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3版)(精)/当代叙事理论译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3版)(精)》系叙述学基本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英文初版于1985年。1997年的第二版和2009年的第三版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与补充。该书已成为一部国际性的对叙事文本理论的经典介绍。它涵盖了叙事文本的各主要成分,从文本,故事,素材三个层面入手,分别阐释了诸如事件、行为者、时间、场所、空间描写、节奏、聚焦、视觉故事、叙述层次、非叙述评论、叙述者等诸多要素,对构成叙事文本的内在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等结合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同时,注重从文化分析的意义上关注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分析。 作者简介 谭君强,1945年生于湖南双峰。先后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比较文学系,获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起并任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 (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叙事的年轮及其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译著有《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二版2003)。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十余项,教学及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奖。 目录 第一版译者前言 第二版译者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导言 第一章 文本:诸言语与其他符号 一、序说 二、叙述者 三、非叙述的评论 四、描写 五、叙述层次 六、评述与来源 第二章 故事:诸方面 一、序说 二、时间 三、顺序安排 四、节奏 五、频率 六、人物 七、空间 八、聚焦 九、视觉故事 十、评述与来源 第三章 素材:诸成分 一、序说 二、事件 三、行为者 四、时间 五、场所 六、评述与来源 结语:叙述学的文化分析运用 给希望进一步了解的人 所引用的荷兰小说家附录 参考书目 人名与题名索引 概念索引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3版)(精)/当代叙事理论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荷)米克·巴尔 |
| 译者 | 译者:谭君强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9622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2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78 |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42 |
| CIP核字 | 2015250913 |
| 中图分类号 | I0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4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6 |
| 宽 | 174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