能获得足够的荣耀,这样的平淡生活,他该怎样看待呢——“自有天然味”,中国古人的生活价值观如此鲜活,又如此动人,他们把庸常琐碎的生活比作“天然味道”——这即是心灵的“宝藏”。营造每个人的情怀家园,帮助每一颗心灵塑造成“人性的宝藏”,这就是“心理主义”的根本诉求。

在2005年,我曾经把“心理学”称之为“最后的西学”,自从16世纪明代中后期开始,西学东渐四百多年,心理学是最后一门被引入中国的西学,因此,它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学科,她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中国的社会文化需要向现代人文整体转型,对个人情怀的关注,成为人文的第一诉求。释放每一颗心灵,回归自己的情怀家园,我们必须认可并坚持“情怀家园”的存在和价值。第二,生活价值观必须走向开放和多样化,从单一的道德观生活,转变为多样性的快乐生活。生活价值观的多样化,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色去设计人生,去享受人生,不用一个标准衡量“幸福”,也不用一个价值尺度来标定“成功”。这两个关键因素,显然不是心理学问题,而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了。

作为“个人哲学”,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曾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我对存在主义有着深刻的思考,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止步于认可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对选择的出路和方法缺乏足够的解决办法,萨特回答了问题“what”,却没有回答问题“how”。当心理主义进入中国,就像汉唐时期佛学传入一样,会给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也必定会催生新的“个人哲学”,即“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方法论的研究,是在解决“how”的问题,这就是说,在思想层面上,“心理主义”推动着社会人文的现代化转型。

我长期以来的思考方向是“应用心理主义”,即心理主义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价值观指引和具体应用。我特别重视心理主义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规律性,所以,我选择了“心理测评”,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意识、文化环境和民族性格特质等众多因素,对“心理测评”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用以有效地为中国读者服务。从2007年开始,我陆续为《时尚·新娘COSMO BRIDE》和《都市主妇HERS》杂志撰写心理测评专栏,此次集合专栏文章,并有机地融入了新的思考文字,是想为亲爱的读者们呈现全新的“心理主义”阅读。

“心理主义”阅读,是一种心灵关怀,是指向“情怀家园”的阅读罗盘,这就和传统阅读迥然不同,她不是教科书式的求知,也不是健康书式的保健,更不是文艺小说式的消遣,她是一种爱的学习,一种情怀的塑造。唯有大情怀,才有大责任,唯有情怀的开放,才有生命的活力,每一个人生的转折,都源于坚韧的责任感;每一次心灵的净化,都激发于充沛的活力。我认为,爱,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学反应,她也是一种人性的素养,需要学习;她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需要培养塑造。

我知道,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文阅读,我愿意和亲爱的读者们,一起分享沐浴在心灵阳光下的阅读体验。

于2009年9月9日 北京家中

后记

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内心轻轻舒了一口气。每个人随着成长,都会积累自己的阅历,也就是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回想我的生活,有两个阶段记忆深刻,第一个阶段,是大四的时候,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做实习记者,当时跑的是法制新闻,先后去了拘留所、看守所、劳改农场、男子监狱和女子监狱,对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进行过采访。甚至有一次,去法院采访,赶上一个死囚执行枪决,目睹了这个死囚走向法场,直至死刑执行。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对“另一个世界”有了深刻的体察;第二个阶段,我主持《北京娱乐信报》的心理咨询版,有一个心理咨询热线,叫“阿元热线”,这个“阿元”就是我。当时是24小时接听电话,由于在2006年,北京城还没有一个媒体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所以,“阿元热线”极其火爆,我记录下这些咨询故事,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发表在报纸上;同时,请专家给予点评帮助。这个阶段,让我对现实社会生活有了深刻的体察。

男性的思维方式毕竟是问题型的,对于心理困惑,我是当作一个又一个待解的方程式,所以,我就非常注重心理学的技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没有把心理学看成“哲学”和“成功学”。比如,我在2005年6月,推进EAP(Employ Assistant Program)的时候,就特别注重把中国的国企和私企作为:EAP的对象,特别注重。EAP的中国化。为此,我还专门提出了c—EAP,即Chinese Employ Assistant Program,这在当时,给很多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以很大的思想启发。我最后把“心理测评”当作我的专修方向,也是看重心理测评的科学和规律性的一面。正如我在自序里所说的,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前提——第一,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第二,生活价值观的开放和多样化。同时,心理学的发展,也会带动中国现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对个体的关怀,不仅仅是心理学的,更本质的,‘还是来自人文主义。于是,我在专修心理测评的同时,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心理主义”。“心理主义”在1830年代,是德国哲学运动的一个趋势,主张将心理学作为哲学学科的基础,而“心理主义”又代表了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重点的心理学学科发展方向,因此,“心理主义”是哲学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多样化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处于历史性飞跃的前夕,我们实在是需要一种哲学方法论的带动,来彻底激活整个局面。“心理主义”既是哲学的,又是心理学的,是最为适宜的方法论指引,当然,要结合中国文明的具体特色来做相应的思想重建,我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在国内,我现在第一个强调“心理主义”和“心理主义”阅读,目的是大力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重建,并且,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在哲学方法论上,为心理学的普及,以及充分发挥其学科效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创作这部书稿的过程,也是对我过去经历和思考的一次回顾。在回顾中,过去很多事件、场景、同事、朋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内心涌动着一份久违的感动。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胡性慧女士,在她的指导之下,我整理完成了这部书稿。我还要由衷地感谢《时尚新娘》杂志主编汪阳女士,《都市主妇》杂志主编罗文林女士,这两本主流女性杂志率先开辟了“心理测评”专栏,涵盖了大都市的新娘和主妇两个女性群体,让我的思考能够最广泛地覆盖当代中国的都市女性。我还要由衷地感谢李枚涓、何佳怡、姚文坛和张鞲女士,她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的启发很多。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无论在怎样的时刻,和我最紧密站在一起的,是他们。近几年来我的写作不断出新,不断给予沉寂的思想界和文化界一些微薄的激荡,其活力和持续力,离不开父母对我的支持,这本书,也是献给他们的一个礼物!

在国内的图书市场里,还没有出现过如此的“心理主义阅读”,将心理测评、深度解析、引申阅读有机融合于一体,是我新的写作形式,也是奉献给读者朋友的最新阅读体验。请亲爱的读者朋友多多指教!  2009年10月19日于北京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裴钰先生以专业而又生动的心理测试形式,深耕都市新婚女性的生活细节和心灵深处,呈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心理主义”的女性思考视角。

——《时尚新娘》主编 汪阳

在游戏中学习,大概很多人喜欢吧。从心理游戏的娱乐中,不经意间发现未知的自己,窥视我们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不亦乐乎?了解多一点,智慧也会增长,离幸福也更近一些。

——《都市主妇》主编 罗文林

裴钰先生一直致力于“心理测评”的本土化改造,这本书从极富趣味的心理测评出发,对情感、职场,亲子、人际和自我人格探索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解析,可谓开应用心理学风潮之新。每个人都是自我的宝藏,运用自我的力量,朝着想要去的方向努力前行,这本书一定是指引你寻找自我和追求幸福的智慧良方。

——YOKA时尚网主编 李枚涓

在二人世界里,阅读裴钰先生著的“心理测评”,不仅仅是享受一种乐趣,它还会让“心灵”获益匪浅。

——著名演员 何佳怡

边看书边做心理测试,这真是一部有趣的书。内容从测试、答案,深度分析到延伸阅读,裴钰带着大家走进一个“心理主义”的阳光时代。

——新浪《文坛开卷》着名主持人 姚文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30\40男女心理天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裴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49460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1.7-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