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斯坦布尔史论(城市帝国及文明)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的写作源于对伊斯坦布尔怀旧式的想象。作者结合实地观察和广泛阅读,对从拜占庭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做了鸟瞰式的论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通史性的概述;二是对主要社会思潮的分析;三是对文明交往的考察。伊斯坦布尔是思考的坐标,也体现了其在政治和文明史上的象征意义。史论则是本书思考和写作的方式。
作者简介
刘义,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目录
序 伊斯坦布尔的多维面孔
通史篇
基督信仰与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功绩
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从鲁米利亚到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
从新土耳其到新奥斯曼主义:埃尔多安的苏丹梦
分析篇
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土耳其的意识形态之争
政党选举与暴力恐怖:土耳其的民族主义问题
东方政策与西方民主:土耳其的社会主义运动
伊斯兰教与女性主义:土耳其的性别政治问题
交往篇
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产业:罗伯特学院
超越文明冲突论:伯纳德·刘易斯的中东史观
丝路史学的建构:全球性、关联性及公共性
当孔子来到博斯普鲁斯:个人经验与反思
参考文献
序言
伊斯坦布尔的多维面孔
纵然每一座城市都有着
斑斓的色彩和绚丽的历史
,但相比于伊斯坦布尔或
许都会有些黯然失色。伊
斯坦布尔的魅力很大程度
上在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
盾,如传统与现代、东方
与西方、神圣与世俗,最
诡异的则莫过于黑海和白
海(即地中海)在博斯普
鲁斯海峡的暗流涌动。我
的伊斯坦布尔历史书写源
于一段工作和生活的经历
,而碰巧自己又是一个从
事相关研究的历史学者。
因此,这里的文字,部分
来自观察,部分则来自体
验,另外还需加上一些人
文的关怀。伊斯坦布尔的
辉煌,不可以限制于任何
一位作者的笔下;众人可
做的,往往是在博斯普鲁
斯海峡取一瓢饮[]。对于受
过严格训练的历史学者,
则可能面临更多的困惑,
甚至于有些无从下手。无
论如何,既然来到了这里
,或许就应该纵身一跃,
在激浪中挣扎一回。抱着
这样的心态,我开始了这
一段探索历程。
一、过去与现在:一座
绚丽多彩的城市
习惯上,人们经常会说
,伊斯坦布尔是横跨欧亚
、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这
确实不错。在著名的博斯
普鲁斯大桥两边,就竖立
着两块分别写着“欢迎来到
欧洲”和“欢迎来到亚洲”的
路标。在塔克西姆广场附
近的独立大街上,游客们
也时常发现,身着黑色罩
袍的穆斯林妇女和穿着吊
带衫的时尚女郎并肩而行
。另外,在林立的清真寺
之间,你还会看到鳞次栉
比的酒吧和其他娱乐场所

这就是伊斯坦布尔——
一座充满矛盾而又迷人的
城市。这里曾经是拜占庭
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实际
上,一直到很近的时期,
英语世界的人们还是习惯
称它的这个名字。即便在
1453年被奥斯曼军队攻陷
后,“君士坦丁
耶”(Kostantiniyye)也只
是其土耳其语的别称。直
到1930年,“伊斯坦布尔”才
成为这座城市的官方名字
,其含义即“去那城”。无论
是君士坦丁堡还是伊斯坦
布尔,它确实配得上“那城”
。正如诸多旅游手册经常
引用的拿破仑的话——“如
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
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的伟大与壮
丽基于其绚烂的色彩。著
名人类学家简·加内特在其
经典著作《土耳其的城乡
生活》(Turkish
Life
in
Town
and
Country
)中曾描述道:
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
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
,共同组成了这一国际大
都市的人口,分居在城市
的不同角落里。在忙完一
天的生意后,或者是诚实
的交往,或者是参照某种
商业伦理,在日落时休憩
于完全不同的世界,并因
为语言、宗教、传统、民
族自豪感或社会习俗而几
乎彼此隔绝。本地居民的
生活和思想,极少受到这
些跟他们打交道的外国人
的影响。
当人们来到著名的苏丹
艾哈迈德广场,会惊奇地
发现,代表东正教文明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代表伊
斯兰文明的蓝色清真寺竟
然只有百米之遥,而且看
起来非常相似。人们所不
太熟悉的是,除了从教堂
变为清真寺,圣索菲亚大
教堂还在十字军东征时期
充当过一段时期的天主教
的教堂[,而蓝色清真寺之
蓝,竟然跟来自中国的青
花瓷有着密切的关系。又
或者,当伫立在加拉塔大
桥之上,我们竟然看到三
股水的交汇——金角湾、博
斯普鲁斯及马尔马拉海。
它们隔开的不仅仅是东方
与西方,还有过去与现在

然而,对于大部分的伊
斯坦布尔人来说,或许只
有在面对游客时他们才会
想到这些。在大部分的时
间里,他们只是安居于各
自的小区,过着日常琐碎
的生活。许多上班族每日
都往返于旧城与新城、欧
洲与亚洲之间;而对于他
们来说,这就像从上海的
浦西到浦东一样,并没有
特别明显的感觉。但是,
在美丽的博斯普鲁斯大桥
之下,你却会隐约感觉到
两股不同的海水之间的涌
动。黑海的深沉和白海的
绚丽相交融,形成了伊斯
坦布尔阴晴多变的天气,
也造就了伊斯坦布尔人悠
忽不定的性格。
走出伊斯坦布尔更是别
有一番风景。朋友们经常
嘲笑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
破旧与落后,戏称其为“安
村”。即便是在以西化著称
的爱琴海城市伊兹密尔,
破旧也是一个显著特征。
然而,土耳其确实意味着
很多。我跟朋友一起驾车
造访黑海城市特拉布宗。
除了著名的修道院和索菲
亚教堂,那里的人们高鼻
梁下的直率与真诚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靠
近叙利亚边境的哈塔伊,
我更是与当地的一大家子
人过了个开斋节。我们尽
情地享受着当地的美食,
喝着自家酿的拉克酒,抽
着阿拉伯水烟,似乎忘记
了所有的忧愁,包括邻近
的战争。
帕慕克的小说《雪》也
反映了一个不同于伊斯坦
布尔的故事。那里有宗教
激进主义者,也有极端的
民族主义者,当然还有流
血与冲突。土耳其东南部
的库尔德人地区确实十分
敏感和危险,所以我一直
