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西学中取--现象学与哲学译文集(上下)/思想摆渡系列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专题译文集,全书根据文章内容的性质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现象学与哲学原典翻译,内容包括胡塞尔关于超越论现象学引论、苏格拉底-佛陀、静态的与发生的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心理学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等的研究,海德格尔关于诗中的语言、科学与思义等的研究;下编为现象学和哲学研究文献翻译,内容包括黑尔德关于现象学的方法、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意向性与充实等的研究,舒曼关于胡塞尔与国家哲学的研究,图根特哈特的论道德的概念与论证以及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曾译有:《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目录 上编目录 超越论现象学引论 ——巴黎讲演(1929年) 苏格拉底-佛陀(1926年1月21日和22日) ——胡塞尔文库中一份未发表的手稿(1926年) 静态的与发生的现象学的方法(1921年) 论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莱布尼茨单子论与康德理性批判的意义(1923/1924年) 现象学的心理学与超越论的现象学(1927年) 与感知表象相对的想象表象问题(1904/1905年) 现象学与认识论(1913/1914年) 诗中的语言 ——关于特拉克尔诗的探讨(1953年) 论存在问题(1955年) 科学与思义(1953年) 在俄罗斯战俘营中一个较年轻者和一个较年长者之间的晚间 谈话(1945年) 海德格尔与卡西尔之间的达沃斯论辩(1929年) 艺术与绝对现实(1959年) 哲学:世纪末的回顾与前瞻(1992年) 下编目录 《现象学的方法》导言(1985年) 《生活世界现象学》导言(1986年) 胡塞尔的“Noema”概念(1990年) 胡塞尔与希腊人(1989年)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现象学(2004年) 对伦理的现象学复原(2004年) 意向性与充实(1993年) 真理之争 ——哲学的起源与未来(1999年) 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概念(1981年) 胡塞尔的“未来”概念(1999年) 胡塞尔与国家哲学(1988年) 陌生经验与时间意识 ——交互主体性的现象学(1984年) 论道德的概念与论证(1992年) 海德格尔的存在问题(1992年)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学中取--现象学与哲学译文集(上下)/思想摆渡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倪梁康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60700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21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印刷时间 | 202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68 |
CIP核字 | 2020203157 |
中图分类号 | B8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3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5 |
宽 | 175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