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最好的散文(超值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间铸就经典,传阅证明价值。由鲁迅等编著的这本《中国最好的散文(超值珍藏版)》收录的是中国最有内涵的散文作品,最具深度的散文阅读。书中,总有一个场景会让你魂牵梦绕,总有一段论辩能令你心悦诚服。它们如琉璃,光彩夺目;又如兰麝,芳香迷人。

内容推荐

鲁迅、林语堂、郁达夫、沈从文、汪曾祺、老舍、三毛、钱钟书、路遥……百位名家,或穷究天理,或漫叙家常,或描山画水,或怀古思今……淋漓笔墨,欲诉尽世道人情;生花妙笔,难得是志远意真。那些跨越时空的广博而深刻的人生智慧,扑面而来,直抵人心。

《中国最好的散文(超值珍藏版)》中每一篇作品自问世以来就被反复传诵,历久弥新,堪称经典。

《中国最好的散文(超值珍藏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和崇文书局出版发行。

目录

孟德斯鸠传 严复/1

没有父亲的孩子 陈独秀/3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9

弘一法师之出家 夏丏尊/13

与妻书 林觉民/17

芭蕉花 郭沫若/19

我的母亲 胡适/22

少之时 林语堂/26

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30

想飞 徐志摩/34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曹靖华/37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41

最后的一天 许广平/44

赠李唯建 庐隐/48

我的母亲 老舍/49

“无限之生”的界限 冰心/5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56

墓畔哀歌 石评梅/64

不死的青春 胡风/68

奠六弟 台静农/74

我的幼年 巴金/76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82

窗 钱钟书/85

老哥哥 臧克家/88

回声 李广田/92

回看血泪相和流 柯灵/96

寿则多辱 张中行/103

八十自省 萧乾/107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112

一颗被人撇弃的砂子 荒煤/113

我来自田野 唐弢/116

亡人逸事 孙犁/117

我的戒烟 林斤澜/120

祭马思聪文 徐迟/123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125

阳光 林海音/129

雾失楼台 黄秋耘/132

梦里依稀慈母泪 秦牧/139

他和她 吴冠中/143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147

黄裳浅识 黄永玉/150

父亲 新凤霞/153

书呆子——翁牗剩墨之二 王了一/155

记忆中的小河 林非/158

我吻女儿的前额 阎纲/162

小小的篝火 潘旭澜/166

独饮 从维熙/169

沙枣 高尔泰/172

泪的重量 林希/177

碗花糕 王充闾/181

人间重晚晴 肖凤/187

光荣的孤独者 韩少功/191

土地梦 周同宾/195

英伦日志半叶 董桥/202

惊梦三十年 三毛/204

父亲的树 陈忠实/207

生死之间 雷抒雁/212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215

姐姐 路遥/219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228

无名氏 刘家科/230

知青墓地 李兰妮/233

我与地坛 史铁生/237

王仁先 刘亚洲/250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254

历史与女人 匡文立/256

祭父 贾平凹/262

卖白菜 莫言/269

蒙古人 冯秋子/272

四姑 苇岸/277

悠悠长旅妈妈伴我走 丁亚平/280

先父 刘亮程/282

生命打开的窗口 熊育群/289

哭嫂 巴音博罗/296

腊月,怀念一种花 郭文斌/299

你是我的长篇小说 潘向黎/301

穷人的浪漫 宁青/304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董玉洁/305

导·演 唐朝晖/307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

胡 适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麇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我在这九年(一八九五一一九。四)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三十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十九年十一月廿一夜

P22-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最好的散文(超值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20577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9:49:36