无缘去实地看看,但我们
依旧可以通过不同的作家
了解土耳其的生活。在
2013年的一次中土作家对
话活动中,我们通过穆拉
特罕·蒙甘体会了土耳其的
语言之美,通过拉蒂芙·泰
金体会了棚户区人民的生
活,通过杰克琳·切利克体
会到了亚美尼亚裔
导语
本书是上海哲社规划项目、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上海曙光学者计划的研究成果。全书从著名小说家帕慕克关于伊斯坦布尔的传记开始,以个人在土耳其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结束。主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通史的角度梳理了君士坦丁大帝的传奇、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文明史上的意义、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埃尔多安关于“新土耳其”的梦想等。第二部分侧重横向分析,包括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土耳其民族主义的特征、土耳其的社会主义运动、伊斯兰教与女性主义等社会思潮。第三部分聚焦于文明交往的个案,包括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开设的教育机构、中国与土耳其的早期交往、文明冲突视角下的中东、丝路史学的建构等。本书以伊斯坦布尔这一特殊的城市为中心,但又不局限于城市本身,而是延伸为帝国史与文明史的广泛讨论。该书以专业的历史研究为基础,同时又具有相当的可读性,希望可以服务于对历史有深入兴趣的爱好者。
精彩页
基督信仰与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大帝的功绩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君士坦丁大帝绝对是一个杰出的符号。306年,其父君士坦提乌斯去世后,他被拥立为罗马的西部皇帝。312年,他打败马克森提乌斯,取得罗马。324年,他击败东部皇帝李锡尼,成为罗马唯一的皇帝。330年,历经六年的工程,作为新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建成。337年,在临死之前,君士坦丁在病榻上接受洗礼[。作为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的个人信仰和罗马帝国的宗教政策成为谜一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对该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解答;而在丰富的教会史文献中,君士坦丁个人被大大神化了。君士坦丁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位虔诚或合格的基督徒?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如何?君士坦丁的个人信仰和帝国的意识形态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的读者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很多杰出的历史学家在这方面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记述。其中,教会史的开创者尤西比乌斯的《君士坦丁传》、启蒙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文艺复兴史的作者布克哈特的《君士坦丁大帝时代》,是三部经典的代表,而且不难想象,这三位历史学家的不同标签直接影响了他们笔下的君士坦丁形象。从完全的神化到彻底的俗化,这模糊了历史学的真实,却促使当代学人不断地反思。本部分无意对这一事情作一个完整的梳理,而是希望以个人的基督信仰和帝国的意识形态建构为出发点,通过不同的历史叙述来解析君士坦丁身上的这一矛盾特征。这构成了我们探讨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一、教会史中的君士坦丁
被誉为“教会史之父”的尤西比乌斯(或译为“优西比乌”)是最早为君士坦丁著书立传的作者。与很多后来的作者相比,尤西比乌斯和君士坦丁是同时代的人,且在当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诸多交集,甚至有利益的牵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理当期盼尤西比乌斯可以提供很多后来人都无法得知的私密信息。然而,实际上,教会史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几乎完全照着基督教圣徒传记的传统来描述君士坦丁,其中的溢美之词几近谄媚,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一早期传记的可信性和可读性。
尤西比乌斯是从君权神授的角度来介绍君士坦丁的。他称赞说:“他是一切时代里拥有广泛声望的皇帝当中唯一一个被上帝树立为杰出人物及正确无误之敬神先驱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个上帝通过每一个赐予他的恩惠来对他所践行的宗教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明的人。”尤西比乌斯详细地阐述君士坦丁和上帝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他用整整三十年来为其帝国统治增光,又用两倍的年数来限定其人寿的长度。在把他打造成他自身的君主制统治的楷模之后,他又指定他为整个暴君的战胜者和与上帝争斗的巨人族的消灭者,这些人心智狂乱地举起武器反对宇宙的主权者。你也许会说,他们似乎很快就要被剿灭,而作为纯一和唯一的上帝,在一个反对许多的时候,会用神圣的甲胄来为他的仆人设防。通过他,他净化了不信神的民众之人性,并把他树立为一名真正献身于万民万邦的教师,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洪亮声音证明:他们应当知道上帝是谁,因而从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众神的错误崇拜当中摆脱出来。
P13-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斯坦布尔史论(城市帝国及文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144705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44
CIP核字 2022074285
中图分类号 K374.0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